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迷徒的意思 > 第29部分(第1页)

第29部分(第1页)

官不堪重负而停止机能而导致身体的全线崩盘(短板效应),这一时间点就是死亡临界点。一般来讲,老死会发生在晚上,人在睡梦中,但因为机能的衰败,在晚上三四点钟这个时候,因为氧气含量最低,那么这一时段必然需要更加强力的身体机能才能得到足量的氧气,但老化的身体已经不足以供给足够的呼吸能量了,于是逐渐的缺氧,意识在梦中模糊,呼吸逐渐的停顿,慢慢的,慢慢的,死去。前面我有讲过,大脑是分两部分运行的,一部分为冰山之上的“主观意识”负责思维,思考,感官,情绪等功能,一部分为冰山之下的‘运行机制’负责身体各系统的调节,管理等,这一部分虽然不为“主观意识”所感知,但它为“主观意识”提供了运行基础(甚至有可能“主观意识”只是这部分的功能)。当身体不足以提供氧气的时候,这种自动运行机制也会逐渐停止,但由于睡眠状态中‘自主意识’是处于休眠状态,所以这个时候是不可能有情绪波动的,这个死亡的过程是无痛,无感觉,无情绪的。也就是说自然死亡避免了人对死亡的种种负面情绪,所以,一开始我就说,自然死亡是最美丽的死亡——一点感觉都没有。我还有一个猜测,就是自然死亡时,人在潜意识可能知道自己正在死亡!因为人在没死之前“主观意识”不会处于绝对的休眠状态。也就是说有的死亡案例中可能会能出现“人在自然死亡过程中‘梦见自己死亡’的情况”。可惜,不能证明。

虽然我只举了四个例子,而且全是我想象中的死亡的情形,我想这个应该跟实际死亡的情况相差不远。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在死亡那一霎,根本就不可怕。但为什么一个不可怕的事情却有如此多的人害怕呢?如果我没有猜错,将有九成以上的人对死亡有一种先天的莫名的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答案很简单,从人的纯物质的角度来讲,死亡是最大的失去。自私是人的天性,拥有就变成了人的本能,感受到了生的愉悦与血肉,而死亡本身将你拥有的东西瞬间全部给掠夺,包括生命的权利。谁人不怕?只有两种人不怕死,一就是一无所有的人,因为这种人不怕失去(罪犯)。二就是超感性的人,因为他会认为失去的程度有比死亡更强烈的东西存在(殉情,殉国),更厉害还有因为一次考试呀,一次辱骂,一次失恋而跳楼的――已经感性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说到底,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手上拥有资源。实际上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害怕这个东东的。这里我再简单的将死亡分成三部分来论述一下:

死前:临界点以前即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是思想最丰富的时候,也是最恐惧的时候,生命的多彩,丰富的思维,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让人无比地留恋生命。迟早有一死的想法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句话我说了几次了)。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害怕失去,失去资源。一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老年以前。因为我们的身体资源还相当丰富,活着的感觉是相当强烈,不舍这是当然的。步入老年后,资源与欲望的占有量直线下降,这时候心态就会很平和,也能找到很多不怕死的理由,更多的是破罐子破摔的那种感觉(我猜的…_…!)。当然,要是能像我爷爷那样认为生老病死完全是自然规律不值一提的,境界就更高了。生命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接近死亡的过程,所以很多人才郁闷。既要死,何以生?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刹那的生命中去寻求那缥缈的意义的原因。

死中:死亡有很多种,车祸,坠崖,枪毙,病死,老死,饿死,服毒,自杀……不一而足,当然公认的一点就是,死亡的过程越短,痛苦就越小,过程越长,就越痛苦。我还是坚持认为,痛苦最主要是源于精神与心理上面。前文讲过,死亡要经过意识模糊的过程,也就是说,面临真正死亡的那一刻,并不痛苦,但是那意识模糊前的那段时间,将面临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双重重压。能顶得住的人实在是不多。就如我的第二次死亡历程一般,如果那个时候我真的死了,我从头至尾都没有一点的精神的压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意外死亡是仅次于自然死亡的美丽死亡方法。

死后:这一阶段我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死后的一切都远离我们而去,不会再有认知,感觉,在死的那一瞬间,对死者来说,身外的一切都划上了句号,这个时候就是一陀蛋白质。之所以要写死后的过程,是因为很多人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的过程中,认为有必要为后人留下一点什么。当然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得到了后人的敬仰。而我认为呢。一切都是在活着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给老人死后一个风光的大葬,还不如生前让老人多开开心心。多磕几个头还不如多洗几次脚。多作几次揖还不如多盛几碗饭。我们对死者的一切行为都是作给活人看,这一点是无疑的。还有一点,我根本不信会有一个死亡者的世界,死者前往的世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必然会存在另外一套管理死者的制度,而且这套制度还与人本身的世界有交集,这不仅夸张到没法相信的地步,而且与很多现实的情况相矛盾。这里我就不继续谈了。

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经历的事情永远只是历史的一小部分,我们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经验给完全亲历一次,站到别人的立场,感受别人的经历,然后化为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经验是一条捷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站到一个将死亡者的角度去感觉死亡本身,通过这种感受,我真切的感觉到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当年的我一想到迟早会死亡就会从被窝里惊醒,再到如今对死亡的淡然,的确是一次精神上奇妙的经历,也是态度上奇妙的转变。

虽然死亡不可怕,但是并不表示死亡是一种主动选择。就如人人都怕疼,然后将痛觉神经切掉,不表示因为不怕疼了就可以往身上随便插刀子。有一次,我为了在正常状态下感受死亡前的感觉。决定,在浴缸里潜水,模拟溺水,两分内绝不起来。可是当水进肺后,因为呼吸需要的是空气,但实际上在水中呼吸的是水,本能的需求新的空气,于是不断地喝水,虽然在思想上不惧怕死亡,但身体还是排斥这种非正常的反应。很难受。结果当然是我没有坚持到两分钟。所以我到现在一直都觉得。主动选择死亡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意思就是选择自杀是不正常的。现在的小屁孩,动不动就跳楼。动不动就割脉。动不动就跳河。就这心理素质?谁还敢用这样的人来当社会栋梁?这些行为只能印证优胜劣汰进化论的正确性。也印证了我后文提出的 “强”的概念。

死亡的不可怕还有一个原因,大家可以联系我在前文讲过的。生命是一种结构!也可以说,生命是一种规则,呼吸,感觉,思维、情绪、欲望,成长……所思所感的一切,都只是这种规则所体现出来的功能。有这样两种情况:一。在高速路上,我时常看见被汽车碾死的小动物,可以想象,这些小动物因来不及躲避高速运动的汽车,而被轮胎“扑呲”一下给压死。二。前不久在我们镇上,发生了一起惨案,一个小朋友横穿马路的时候被客车压死。我仔细思考与比较了这两种情况,不得不承认,虽然在情感上我们为这个小朋友的遭遇感到遗憾,但是,这两种情况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外力破坏了生命的结构,于是破坏生命的功能,这就是死亡,从这种角度上来讲,生命是一种结构,也即是说生命是一个系统,活着就是系统功能的体现,那么死亡就是生命功能的消失!自然死亡就是身体层面不足以支撑整个生命系统的运行而产生的结果。看泉水,一股清泉随着水流的变小会变小股,但水流小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变成水滴,这就是连续衰减至不连续,人亦如此,生命系统的衰减导致生命功能的衰竭,到了一定程度,当身体系统不足以支撑整个生命系统的运行的时候,连续的生命就以不连续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死亡。我在前文中曾讲过延长寿命的方法,生命,准确的说是寿命,最主要体现的就是生命结构的时间特性。从这个角度来讲,长寿的秘诀也可以说是:一。衰减的迟;二。衰减的慢!那么永生的秘诀就是不衰减!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长生,不可以不老!死亡是功能的消失,于是它就变得不是那么神秘,它也就不具有那么神秘的色彩,什么天谴呀,诅咒呀,中邪呀,哎。对于前辈们的创意,没语言了!

当意识觉醒的时候,人被赋予了几十年的时间,而怎么用这几十年,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不管怎么用,如果时间花得自己认为值。那么可以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不值,感觉自己的一生不应该如此渡过。那就没有找到。寻找的过程有可能是追求的过程。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找得到生命的意义的,这个时候,还是我那句话,在法律与道德底限之上跟着感觉走。可保人生尽量不出错。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十年时间段,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是由无数的事件填充进去的,有的人主动的填,有的人被动的填,有的人填的多,有的人填的少,有的人填的快乐,有的人填的郁闷……不管怎么样,时间都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流逝的,人生必将走到尽头。站到时间段之后往前看,就只有两个词来形容人生——值与不值,什么叫值?可转换成如下问题:我把时间用在了那件事上,我后悔否?后悔,不值;就算时间重来,我依然如故,值!可见,这里,‘死而无憾’是一种境界。有一次,有位仁兄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说:“没有意义,只有活着。”何解?出生,我们控制不了,挂掉,我们也控制不了,唯一能够控制的,就只有出生与挂掉这个区间段了,对于这个区间来讲,用一天,少一天。怎么用好每一天,关系到怎么用好这一生。如果老来感叹这一生白过了,那个时候,除了感叹与无奈,我想不到任何回天之力了。有位朋友说:“生命就是为了寻找快乐!”这不是个别的观点,在这里,用“死而无憾“的观点判断后,我觉得改成“寻找快乐且不后悔”更为恰当。(生命与死亡总是相联的,谨以本段作为第一章第十节的补充)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老年人,你问他们,怕不怕死。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怕”,而这个答案在年轻人中却绝大多数是“怕”为什么接近死亡的人不怕,却离死亡最远的还怕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当家庭作业吧!

话说回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多做正事。生命有且只有一次且很奇妙!用首打油诗来结这节的尾吧。

人生一辈子,转瞬韶华逝。珍惜眼前人,珍惜手中事。

第五节  水至柔 却至强

第五节  水至柔 却至强 ——面子与面具

记得14岁的时候,那时班里面时常组织辩论赛,记得其中有一个题目就是:面子到底重不重要!因为我们是正反方是按照自己的观点自主选择,因为当时我很单纯,于是坚决地站在了‘面子不重要’这一方,然后与对方辨得有声有色。事过境迁,如今我却站到了当年的我的对立面:面子,那是相当重要!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佛活一柱香,面子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变成生活的一种意义?

我做错了事情,但我最讨厌就是别人把我的错事挫事糗事给反复的讲述!我曾做过很丢人的事,却希望这些事情被掩埋在最心底,谁也别把它抖出来,我也讨厌别人在公众面前反驳我,我也讨厌别人说我是一个本科大学生却不见过挣多少钱。我讨厌领导不重视我,讨厌我讲话没人听,讨厌别人俯视我……我想这些东西应该在每个人的身上发生过吧。每个人都讨厌这些东东吧。

首先我来回答‘什么是面子’这个问题。当别人给了我一耳光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屈辱,愤慨,这是对我人格的最大不尊重,来了来了,这就是问题所在,当别人不尊重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很难受,因为人渴望被重要,就是人们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反映到具体生活中,这就是面子问题。有的人我行我素,独行一帜,不在乎这,不在乎那,这样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很多有不被认同经历的哥们身上,可以把这种行为看作‘接受不被认同现实’后的精神胜利法。也就是说,看起来不在乎,实际上是在乎的,或者说,还没有点到死穴。那为什么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呢?这就要追溯到本章第一节,存在为什么而存在的终极问题上了,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而存在,但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也许它不正确,但一定要合理。不过遗憾的是,到目前还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可以让绝大多数人满意,当然有很多人是不在意这个问题的理论上的解释,但是,不管在不在意,这种观念都会在行为中显现出来,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存在,但是从一记事起,我们就有‘存在感’了,这种‘存在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存在感’换成思想就是:我是社会的一员,人类的一员,我能做到人所能做的,我能达到人所能达的……不一而足。别人的认同,别人的尊重会让这种潜意识的思想被强化,被坚定,达到自己的期望,从而达到满足。我们是存在的,我们是有意义的,我们是不可少的,当有行为满足这种期望的时候,我们就会高兴,就会愉悦,就会爽;当有人让这种期望变成空的时候,我们就会不高兴,从尴尬,

郁闷,不爽,到羞愤,愤怒,行为对我们的刺激程度不一样,反应也不一样。从面子的来由我也自然看到,它为什么会是生活的一部分了。因为这种存在感,通过渴望尊重而化为面子问题,溶入了生活的每一方面。希望别人不忽视自己的存在,希望别人认同自己的存在,或者希望别人崇拜自己的存在。如此又变成了本能衍生物!所以在多年后,我推翻了当年的观点,面子是很重要的――虽然面子不能当饭吃。

知道面子是怎么来的,后面就要讲一下怎么处理日常中的具体的面子问题。我们希望被别人认为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可以依赖的,可以托付的……但是这只是一种期望,这种期望必须以‘达到认同’为目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别人认同呢?如果别人不认同又怎么办呢?

从面子的来由可以得出,面子是因为存在感,面子是因为需重要,面子是因为需尊重,面子需要被认同,我们需要别人给予这些东西,我们觉得有面子,同理,别人也需要我们给予这些东西,于是别人就会觉得有面子。明白了吧。这就是如果一个人要得到尊重,首先要懂得尊重别人这句话的理论基础。恭维,羡慕,仰视,拍马屁,请教,装糊涂,褒奖,重视,道歉,让座,尊敬,恭顺,赞美……这些行为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让人觉得倍儿有面子,因为这种行为是包含了一种哲学上的‘给予’在里面。而轻视,俯视,狂傲,目中无人,小看,尖锐,辱骂,挖苦,讽刺,这些会让丢面子,这种行为会有一种哲学上的‘驳夺’在里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找到做人的最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投其所好’。虽然在平常中投其所好代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