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神情严肃,道:“你这是杞人忧天。我朝的百姓最勤劳,最善良,最安分守己,最通情达理,除非万不得已,决不会无事生非,去找官府的麻烦。”
那位大臣又道:“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长哩。普通百姓良莠不齐,难免没有刁民无理取闹,各级官员防不胜防,那宣德楼上的登闻鼓会日夜响个不停呵。”
一位武将按捺不住,跳将出来,大声道:“谁敢以下犯上,轻者入狱,重者砍了脑袋!”
赵匡胤不以为然,加重语气说:“诸卿决不可以一当百,以偏概全。最可怕的是官员把良民的正当诉求看成刁民闹事,是给天朝脸上抹黑。水能载舟,亦可覆舟。那些视百姓为敌的人,早晚也会成为百姓的敌人。”
群臣一齐跪倒:“万岁教训的好。”
赵匡胤语重心长地道:“关乎百姓民生的事无小事。如果都当成小事不管不问,积少成多,积重难返,就会酿成民心不稳,社会动荡。居安思危,今天听到鼓响要比闹到局面不可收拾时鼓再响要万幸得多啊!”。 最好的txt下载网
聚 将 钟
北宋名将杨业镇守边关三十年,威震敌胆,号称“杨无敌”。宋太宗雍熙年间,辽国大举进犯,势如破竹。正在家中养病的杨老令公上殿请缨,赵光义让他当了潘美的副手,率领大军迎敌。杨业在陈家谷和辽兵血战,由于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坚贞不屈,绝食而死。连敌人也很敬重他的高风亮节,将他隆重安葬。
噩耗传来,举国震惊,东京百姓人人戴孝,家家举哀。天波杨府犹如天塌地陷,哭声四起。杨令公儿女成群,七郎八虎追随老父转战疆场,死的死,亡的亡,还有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下落不明,这时只剩下六郎杨延昭一棵单根独苗,还有八姐、九妹和一群寡妇。听说老令公又马革裹尸,葬身异邦,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有的当场哭昏过去,全府上下乱成一团。
杨延昭是家中的顶梁柱,心想还有许多事急待料理,老哭下去也不是个事,强忍悲痛来劝佘老太君:“娘,请你老节哀,快说说善后事宜吧。”
佘太君是个性格刚强、久经风浪的老太太,赶快收住眼泪,朗声道:“你们父亲生前常跟我说,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流血不流泪。都别难过了,商量大事要紧。”
灵堂刚布置好,天子亲临杨府吊孝。宋太宗洒泪祭奠之后,抚慰杨府老少,道:“朕决定为杨老将军举行国葬,建衣冠冢。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荣死哀,皇恩浩荡,杨业九泉之下也应含笑了。”佘太君施礼道,“请万岁恩准杨府即日开炉,打造兵器;全家练兵,以雪国仇家恨。”
“好,老令公去了,还有杨家将!”
“我夫一生忠义,赤胆保国,如今埋葬辽邦,阖家不安。请陛下派人迎回他的骨殖,魂归故土。”
大家心里都明白,辽宋交战,视若寇仇,杨业的遗骨要是要不回来的,只有派人去盗。赵光义沉吟道:“朕也有此心。只是辽国派人看守将军墓地,戒备森严……杨府藏龙卧虎,可选两位能人前去见机行事。”
皇帝走后,佘太君就命杨延昭主持打造兵器,派焦赞、孟良二位将军化装潜入敌国盗骨。
半年之后,焦孟二将历尽艰险,不负重托,将杨令公的遗骨带回东京。
这天,杨府老少正在商议如何安放骨骸,工匠头目进厅禀报:“老爷,全部兵器如数完成,尚余一炉铁水,请问如何处置?”
杨延昭道:“就铸一座聚将钟吧,敲钟为号,校场练兵。”
佘太君心中一动,对众人道:“你父亲一生戎马,一听说敌人来犯,就热血沸腾。我们就按照他的心愿处理他的后事吧。”
她在众人簇拥下,捧着杨业的遗骨来到后院工棚。炉火熊熊,铁水通红,和朝霞交相晖映。
“夫君,这是你最好的归宿!”佘太君对天遥拜,虔诚地将骨殖撒入沸腾的铁水之中,顿时化做缕缕轻烟。
杨延昭含着热泪,道:“父亲,忠魂铸入铁钟,永保大宋江山。”
众人环跪在地,举拳宣誓:“黄河后浪推前浪,杀敌自有后来人!”
聚将钟铸好了,高悬杨府院中。此钟形状奇特,犹如一件实心兵器;敲起来声音铿锵,激动人心,方圆几十里都能听到。每天天不亮,杨延昭亲自敲钟,杨家上下闻钟即起,苦练杀敌本领。警钟长鸣,使东京军民居安思危,时刻不忘强敌压境,就连皇帝听见钟声也不敢再睡懒觉,连忙爬起来处理政事。
一天深夜,杨府上下睡得正香,忽然被钟声惊醒,都一跃而起,飞快地聚集在聚将钟下。奇怪的是无人敲钟,钟却在铿锵作响。
佘太君道:“大家不要离开,一定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