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京市,中山陵音乐台。
为纪念中山先生而修葺的中山陵音乐台,于1932年秋动工兴建,8月落成。
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极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将中国江南古典园林风采与希腊建筑特点完美融合。
2017年,中山陵音乐台更是被列为20世纪建筑遗产,足见其风光秀美,景色独到。
此时,树影婆娑的照壁前,两位中老年同志正于平台上闲庭信步。
“我听说,在兆淮的不懈努力下,海升同志把那部《人生苦旅》投到你们《钟山》了?这你可得给人记下头功啊。”
问话的是文协副主席李春光,站在他近处的则是《钟山》的主编刘平。
刘平无奈地笑了一声,摆了摆手:“好在是亡羊补牢啊,不然以后这段‘佳话’传了出去,在我《钟山》名下的工人却被隔壁挖走了,不知能被那些老家伙津津乐道多少年呢!”
李副主席大笑了声,手掌拍了拍刘平的肩头,邀请人一同穿过树荫葳蕤的林荫小道:
“抛开这事儿不谈,你怎么看林海升这位同志?”
刘平收敛了嘴角那抹无奈之色,正色想了一想:“我虽然还没与他见面,但从兆淮口中听出,是个十分有主见,却又踏实的年轻人。
文学素养方面自然不用多谈,就那部《人生苦旅》,如果质量不过关,即便《急诊故事》再火爆,我也不会给他过稿。”
说到这里,刘平玩笑道:“自从他在《钟山》写稿,咱们编辑部下面的信箱,都被读者来信攻占了,实在是出乎我的预料。”
“现在是全民热爱文学的年代,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不被人钟情也不行啊。”李副主席笑道:“据我所知,这次从燕京、上沪下来的几位老同志,也是对他好奇的很呐。”
“是嘛!”刘平听见这话丝毫不意外,倒是抿出了一点弦外之音:“只是不知,是怎么个好奇法?”
“这次从《上沪文艺》、也就是《收获》下来的那位副主编,名叫李小芸,那可是有名的铁娘子。去年《收获》改组不久,据说大有看中海升同志去做编辑的意思,就是不知真假。”
刘平当下一惊,《钟山》而今的名声虽然响亮,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历经几十年风雨的《收获》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他不由感慨道:“看来我们《钟山》的劲敌真是不在少数啊。”
李副主席笑道:“何止是你们《钟山》,是咱们徽京文学圈子的劲敌不少啊。”
……
傍晚时分,林海升在家吃过饭,安顿好两个小孩儿之后,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江河畔大桥。
32路无轨电车摇着电铃驶过桥面,林海升推着自行车,沿着桥面延伸的方向踱步:
“明天我就要去文化宫学习了。”
沈心媛站在他的右侧,拎着一只粉色的小斜挎包,脚上的女士皮鞋在走路时发出好听的“踢踏踢踏”:
“正好,我也要参加一个考试。”
“什么考试?怎么之前没听你说过。”林海升问道。
“是全国的护理证书考试,拿到了这个,才能进公立的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