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迷徒的意思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在结构上类似,但是精神上却上千奇百怪,什么鸟都有。要分析人,就只能在掌握共性的同时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时常看到报纸呀,电视什么的,报出谁谁谁又自杀了呀,殉情了呀。第一个感觉就是觉得这些人真无聊――他们已经不堪自然的选择,被淘汰了。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想过自杀。但这一阶段让我给活生生挺过来了。生命是值得珍惜的。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这需要莫大的勇气;自杀的人也是脆弱的,因为选择了一种极端的逃避方式。但是我想问?自杀的人有认真的思考过自己认识过自己吗?所以我的观点一直都是,要死,‘过三阶’了再死:我要自杀?我不自杀?我还要自杀?如果你一冲动在第一阶段说要自杀,我肯定要拦你,这一行为可是没有后悔机会的。如果你已经过了三阶了,综合了所有因素考虑后,说,我仍然选择自杀,那么我只能为你祝福,同时向勇者致敬。

要想认清自己,首先得回答这一个问题:“我是谁?”这让我想起了吕轻候搞死姬无病那搞笑的一幕,所以这也从侧面暗示了哲学把人头给搞大的真实性。哲学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但进来容易出来难,因为带着疑问进来,只有解决了疑问才能出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给出“我是谁”的答案。但只能够推测大多数人应该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我们的生活的节奏的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快到我们来不及去思考自身的处境的问题就投入了安身立命的大漩涡。然后当有一天功成身退的时候,却失去了问“我是谁”的最好时段。

看问题要客观,我反复的强调这一点,你,不仅是你心目中的你,还是父母心中的你,还是朋友之间的你,还是同事之间的你,还是社会中的你,这都是你!我们时常以为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但是具体是怎么了解的?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我们去了解

一个陌生人,最起码的就是分析他在以前的时候面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这个处理方式透露出的个人内部信息,或者是从交流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以这些信息作为评判一个人的参考。我们会思考自己各种处理事情的方式中透露出的内心信息吗?玄!我们思考社会,思考科学,思考家庭,思考工作,思考生活,外在需要思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自己’却变成了最缺乏思考与反思的东西。长期的缺乏反思会造成一个现象,我暂时叫做‘思维盲视’。越是习惯,越是忽视,有句话叫,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就利用的这种盲视;父母看着你,每天都一个样,有一天等你要自立了,才反应过来――原来儿女已经长大了;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说的是这种盲视;我们本是最应该了解自己的人,因为各种理由变成了最不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这种盲视。

要怎么样才能找回对自己的认识呢?很简单,把失去的功课给补回来。既然没有反思,就重新反思,我有一个朋友,说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因为她不是她想象中的她!我说,现在的你,才是你,你想象中的你,从来都不曾出现过。首先得公正的看待自己,并且接受现在的自己,这才是我们下一步的基础,我们讲我们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这里的改变也只是在如今的基础再作出改变而已,脱离实际了,就变虚华了,不实了。如果你接受现在的你是你自己这个事实,那么请回答这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你?”这里的‘你’应该是指认识,思想,性格,成就等物理实体以外的描述人的其它特质的总和,我暂时把它叫做人的‘非物理特质’,物理结构上一般来讲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不过有人想做杰克逊,那又有另外的一种解释,你为什么变成现在的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追根溯源的到:这些非物理特质是怎么形成的?解决这个,就解决了前一个问题,据论证,人的性格思想等非物理特质是一个长期的通过主观的抉择与外界的刺激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最终结果,这里的主观是指思维活动对行为等产生的影响,包括清醒的认知与潜意识及梦等凌乱的无目的性的思维活动对人的影响,外界的刺激就好理解点,可以把它理解成发生在当事人身上的事件的总合,这里可以看出命运也是影响人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对命运的理解是:对当事人有可感知影响的事件的总合。这里的可感知影响是指事件的后果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对当事人有能被感觉到的影响的事件,比如恋爱,求职,交友,都可以算是命运的事件,而像呼吸,哈欠,梦等,不应该算作是命运事件,当然这些微不足道的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成命运事件的,从定义可以看出命运是一种概念,它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未来的命运事件肯定会有,但这并不是‘命运是注定的’这个论点的论据,再加上我在讲真理一提出的一个问题,明天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偶然与必然,这是最垃圾的理论,多少人被这个理论给活生生绕死了,明天是必然还是偶然直接就关系到另一个问题:未来是偶然还是必然?就相当于在问,命运是必然还是偶然的?还记得我在前面讲过的吗?偶然与必然的问题我用天平受力模型来代替,很简单,还是那个例子,我扔一个球,那么这个球在空中的运动状态就构成了一个轨迹,假如以空中某一点为参考,那么在这一点之前,叫作“过去”,之后,叫作“未来”,而这条轨迹,就是“命运”了!后一状态始终是以前一状态为基地在力的作用下而确定的。这一点在生活中也能体现,比如,离现在越近的“未来”,如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基本可以推测的,而随着时间越远,比如明天,下周,下月,明年,十年,二十年,一个世纪,一千年……可以想像,越远越不可推测,也就是无法想像与琢磨。这个就是天平受力模型在“命运”概念上的运用,因为时间越近,能掌握的信息越全,事件的改变越少,而随着时间的拉长,那么影响事件发生的因素就会增多,以致于多到无可揣测,就变成了无法预知的未来。刚才我们说,命运是一种轨迹,并举了篮球的抛物线的例子,但是,假如把我当成篮球,那么我的命运会比篮球轨迹复杂千万倍,因为有太多的因素作用于我,于是人的轨迹(命运)就更难确定,通俗点讲就是,现在这一刻是确定的,但众多复杂繁多的因素(外因及内因)推动着现在这一刻向下一状态变化,但因为规律变化组合让这个外因不可推测(天平受力模型中不可推测的冰雹),于是,我们的下一状态是不确定及不可准确推测的,但根据运动的连续性可知,下一状态是肯定存在的,于是我们得到了这个结论,命运这个现象存在但不确定,它决定于现在这一刻。(命运是一种现象、是一种轨迹、是一种概念三者不矛盾,想不通把扔篮球的动作复习一遍)所以,人不能干涉命运的存在性,但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变成推动命运变化的因素,而改变它的方向。也不知道解释清楚没有,举个例子,你是驾驶员(自已),车以一定速度开(时间),决定车的轨迹(人生、未来或者命运)的因素有很多,(驾驶员、车零件、天气、路面、其它的车、杂七杂八……),作为驾驶员的你不能干涉车行轨迹的存在与否(命运的存在性),但自己的行为却可以让车行轨迹方向(命运方向)发生变化。由此引申可知:自己出力越多,越积极的推动事物、事件的发生,那么自己的行为在所有因素的比重也就越大,那么改变事件方向的力度越大,当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当自己推动事件的结果与自己愿望符合的时候,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梦想成真”。同时又,根据运动的绝对性,可知时间不停止,于是人生脚步不停止,区别只是在:有人被推着走,有人自己努力走!所以,命运不是注定的,于是,‘宿命论’就是不严谨的,当然,我没有说它是错误的,因为‘宿命论’中所包含的命运的存在性是正确,只是方向性它认为是确定的,我认为是不确定的。话着回来,确定的话人生也就完蛋了!这里再扯点题外话,以上所言的命运的存在性与方向性也能解释“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问题,在人的资源差别不明显的时候,某位人物通过某些手段在一定的时势下,积累了超过其它人的资源及力量的时候,那么他就成为了英雄枭雄,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英雄枭雄们用手上的力量改变或者干预历史具体进程与方向的时候,就是“英雄造时势”。

每一件事情都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烙下印迹,只是很多无足轻重的小事留下的印迹太浅,三下五除二就被抹去了,所以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给理个一个不落,而记忆本身也不是顺序式的,据我估计应该是“顺序存储,选择性覆盖”模式的,即正常情况下,记忆是连续性的,但一些模糊的记忆会选择性的被更新或者被覆盖,于是记忆就会失去一部分(猜测),前文已经说过,人脑因为缺少一个自我检测机制,或者说“自主意识”与“自动运行机制”两口子没有认知层面上的联系,造成我们对大脑内部运行机制以及身体运行机制严重缺乏感知,造成了很多麻烦与困惑,记忆的调用机制就是其中之一,梦应该就是大脑不经主人(自主意识)同意就自娱自乐(自动运行)的产物。也就是说,不去复习,我们失去的记忆将会越来越多,直到再也想不起是什么东东改变了自己,有的时候我们以为是一件事改变了自己,实际上极有可能是一群事。所以这就引出了我们认识自己的第二步,在接受自己的基础上,串连改变自己的重大事件。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事情出现(夭折除外),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找出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的认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的事情,然后思考每一件事是怎么影响自己的,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就如要找出尘封在记忆的深处的东东,越是追溯,越是模糊。

父母的责骂让自己反叛还是顺从?朋友的讥笑让自己变得压抑还是嫉俗?高考的落榜让自己变得消极还是积极?女友的离去让自己变得坚强还是懦弱?取得的奖励让自己变得傲慢还是谦虚?突来的打击让自己变得理智还是激动?……可以用一张纸将你能记得的大事都列下来,你从每一件事中都懂得了什么,都改变了什么,也许可以帮你记得你是谁!

本人的经历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思考出这条事件主线用了本人两年,由于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反思存在本身的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既定的存在结果了(‘思考为什么我会这样’的时候我已经这样了),而且还是一种综合的结果,我们只有通过由果及因的方法找到出现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现在的我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卑,孤独,偏激,固执,聪明,自负,这个就是二十四年后的综合结果,这是我眼中的自己,现在摆在我的面前的,它们是怎么来的,于是我一件一件的把造成这种结果的事件给捊出来,我为什么会自卑?这种感觉还要追溯到十岁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喜欢上一个女生的时候,虽然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当有一天我面对着她,突然有了一种感觉,我不配她,(大家都是形状,为什么她的形状那么好看,我的形状就这么别扭!)当然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种感觉叫自卑,如今的我当然知道,自卑就是在一定的领域或者事件中,以为自己不够资格。可见自卑是自我排斥的情绪体现,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得不到认同或者是受到歧视,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而在这一件事中,我是败得一败涂地。于是自卑也就不奇怪——直到今天。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以前我时常用来调侃自己的一个小笑话。说,主观的莫如冰向客观的莫如冰述苦:“我好自卑!”客观的莫如冰哈哈大笑:“正常,像你这种年纪自卑只有三种情况,家境差,没有钱,长得丑。你占哪样?”我沉默了半晌,忸忸怩怩道:“三样都占!”

至于我为什么会孤独?这也不是一两件事搞得定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心理过程,因为自卑,让我过早的对得与失,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等问题进行思考,脱离了正常的成长轨迹,于是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也跟着脱离正常的范围,变得不愿意交流以及让人敬而远之,双管齐下,不孤独才怪。孤独!在我这里的定义就是形单影只或无归属感。从定义上也可以看出孤独是分实体上的孤独与心灵上的孤独,周围没有人是孤独的,心灵没有依靠也是孤独的。具体也就不多讲。偏激,长年的独立思考,让我对社会存在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感情观与普遍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有了不同的理解,思想得不到大众的认同。这样看来偏激认死理也就正常不过了。偏激!偏离常规而激进。因为偏激,那么因为观念的差别而坚持己见不想改变,这就是普遍意义的固执也在情理之中了。聪明!这也不是一个独立事件能够改变的,而是一系列对事物认知反应的叠加,聪明是指思维,而思维有两大基本功能,判断与推演,判断的速度快,准确性好,推演的精确,都是聪明的标志。刀不磨要生锈,常年的思考虽然我并没有把重心放到学习上,但凭着敏捷与天马行空的思维,还是让我进入聪明人的行列,不过前文讲过,聪明有小聪明与大聪明的区别!我是小聪明(还是谦虚点好)!但小聪明也是聪明这个逻辑应该不算错吧。所以这也要感谢整天胡思乱想的我。自负!一个自卑的人又怎么能自负呢?前面已经说了嘛,自卑就是在一定的领域或者事件中,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情感领域我是自卑的一塌糊涂,但是在思想领域,我却超过同龄人太多了,以至于我在20岁的时候就宣言“20以上无交往,30以下无交流”,至于现在,我凭着这套思想,两年多的时间至少解决了300人的各种困扰,生活中将不存在任何事情我不能参透,最近一次的生气还要追溯到7年前的失恋……这就是现在的我。这套思想我懂,捧着本书,我至少看过不下十遍,每一遍都能从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当然,也能感觉到作者的强大,很不幸,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看来某人已经自负到自恋的程度了…_…)这是另外一块领域,而且是跟情感无关,当然我可以自负!因为我不是学哲学的,直到17岁,才知道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哲学问题(从侧面反映出哲学实际上隐于生活方方面面的,不管是你觉得哲学有用还是没用)。直到23岁,想通一切折磨我的问题,才真正解脱。一入哲门深似海。比如,有一天,有一个人突然发表感慨,日子过得真无聊,难道我就这样过一生?我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一种找到答案的冲动。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信号,当他找到自己的答案,也许十年二十年已经过去了或者厉害点的,被困住出不来了。进去容易出来难呀。围城这个例子我再举一遍,外面的人虽然我不知道想不想进去,但里面的人可是削尖了脑袋想出来的呀。

这里只将我个人的因素提出来供参考。当然还有其它的方面,我为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