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迷徒的意思 > 第23部分(第1页)

第23部分(第1页)

第十一节    这个词放到这里真扎眼——学无止境

保持谦和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我们达到更高的高度。

我先说说为什么学无止境在客观上是正确的,首先,必须要承认,人类的感知是不可能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认知世界的途径,上不能九天揽月,下不能五洋捉鳖,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将阻断人类进一步的探究,知识是无限的,前提就是世界本身的谜团远远超过人类的认知水平,或者说世界本身不会给人足够的时间与足够的空间去研究世界,永远有限制就永远需要打破限制。其次,因为人的认知是与脑的活动密切相关的,而脑的容量却是有限的,虽然现在人的脑容量只开发了十个百分点以下,但就算再增加九倍的容量,人类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占为已有的,这是勿庸置疑的,最后我们说的学无止境的源头,是知识的无止境,且不说没有发现的知识,就算是已有的知识,我们也能在其基础变通发展,成为新的知识,比如书画,音乐,数学,计算机,……而每一个谱系都相当的复杂,有可能一个科系就足以让人头昏脑胀了,更不用说如此多的学科。在音乐中,有限的音符能够编出无限的音乐,在书画中,只纸只笔可以千变万化,数学又是数家符号的游戏,……这些东西全部都没有办法以止境来计算。所以也许哪一天,你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突然觉得,够了,那么你也就再也不会进步了!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往往都没多了不起。

所以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是我们客观面对的现实。有人讲过,智慧与能力如果掺杂了傲慢,会让人很不舒服。我想之所以会傲慢可能是认为我们高人一等吧。不仅仅是知识上的高人一等,精神上的,物质上的,都可以高人一等,傲慢本身是没有错的,在我的理论中,我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任何观点,来决定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但是还是本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前提,提醒一下有这个习惯的朋友,谦卑可以让我们活着更自在。我们不可能站到所有人的头上,我不否认没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是存在,但它不会存在于如今的社会之中,我好像看到有一篇文章这样解释智慧,智慧就是一个或者几个领域的成就,你也许在这几个领域内是王者,但你走出了你的领域,你的智慧什么也不是!虽然什么也不是有点夸张,但是在另外的领域,智慧在你之上的,比比皆是。而傲慢在现实中的解释常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用我个人的话来讲,这是一种扭曲的满足感。时常感叹现在的这一代呀。传统的谦卑哪里去了。

我们再放到整个人类社会上来,知识的无止境,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整个世界的生产力也不断的前进着,而人类还有很多的目标没有实现,

了解世界,进入星河,延长寿命,消除战争,消除疾病,民族融合……这些东西不花上个万把年,哪有看到的希望!就算完成了这些目标,也会有新的目标出现的。

人的发展已经很快了。但本人还是有些不满意(我以为我是谁?),局限无处不在,至少现在表现是如此,人被不该局限的东西所局限,郁闷的是——我处于这个时代,正是如此,才引出了本书终极目的之一——破茧!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页眉上放只蝴蝶,因为破茧就是为了化蝶,看着这只带着音符的蝴蝶,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自在呀!

可以预见,人本可以在这个时代走得更远的。希望整个人类都拿起知识的武器,武装自己,扩展自己,我讲过,思考可以产生智慧,但是有个前提就是,有针对性的有效率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的悲剧真不希望再上演(这样的悲剧实际上天天在上演,可不仅仅体现于教派),我不为那些*的人惋惜,而是为剩下的几千万惋惜。有时倒真的希望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可惜“雪亮”这个词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哟,因为如果不嫌啰嗦的话,可以将“雪亮”理解成一种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至少得有两点,一层次,二悟性,也就变相注定了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

要改变现状至少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个宏观状况,中国现在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够,教育体制的问题都呼吁了几万年了,也不见什么动静,老是不痛不痒的搞点变化,真让人看了心急,中国人要站起来,那么必然要大部分的人都能站起来,上得了台面。我记得有这么一件事,以前我们期末考试,老师说,明天考试了,今天做个总复习,而因为隔天就要考试人,人心浮动,当然也就没人听讲,第二天考试,发现大部分内容都是昨天复习过的,这时才捶胸顿足,早知道就把老师讲的知识点复习一遍,于是以后我们知道,老师考前讲的知识点是重中之重,嘿,别说,有了这样的转变过后,大家的成绩还真上去了。这样,我们笑了,因为成绩好,找回了自信;班主任笑了,又有奖金拿了;授课老师笑了,业绩呀;家长笑了,养了个好儿女。多么令人欣慰的场面呀。不过,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当年在笑的,如今大多在哭。地震后回老家时常听到这样的事,讲某某某的小孩才小学,才初中,天天泡到网吧里,怎么教也教不变。确实网络是个好东西,可惜,一是没人引导,二是没有自制(小屁孩一个,能有什么自制),这样下去可想而知,任其发展会成什么样子?听说有15六岁的青少年,砍人抢钱只为上网的,悲哀,当然,我同样不为这几个小朋友悲哀,这是社会的悲哀。其实我还发现了另外一个悲哀,在我还单纯的时候,我当时认为*门应该是冷门部门才对,因为,面向的对象是最没有支付能力的学生,而事实却是,教育变成了一个产业!我问过很多人,包括言谈之中别人所透露出的信息,几乎是一致认为:*门油水丰厚。油水!这个词放到这里真是扎眼!更加讽刺!而更加讽刺的是,我对这指手划脚,对那评头论足,但我穷其心力也想不到一个改变现行教育的可行方法。而改变现行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但加上‘可行’的定语的话,我就哭了!

我有一个小侄子,六岁,嘻皮笑脸,不爱学习,偷奸耍滑,蒙混过关。我教了他一句话:“没有付出就没有得到。”让他给我背得滚瓜烂熟,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居然对我说,他懂这句话。我告诉他,要懂这句话,快的话十年,慢的话二三十年。还有一次,路过网吧,他想去玩游戏,我要他回答:“什么是游戏!”可能以6岁脑袋里的装的东西,回答这个问题太困难,我照样告诉他,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快也至少十年,慢的话二三十年。当然对于小朋友不应该过于诃责(这里的“小朋友”并不单指年龄),实际上没有哪一个小朋友能理解到为什么回答一个问题却要花几十年,因为他们还没有接触到两样东西,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承担!很多时候“温室效应”是很可怕的,父母将风霜雨雪挡个一个不落,以期换来下一代的茁壮成长,殊不知,人,很容易学会依赖,却很难学会坚强!家里的红脸太多,我只有唱黑脸,可能大家都想不到,一个6岁的小孩,能在晨跑中不休息地跑十里地,虽然他恨透了我。但我想说的,人的潜力与承受力往往是高于自我评价的。我让他回头看,问他相不相信自己能一口气跑十里,他摇了摇头,连自己都不相信他能,虽然我的‘侄儿养成计划’因为我的“残酷”而被‘直属上司’勒令中止,显然,在我的家里,我已经被划为“非人类”了。我不否认我的另类,但我还是要问一下:“教育下一代,何去何从?”同时我敢保证,总会有一天,他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的时候,他会痛哭流涕!

从微观讲,现在的我们失去了具体的价值观,思想看似统一,实则不统一,这就需要人们有自己的修养观念。儒家是提倡自我修养的,但把这些思想放到西方思潮,改革开放,思想自由的时代,好像有点突不出主题,或者是说,主题太多,让人看花了眼,信法的有,信情的有,信佛的有,信仁的有,信自己有,连信洪哥的都有,如果中国现在就是这样一副画卷,假如你就是一个游客,看了这副画,不知道有什么感想。也许不知道这副画到底画了个什么东西。所谓仁都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个首要的条件就是你要是仁者,你要是智者,仁与智不是凭空跳出来的,是厚积薄发出来的。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是必要的。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好像是说现在的中华民族的哲学观是支离破碎的。联系一下现实,好像就是这么回事。再不加强思想教育,可能无数年后的中国就是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的地界啰。其实我知道中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我们都知道每顿要吃牛奶和面包,只是因为有的人口渴,注意力集中到牛奶,有的人饥饿,眼光只瞄着面包。

学无止境也是一过否定与再否定的过程。正如我们所知的,任何东西都有局限性,任何理论都有缺憾,新的证据必然补充或者推翻旧的论点。这也是促使知识进步,理论完善的原动力。这些东西才是人类进步的根本。我们的世界是按照所构成物质所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本来就是存在的一种,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改变,而是接受,应用与发现。这句话是我在以前说过的,如今再放到这里。也不显啰嗦。

既然我可以容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来决定他自己的人生,那为什么我还要催促着大家学习呢?只是我急呀。一个不学习不进步的人一定是已经满足或者放弃了自己的人。满足的人那么一定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自喜自矝的,如果这样的人停止不前,结果必然是被取代或者被超越。放弃自己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把自己都可以放弃,学习与进步还有什么用。这样的人的结果铁定是被淘汰。如果是被高高兴兴的淘汰也无可厚非。但是我想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这样的胸怀吧!

学无止境不仅是一种方法,更加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心态。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握真相,只能在追求的过程中无限的接近于真相。接近于真相者,亦为至智至圣矣!‘以无止境为目标人能做到的’与‘以达到止境为目标人能做到’的相差是很大的。这就是小龙哥的哲学之一“以无限为有限!”——不设限制可破任何限制!

说实话;本节放到这里真的是连本人都觉得怪怪的;但是相信看我书的人还是以草根阶层为主的;都知道好文凭不如好爸爸;没有好爸爸的命;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追求;去完善。想要得到必先付出;得到的越难;付出地越多。

附  公交车上随便想的,以作为本节"教育下一代,何去何从?"的答案

封建社会为什么会落后?假如每一个皇帝都如老李一样厉害,那么我们过得一定比现在好。但是不能奢望每一个都如老李一样厉害。那么历史必然具有突变性,摊到昏君,社会自然一落千丈。也就是说帝王制不具有可持续性。

社会的持久性由什么来体现?

土壤。

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意识形态决定社会形态。

什么样的土,什么样的菜!

教育到底失败在哪里?

教育落后的根源在教育意识的落后。

在公交车上,听着隆隆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才想明白。

营造一份积极、创新、德知同补的氛围,就是教育的全部

对比上面的定义,我知道为什么改同没改了。

第十二节  以不变应万变

第十二节  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可以反三

从最基本的说起,当认知到了一定的程度,当经验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能够在纷繁的变化中捕捉到共性,前面讲过,要懂得人,就要在了解共性的基础之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不仅仅局限于人,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我们都应该是了解共性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万物皆来自同一规律必然意味着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规律的过程,将非逻辑的东西变成逻辑的东西,这些东西在物理与数学上体现的相当明显,以前搞不清楚为什么苹果要落地,于是找到了万有引力这个规律,再将之推广开来,适用与万物,这就变成了理论。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老讲理论,这种捕捉规律而应用的模式叫做经验。当然,经验比之那种应用与万物的规律是有区别的,因为这是随立足点的不同,局限性也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有的经验我们能推广的很开,有的却只局限于很小的范围。

举一反三这一节我之所以单独成节,是因为它可以节省我们很多的工作。时常遇到这样的事,有的朋友过来咨询我问题,比如爱情,我告诉了他怎么怎么做,他说懂了。然后过几天,可能又跑来问工作的事。再过不了多久,又跑来问什么朋友呀、家庭关系呀之类杂七杂八的东西。他倒问的很high。可我回答的早不想回答了。类似的事有很多。记得以前读书我们都知道,解具体某一道题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掌握其中的方法然后去解答类似的题,这样才能叫做掌握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断地求迷徒们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唯有思想为一个整体,那么才能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以不变就万变。要学会迁移!要学会掌握共性。

事物总是太多,仅从表面上看肯定是琳琅满目,于是很容易为表象所迷,于是解决但可以肯定他们之间一定是存在共性的,所心我们是不用一件一件的了解某一事物,而根据与之相似的事物可就以推断出这个事物大概是什么什么样的。所以可以把这个看作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我们的世界是如下图的:

请至吾博客下载有图版本,目录有个“返回目录页”,然后有个“去作者博客”。或者直接Google谷歌:莫如冰

根据原理二:任何一个稳定的系统,都必然经过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那是因为经过了无数时间的积累,而将这种时间效应体现的结果一下子放到人的面前,问,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我们当然感觉很棘手。但是这个理论也同时肯定了一点,任何复杂的东西都是能被分解成简单的东西。任何难以理解的东西都可以被分解成可以理解的东西。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由最基本粒子构成的一个复杂的世界,人就处于万物之一层,向下看我们会惊叹于自己的强大,向上看我们会惊叹与自己的渺小,比原子还小的据说是夸克,比夸克小的,我就只能推测是这一个世界最本源的东东了。宇宙是所有星系的总和,所有星系组成了一个超级星体叫宇宙,那么会不会有更多的宇宙组成了一个更超级的东东呢?所以最基本粒子与超级大宇宙是用白色表示,即有待考证。道家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想这讲的意思就是这个图的意思吧。这个倒金字塔明显的给出了一点:无论什么事物,(一般来讲,我们的目光是停留在万物之一层的)只要追根溯源,那么都会有相通之处。所以举一可以反三,触类可以旁通,见微可以知著。

这几天遇到这样一句话:以无法为有法。有的朋友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这就是道家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