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郭德纲评三国 > 第三十三章 前后赤壁赋33(第1页)

第三十三章 前后赤壁赋33(第1页)

曹操在洪湖大败后,终于突破重围来到荆州(南郡)。曹仁为他设宴压惊,席间曹操突然大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曹操回想起他的水,怎么不会痛苦啊。曹操的伟大在于,他是一个真诚和善良的人,假如兵败了,一般的人会要面子,迁罪于周围的人。而曹操没有这么做,他一贯的宽厚大度,只犯过一次错误就是误杀吕伯奢一家,还年少轻狂的说了一句荒唐的话,被后人抓住不放,把他说成是一个小人。“宁叫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是罗贯中抹黑曹操编造的话。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错杀了吕伯奢一家,主要是为了保命。后来知道杀错了,又害怕吕伯奢报仇,只得又把吕伯奢杀死。面对陈宫的质问,曹操年轻为了面子就说出了这种不好的话,然而,他的话并不是对天下人。为了抹黑曹操,罗贯中故意加上天下二字,实在是恶毒啊。谎话被人复诵一万遍,就会变成真理。三国演义何止被人复诵万遍啊。

与其他被人歌颂的人物比较,曹操是一个真的君子,是一个好人,他从不弄虚作假,从不残害朋友和无辜的人。对于敌人,他都心存善意。曹操善待了多少反对他的人啊。不杀陈琳,放过祢衡,烧毁内部人员与敌交往证据,故意放跑不听军令之百姓。不杀关羽和他的嫂子。这就是为什么屡次曹操被敌人差点杀死的时候,总有人会为他拼命冲杀,让他逃走的原因。

诸葛亮打败了仗,就迁怒于魏延、马谡等人,不是君子行为。刘备自己不要兄弟妻子,自己逃亡后反而写信责骂保护他的妻子的兄弟关羽,我们看来,刘备的集团内部充满了尔虞我诈,互不信任,这是蜀国最终没有胜利的原因。

大败之后的曹操是很危险的。其他残余的割据势力,一下子胆子大了起来。他们蠢蠢欲动的要消灭曹操夺权全国政权。

在大败后,还能镇定自如的安排守卫,是真正的大将能人,曹操就是这么一位大能人。合肥的兵马经过黄州赤壁一战,所剩人员只有两万多人。东吴一直对这里虎视眈眈,曹操不能在安排兵马前去增援。但是他经过赤壁一役发现了张辽是一个大将之才。于是他命令张辽为主将。命令在征战张绣时,被人误解还能镇定自若打败张绣的乐进,赤壁大火中镇定自若救出众文官的李典二人为副将。正是这三个人率领区区两万人就杀的东吴小儿一听说张辽名字就不敢啼哭了。这是后话,留待以后再说。

曹操留曹仁和夏侯惇守南郡和襄阳是因为他要利用自己的亲兄弟守城,他害怕东吴会夺占荆襄。

可笑的诸葛亮还在玩弄他的阴谋诡计,他明明知道曹操死不了,偏偏让关羽去还债。仔细分析起来,这是刘备对关羽忠诚的试探。不杀关羽,是因为他们的确无将可用,刘备实在太缺乏军事将领了。

关羽放过文官的行为,毕竟是好的。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没有战斗力的人们,是不可以杀的。曹操一直善待俘虏,所以他的军队越战越多,其实他自己并没有增加征兵力度。马延张凯这两个袁绍的旧将,为了保护曹操,血战牺牲。张辽、徐晃、张郃在大火中屡次打败敌将,这都不是偶然的。如果曹操是一个小人,他们怎么会这么忠于曹操啊。曹操被人说得这么奸诈,他的部下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忠义的人呢?

典韦为曹操战死,张辽射伤黄盖,徐晃张郃打败甘宁等。这些人被后人称为忠义的人。忠义的人为什么都喜欢选择曹操?良臣择主而事,这说明曹操是明主对吗?请大家自己判断吧。

现在总结一下赤壁大战的总过程,时间为五个半月。从年初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开始。六月份,曹操大兵进攻今河南新野,七月初曹操打下襄阳。

七月中旬,刘琮投降被杀。

七月中旬,刘备裹挟百姓逃跑。逃到当阳,发现荆州已经投降曹操。于是,诸葛亮和关羽率军接应刘备残兵两千余人来到江夏,他们是沿着汉江向东逃跑。这里面有一个误会,武汉被罗贯中统称是夏口,然而真正的夏口是新洲区地域。刘备只是占据了汉口、武昌、汉阳一线。真正的夏口(新洲区)是在东吴控制下的,大将就是甘宁。

八月份在赤壁东吴与曹军对峙。

曹军控制彝陵、荆州、江陵、石首、洪湖一线长江水域。刘备控制当阳以东汉江到武汉。东吴控制洞庭湖以东及以下江南岸,及部分江北岸(黄州赤壁)。

十一月二十日凌晨开始,诸葛亮借风。二十一日凌晨三更大风起来。二十一日下午黄昏时分,东吴纵火烧曹军大营。

二十二日上午,曹军的合肥援军在黄州与太史慈(史实中太史慈于一年前病逝)和孙权大军激战。新洲区和黄州连在一起,离的很近。所以黄州赤壁成了阻击合肥援军的前线。东吴大军杀死曹军来援士兵两万多人。战况也很惨烈。曹军也是败在水战上。

二十二日下午关羽放走曹军文官。曹操于二十二日黄昏突围后被曹仁接应回南郡。

这就是三国期间三大战役的第二大战役赤壁大战的进程。

现在我引用后人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来总结一下赤壁大战。大家也来一起赏析一下。

前赤壁赋

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本赋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主要战场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赤鼻矶因为苏轼的赤壁赋,后人称他为文赤壁。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后赤壁赋

原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