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唐骑txt精校版 > 第三零五章 作嫁衣(第1页)

第三零五章 作嫁衣(第1页)

这个辽国商主,是个渤海人,名叫大智节,据说还是当年渤海王族之后。。。

渤海是东北汉化较深的民族,其亡国后部分流入中原的国民,都已经顺利融入汉族之中,其上层贵族,无论言行举止还是生活习惯,和中原士人几乎都没什么不同。

契丹自去年退入东北、稳住阵脚以后,便选派了大量的细作,有的从6路进入,有的从海路进入,有的是公开进入,也有的是秘密进入。大智节就是其中公开从海路进入的人。他受耶律屋质的委派,从契丹上层贵族那里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货物,又弄到了两艘海船,出前往天津。此后一路南进,在中原搜罗了大量的情报,而他进入中原的时机又刚刚好,在燕京、邺都都遇到了好景气,所以买卖也是越做越大,到了洛阳时候身家已经翻了八倍。

本来年初他就打算启程东归,不料入洛阳不久便遇到唐军进攻石晋,洛阳戒严起来,他也被迫滞留,直到今日。不过这一滞留,倒又让他的买卖多做了一小半。

这时见到耶律屋质之后,大智节便将一路见闻细细诉说,此去经年,所见所闻都足以写成一本大书,两人从白天说到晚上,跟着秉烛夜谈,整整谈了一个通宵。

说到最后,大智节才道:“本来石晋桑枢密等人都有书信托付,但路上遇到几次盘查,危急之际小人都被迫毁弃了,还请枢密恕罪。”

耶律屋质挥了挥手,没有见怪的意思,脑中整理消化着从大智节处得来的种种情报——大智节自然不是他唯一派出的细作,综合各条路径得来的信息,他已经形成了对天策大唐国内情况的大致印象。

“唉——”

听到耶律屋质叹息。大智节忙问:“枢密?”

耶律屋质道:“没事。”大智节虽受他委派,但也还算不上心腹,他心中对唐国蒸蒸日上的形势所充满的忧虑也不愿意向他坦诚表露。

“你先去忙商务吧。”耶律屋质说:“至于以后若想到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再来与我说。”

“是。”大智节应了一声后,又道:“小人还有一请,如今尚未入冬。小人在辽津把货出了之后,像再走一趟天津,请枢密允准。”

耶律屋质道:“行。如今我大辽百废待兴,这边也亟需中原的货物,你能多运一些东西来,对国家也是有好处的。”

大智节得了耶律屋质的准许后便拜辞出门。

这一趟中原之行,所获利润不止十倍,不过这支商队并不都是他的,是十几家辽国贵族共同出资的。但将货物散给各大家族之后,他本人也还有巨大的获益。

更重要的是他这一次的大获成功为他在商圈打开了名气,当他宣布要在入冬之前再走一趟中原之后,便有更多的辽国贵族前来找他。

东北的手工业十分低下,就算有渤海国的底子也完全不能和中原相比,倒是从幽州迁来几十万人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不过如今的辽国,对中原能出口的也都还是原材料,主要是毛皮、人参等物。东北也是产马地,马匹南方也许需要的。但如今的唐国产马地比辽国更多!

放到另外一个时空的辽宋对峙局面,契丹对宋人自然有马匹出口上的诸多限制,但在这个时空,耶律屋质却上书大可向缺马又需马的南方人如齐国、吴越等供给马匹——因为一来契丹最大的敌人是天策,而天策无缺马之虞;二来南方诸国与天策其实也存在竞争关系,壮大敌人竞争者的骑兵力量。也就是间接帮了自己;三来也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走了一趟唐国后的大智节,在对唐国的了解上,一时间在辽国便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辽国无数上层人物都派人与他接触,当大智节透露出要在入冬之前再走一趟天津。很快就有无数人将银钱货物送了上来,希望能傍上这趟东风——这是很自然的啊,上一次那些投资在大智节身上的人,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获得了五倍以上的收入!虽然这次大智节宣称不可能有上一回的收益那么高了,但哪怕只是翻倍也能让人趋之若鹜!

因此上,大智节忽然之间现自己能调动的资源大到无法想象。东北的各种货物,从最顶级的奢侈品东珠与人参,到最普遍的毛皮与马匹,他想要多少就能拿到多少,如果现在他有需要,甚至可以动用军方的人力开路的。

现在的东北正处于极度饥渴状态,只要能拿到来自渤海那一头的货物,东珠人参毛皮马匹这些多余之物都可以随时出口。

只用了半个月,大智节便搜罗了到了他所要的货物,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想到了一条未来的稳定财源——那就是木头!将东北大山的木头砍下,沿着河流顺流而下运到渤海,再扎成木筏拖到天津,那边的造船厂应该很需要这些的——不只是造船厂,大智节还知道燕京正在建城,一座正在兴建的都城,有多少木头都能吃下去。

——————————

当秋风起时,大智节再次出了,这一次他麾下有了五条船只——包括另外一条临时买到的高丽海船,结成了一条五艘海船规模的船队,志得意满地开出辽津,开往天津。

天津海关的小吏看到没多久便去而复返的大智节心中充满了惊讶,天津到辽津这种在后世只能算中程甚至短途的海运路线,在这个时代在短短两个月内能走一个来回却已让人惊叹不已。

这一回,大智节没有再深入内6,而是在天津的市集就完成了交易。他的买家几乎都是南方人——天策的高层奢靡之风还未大兴,东珠这种顶级货色,能出得起大价钱的只有江南或巴蜀的大贵人;天策不需要马匹,虽然不太鼓励但也不太限制马匹对南方的出口——张迈曾说笑地对符彦卿说他多希望有一天齐国能组织一支骑兵到淮北来和自己打一仗,所以大智节便将马匹卖给了齐国和吴越国的商人——那边的人对北国的马匹都有一种近乎饥渴的需求;毛皮和人参。那倒是放之四海都能行销的东西。

卖掉了货物后,大智节又购入了大量的棉织品——在这里购入棉织品多是和二手贩子打交道了,自然比起在洛阳时直接从西北商人手里拿货要贵上许多;此外就是江南的丝绸与茶叶,河北的陶瓷与铁锅,南洋的香料,岭南的糖。还有天津的盐!是的,辽东也近海,但谁能出产天津盐场那样色泽的青盐!

从东北来的东西多而粗,而往回运的货物就少而精,所以那三艘已被海风海浪拍打得吱吱作响的高丽船大智节就不打算带回去了,直接在港口倒卖掉,自然是交给刘家船厂的那小伙子经手,顺便又多订了两艘海船,并问他是否需要造船用的梁木。

“造船木?那当然需要!”

河北和山东是开垦了上千年的土地。那里还有什么产木的林地!造船木不是太行山,就是出自福建、岭南,如果有来自东北的木材,价格还更便宜,那自然相当划算。

不过什么样的木材才能划算,却得实地去相一相了。

在得到大智节保证其人身安全之后,刘家这个叫刘小峰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决定代表家族去东北相木头。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