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啸天低头一看,脚边有一只小狗,正向自己摇晃着小尾巴。只见它浑身雪白的卷毛,圆溜溜的大眼睛,塌鼻子,豁嘴唇,还露出几粒小芝麻牙,当女孩子的宠物蛮合适。李啸天这才想起,原来是和自己一起从高楼上坠落的那只小狗,想不到,连它也一起转到古代来了,真是和自己相依为命呀。
只听老者继续说道:“小老儿正在林中砍柴,这个小家伙忽然跑过来乱叫,于是我就跟着前来,才发现秀才你在林中自经,于是就将你救下。秀才你是个读书明理的,大道理比小老儿懂得多,可千万不要再自寻短见了。”
说完,老汉就挑起身边的两大捆干柴,摇摇晃晃地去了。其他看热闹的人见状,也纷纷散去,整个空旷的树林,只剩下李啸天和那个口称是自己娘亲的妇人。
老妇人俯身对小白犬说:“多可爱的家伙,你既然救了我正儿的性命,就与我一起回家吧。”那小狗立刻高兴地摇头晃脑,小尾巴耍成了风车,撒起欢来。
妇人又道:“正儿,咱们也回家吧。”说罢,就搀扶着李啸天,走出了树林。小白犬则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
望着老人如霜的鬓发,感受到从双手传过来的温情,李啸天的心里也觉得热乎乎的:自己在这古代也不孤单啊!
很快就上了官道,道路是用黄土铺成,还混合了一些砂石,来来往往,多是一些贩夫走卒,推车挑担,都是身着布衣,一脸征尘。间或也有一些身穿长衫、手摇折扇的公子哥,却都是离那些苦力远远的,显然是不屑与之为伍。
李啸天心中暗想:“看来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只是,到底是什么朝代呢?”
于是就对身旁的母亲道:“娘,刚才你管孩儿叫什么?是叫拯儿吗?那我的名字是不是叫包拯?”他忽然想起,这个包拯可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清官,看来自己运气不错,竟然转世到了北宋,摇身变成了后来的包青天。
那妇人吃惊地看了他半晌,心中诧异道:“怎么这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呢?看来是刚才受了惊吓,神智还没有完全恢复啊!”
于是慈爱地对李啸天说:“孩儿,你父姓包,在世的时候为你取名叫包正。”
李啸天终于知道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名字——“包拯”,于是就仔细地打量起这个陌生的世界来:天空由于没有污染,从而显得特别的纯净,道路两旁是一些树林,一些归巢的倦鸟在梢头盘旋鸣叫。
其间还夹杂着一些小桥流水,偶尔在树梢桥头,还稀稀落落地散布着一些茅草房屋,一切都是那么淳朴,那么自然,简直就是一首和谐的田园诗话。
李啸天不由赞美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说完之后,自己心中也不觉好笑:“恐怕不是断肠人在天涯,而是私家侦探在古代了吧!”
看到儿子又有了吟诗的兴致,老妇人也不禁心中大慰,笑吟吟地望着沉浸在诗情画意里的儿子。
不知不觉,母子二人已经回到了县城。李啸天新奇地打量着眼前的城市:高高的城墙,周围是一圈护城河,城门是一个大大的圆拱,用锁链吊着一块又大又厚的木板,平铺在护城河上。
在城门上,有五个醒目的大字,李啸天仔细辨认了一下,只认出了三个:第一个字是“龙”,后面两个是“南门”,中间两个实在是认不得了。就是这个繁体的“龙”字和“门”字,还是由于平时见得比较多,这才认出的。
李啸天心中暗笑:“自己这个公安大学的毕业生回到了古代,反倒成了文盲了!看来,得尽早学一学这些繁体字了。”
于是对母亲道:“娘亲,咱们居住的这个是什么地方?”
中年妇人一看儿子又有些糊涂了,不由心中又有些担忧,回答道:“儿啊,咱们这里叫龙游县,离都城临安只有二百多里的路程。”
李啸天点点头:“原来叫龙游县,京城是临安,临安?临安不是南宋的都城吗!”
这下,李啸天可有些急了,连忙又向母亲询问道:“娘,现在不是北宋时候吗?都城不是汴梁吗?”
老妇人先是疑惑道:“北宋?”随后又叹了一口气:“唉!孩子,你是说在汴梁定都的那个时候吧,那已经是前几年的事情了。自从靖康之难以后,康王南渡,现在的都城是临安啦。”
李啸天对于这点历史还是有所了解的,他顿时呆住了:“莫非历史记载错了,包拯是南宋时候的人?”
就这样,一脑子浆糊的李啸天随着母亲进了城门,他心中的疑惑很快就被眼前新奇的景象冲淡了。
城门口,有几个挎着腰刀、或手执长枪的兵丁把手,清一色都是身穿皂衣、头戴缨帽。这种装束,李啸天知道,是宋代普通兵士的着装。
看到李啸天母子,一个长着短髭的士兵搭话道:“这不是大才子包正吗?怎么,这次参加会试,可曾高中?”说完,脸上还露出一片嘲弄之色。显然也是知道了包秀才落第之事,出言讽刺。
李啸天虽然明知道不干己事,但还是面上一红。那几个兵丁立刻哄堂大笑,老妇人见状,连忙拉着儿子向城门走去,身后,那几个士兵仍然对着李啸天的背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