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开封的神话故事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千手千眼佛是善男信女最尊敬、最喜爱、最信仰的菩萨之一,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希望所在。她老人家无形中也尽到了鼓舞人生、减轻人间痛苦的责任,完成了佛祖赋于她安抚众生、缓解社会矛盾的神圣使命。如果再有更多更高的奢求,别说观世音爱莫能助,就是如来佛也无能为力。如今,个别佛门败类的丑恶行径,连观音菩萨都受到连累,真是人间的悲哀。

连菩萨都失去了信誉,寺院还怎么生存下去?寺内上下无不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惟独新方丈十分振奋,拍案而起:“不相信僧人可以,但不可以不相信菩萨;诬蔑方丈允许,但决不允许攻击佛门!现在是彻底清算这些颠例黑白的反词的时候了,是和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笔杆子算总帐的时候了!”

于是,新方丈找到了潜在对手的突破口,等到了反击的机会,他以卫道士的姿态,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一纸诉状把竹枝词的作者群无名氏送上被告席,势将他们一网打尽,绳之以法。此公深知“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人办”的至理名言,又在状纸中夹了一张银票。

开封道台出身满族勋贵,据说和慈禧太后还有点拐弯抹角的亲戚,非扬跋扈,是个不让蚊子打鼻尖上过的狗官。上次有人用竹枝词《大米饭》揭穿平粜局捣买救灾大米黑幕,害得他差点撤职查办,丢人现眼,对这些无事生非的词作者早就恨之入骨,只因他是此案主谋,不便发作。相国寺的告发正中下怀,有心把事情搞大,借机报一箭之仇,封住治下所有百姓的口。加上银票的作用,不让这头冷血动物热血沸腾都很难。

相国寺的状由未免牵强,罗织的罪名也不像样,很难一举将作者置于死地。好在满清帝国对搞文字狱是有悠久历史和值得骄傲的,当年书生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落得满门抄斩,断子绝孙。至于成千上万人头落地,血流成河的文网大案更是屡见不鲜。开封道台也继承了祖宗的遗传基因,搞起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他分析竹枝词《千手千眼佛》后,认为作者用心恶毒,反骨毕露。请看:此公攻击菩萨,菩萨就是佛爷。西太后尊称老佛爷,等同老菩萨,若是论资排辈,和观世音也是一个档次,所以非议观世音,也是对老佛爷的不敬。如今太后就等于大清,侮辱太后也等同诽谤朝廷。简而言之,此诗诬蔑千手千眼佛尸位素歺,不问民间疾苦,就是影射老佛爷昏庸无能,置万民于倒悬。其罪恶目的就是煽动百姓不满,进而起来造反,取而代之,篡位夺权。该犯堪称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罪大恶极,必须法办。

开封道台全力以赴,大动干戈,一方面上报朝廷,眩耀政蹟;一方面侦骑四出,缉拿案犯。一时间把全城折腾得鸡飞狗跳,天昏地喑。相国寺也积极配合,提供线索,搜集罪证,推波助澜。新方丈好像注射了一支兴奋剂,上窜下跳,把能查找到的竹枝词,甚至包括老方丈主持编印的诗集,不分青红皂白,一古脑儿堆放在寺内空地上示众,当众焚烧,制造声势。

对于如何具体操作,官场和寺方也有分岐,新方丈根据字迹不同,认为这是一个团伙,除恶务尽,决不能让一个歹徒漏网;开封府则从文风相似,断定作者就是一个人。双方的共识是“宁可错抓一千,不可错过真犯。”

开封道台全面开花,象用梳子把全城粗梳一遍,又象用篾子般细篾一遍,没有达到目的,便把搜捕破案的重点放在相国寺内外。根据寺内暗中提供的名单,将附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怀疑对象统统抓进监牢,严刑逼供,威胁利诱,也没有查出蛛丝马迹来,只得放人了事。直到他离开开封,另有高就,这场闹剧才落下帷幕。

这些竹枝词的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民间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开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就是市井之中也藏龙卧虎,人才辈出。无名氏就是一位怀才不遇、不平则鸣的书生。”

有人说:“不对!他应该是位混迹江湖、游戏人生的怪杰。”

又有人说:“别争了,都有理。依我看此公说出了百姓的心声,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就在芸芸众生之中。只要有压迫,只要世不平,无名氏世世代代都不会绝种!”

这些纪风土,讽时尚,嘻笑怒骂,令人解颐的竹枝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改朝换代,流传至今。

(本文所使用的竹枝词及相关资料均选自无名氏作、陈雨门先生整理诠释的《大相国寺竹枝词》,个别字句有改动,无损原意。该文发表在《开封方志》和开封市政协编印的文史资料上。)

系  马  槐

距开封四十五里的黄河北岸,有一座名曰陈桥的小镇,镇中有座东岳庙,庙中有棵盘根错节、树身倾斜的千年古槐。槐下矗立着两通石碑,一通碑面上镌刻着“系马槐”,一通碑面上镌刻着“宋太祖黄袍加身处”。据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后,年方七岁的太子柴宗训登基;刚刚十八岁的小符太后垂帘听政。这娘俩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全靠一帮文武大臣辅佐朝政。

周恭帝即位不久,适逢元旦,宫中正举行盛宴,忽然接到边关紧急报警,声称北汉与契丹联合兴兵入侵,来势凶猛。小皇帝和小符太后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宰相范质决定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御敌。

赵匡胤是后周的开国元勋。此人方面大耳,浓眉虎眼,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当年追随周太祖、周世宗父子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知人善任,恩威并济,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如今,他刚步入中年,就担任了护卫京师的禁军统帅,这次接到圣旨,不敢怠慢,大年初三就率领大军出发。

当晚,大军来到陈桥镇。这个小镇是个驿站,是过往官员歇脚、传递公文换马的地方。赵匡胤忽然下令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

他把帅帐安置在东岳庙大殿内,便骑上那匹随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枣红马,到营盘巡视,十万大军秩序井然,军容雄壮。将士披坚执锐,枕戈待旦。

赵匡胤回到东岳庙,天色已亮,一轮红日冉冉从东方升起,朝霞似火,万物生辉。他触景生情,蓦地想起当年落魄时,憧憬未来,吟了一首《咏初日》的诗:

欲出未出光辣挞,

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

赶却残星和残月。

诗言志,歌咏怀。今天,黑夜再也挡不住“太阳”的光辉,赶走“残星和残月”的时机到了。他稳了稳神,把战马系在殿前的大槐树上,吩咐侍卫在大殿摆宴饮酒。

赵匡胤自斟自饮,摆出一副闲云野鹤的姿态。什么强敌压境、军情危急,什么三军统帅、肩负重任,全抛到九霄云外。从清晨喝到深夜,直喝得醺醺大醉,酣然入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