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幸福小农民免费 > 第75部分(第2页)

第75部分(第2页)

那时候的孙刚,以得到一项任务而自豪,并争气要把这项任务做好。

拿张小板凳,坐在稻谷场边,手里拿根小竹竿,就等着小ji们来,这样孙刚就可以“建功”了。

有晒稻谷的,就会有小ji来吃,不一会儿就有小ji过来了,孙刚挥舞着小竹竿,还没走过去,小ji们就跑掉了,心里颇为洋洋得意,像打了一个大胜仗一样。几翻较量之后,小ji是不敢来了。

可公ji,母ji就不一样了,一只大公ji带了几只母ji过来了,孙刚像以前一样,拿着小竹竿,就冲过去了,颇有唐吉诃德战风车的气势,毕竟“敌人”强大了嘛。

可没有想到的是,大公ji没有跑走,反而全无惧sè,拍着翅膀也向孙刚冲过来了这回大败而回的就是他了,后来的事就记不大清了,反正大公ji“哦哦”高叫,孙刚“哇哇”大哭是有的。

想起这些事来,总还有着一丝幸福,现在是虽有稻谷晒,但要想赶ji就不能了,因为现在村里面基本上家家都是平房,楼梯口一拦,ji子就上不去了,只是会有一些鸽子、麻雀之类的鸟儿。

而且现在农村养ji子的不多了,经常生病,被yào死,或者被偷。

说起来,现在村里面不光是养ji的少,也很少有人养鸭、养鹅、养狗什么的了,有的连稻子都不种了,孙刚还真为现在农村的孩子担心,不知道他们的记忆中还有几分与农村有关。

目前,年轻的村民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的年轻壮劳力越来越少了,像孙刚一样在家秋收的家庭并不太多,孙刚已经算是呆在村里种地村民中的最年轻的了,不少家庭都是留守老人或是留守funv秋收。

每次到了农忙的季节,村子里的壮劳力显得不足,一些村民们就自发的组成联合体,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秋收。村里也有些老人担心,到城里打工的年轻人不回来,长此以往下去,村里的耕地没人耕种,这些耕地就荒废了。

来到田间地头,一阵阵机械的轰鸣声传入耳中,只见几辆收割机在田间穿梭。

一排排稻子相继被吞噬,被吞噬的草秆则被打碎洒在田间当做来年的féi料,一群大雁盘旋在收割机的上空,捕食着被收割机惊扰起的昆虫。

当收割机一侧的装谷子的笼盛满时,村民便会将手扶拖拉机行驶到收割机的一侧,将稻谷倒入袋子里,扎好口子,然后将稻谷运送回家中。

这一系列的机械化作业非常快捷方便,相比以往的人工作业既省时又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收割机还是这一两年在本地兴起的,以前也有外地的收割机来过,一看这些地块都不大,渐渐就不来了,附近村子里有人买了几辆,村民也就不想太劳累,huā个百十块钱请来机器,直接收到家里,多方便。

由于是机械作业,收割过程中难免有些稻穗遗落在田里,手扶拖拉机在运送过程中也会掉落,各家的便在自己的田间将掉落的稻穗拾起来装到袋子里带回家中,有些小孩也在田地里拎个大袋子同大人一起检稻穗,这是农民辛劳一年的收获,凝聚着他们劳动的汗水,哪怕是一粒稻谷他们也非常珍惜。

165。玉米地里话丰收

米地里话丰收

yu米,又称“yu蜀黍”、“苞谷”,秋天来临,村子里种植的yu米开始陆续成熟了。txt

yu米虽说是粗粮,但在食品短缺的年代,它一度是北方乡民们的主粮。'。'

随着温饱岁月的到来,大米白面日渐充裕,yu米也退出了人们的餐桌。现如今,在讲究营养搭配、注重保健养生的时代背景下,食用yu米又重新受宠。

特别是yu米大家庭中的甜yu米、糯yu米和水果yu米,更受人们的青睐,以至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煮yu米的摊子,闻到爆米huā的香气。

即便在高档宴会上,也能看到yu米的身影,yu米笋、yu米羹和nǎi油窝窝头等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餐桌上的尚品。

盛夏季节,北方的田野里除了间或有少量的大豆、huā生、高粱外,最多的还是yu米。

yu米的外形像甘蔗,但秸秆比甘蔗粗壮,高且ting直,叶片比甘蔗宽厚,大且伸展,绿油油得铺天盖地,将人们的视线遮挡得严严实实。小时候,看着大片大片的yu米地,不知道怎样来形容,长大以后才知道这叫“青纱帐”。

小时候,在望不到边的yu米地里,似乎总有孙刚期待的东西。

尽管天气炎热,但却挡不住“青纱帐”对孩子们的youhuo。

暑假里,孙刚会约上邻家的小伙伴,兴冲冲地往村外而去。钻进yu米地,除了能找到又甜又嫩的yu米秆子外,运气好的话,还能摘到小甜瓜、小西瓜。这些瘦小的甜瓜和西瓜不是专mén栽培的,而是从粪féi中生长出来的。

yu米的秸秆和叶子遮挡了阳光,并汲取了大部分营养,所以这些小野瓜总也长不大,但成熟后同样香甜可口。

有时还会发现鹌鹑、野兔。抓不到鹌鹑,可以捡到鹌鹑蛋。野兔见了人,会咚一声弹起后tui,一溜烟地逃去。

yu米地里,弹琴鸣唱的昆虫很多,嗓mén最大的要数叫蝈蝈。越是天热,它们越是齐声叫唤个不停。此起彼伏的浑响连成一气,那阵势只能用大地飞歌来形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