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封阁女相有cp写的吗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好啊,多谢娘娘。”王臻华自然笑纳。

“昨儿个邻家姜娘子来上门拜访,知道婧娘跟陈家的亲事告吹后,还挺热心地说要给婧娘介绍人家呢……”李氏坐在王臻华身边,絮絮说道。

“爹爹的丧事刚办完,大娘恐怕要等上一年才能说亲了。”王臻华舀起一块南瓜,轻轻一咬,入口香滑软甜,让她不禁眯了眯眼,李氏熬羹汤的手艺确实堪称一绝。

“婧娘年纪还小,等上一年也还来得及。”话虽这么说,但李氏还是叹了口气,丧父长女日后要寻门好亲只怕不容易,不过再发愁也是一年后该操心的事了,她将注意转到儿子身上,“臻华,你以往读书都由你爹爹教导,如今他过世了,你总不能就凭自学……”

“娘娘这话倒是提醒我了。”王臻华不由停下舀汤的手,慢慢露出一个笑容来,“我这样闭门造车,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精力,真是天字第一号的蠢材。”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六章

去书院读书和请先生单独授课,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吃小灶固然全面具体有针对性,但目前王昱不在了,李氏的人脉都在后宅妇人里打转,要寻一个博学大儒来当她的授业讲师,难度实在不低。

去书院读书,王臻华最怕的一点是跟别人混住。

祝英台是碰上一个超级粗线条的梁山伯当舍友,才没有在三年求学中暴露女儿身份,王臻华能不能有这个好运气就说不定了。

当然,去书院读书的好处也是现成的。一来前世上了十几年学,王臻华更熟悉这种教学模式;二来书院结识的同窗好友,是她在守孝期间所能结识的唯一人脉。

“汴梁哪个书院比较好?”王臻华问道。

“除了国子监,汴梁城里大大小小的书院有十几个,其中最闻名的就是白羽书院和明山书院。”李氏对这个也算了解一二,平日交际时,很多夫人都会提到自家子侄在哪读书,“不过这两家书院的入学考试很难,去报名的十之七八都要刷下来,只有一小部分顶尖的能入学。”

“考试很难?”王臻华嘴里有点发苦。

“你爹中秋时不就说过吗?以我儿的程度,足以应付那些书院的入学考试了。”李氏对王臻华很有信心,一点都不担心这个,“其实最好的应该是国子监,但那里名额有限,你爹在或许还能活动活动,给你弄个名额,如今……咱们也只能瞄准其他书院了。”

王臻华随手翻了一下桌上的书,原主已经学到《中庸》了。

这么看来,想要自学并过了书院的入学考试,少说要学透这四本书。幸好原主是个勤奋扎实的,每一本都注经释义,王臻华就算从头学起来,也不至于抓瞎。

“娘娘可知道,这些书院平时吃住都在哪里?”王臻华又问。

李氏仔细回忆了一下,才慢慢道,“外地的学子大都住在书院,住宿伙食因各书院的条件而异。像明山书院,就是几人挤在一间号舍;像白羽书院,条件稍好一些,是几人合住一个院子。不过,这些书院都不允许带仆役伺候,凡事都要自己动手。”

王臻华不由松口气,也有心情开玩笑了,“这白羽书院,看来还挺财大气粗的。”

李氏却有点发愁。

这个儿子来得艰难,自落地就被官人当眼珠子一样捧在手心里,从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比个小娘子都夭深居简出。这下突然离家求学,身边还一个伺候的人都不能带……李氏几乎可以预见自家儿子在书院吃尽苦头,可怜巴巴,瘦得不成人形的前景了。

“臻华,其实还有几家书院也不错,而且都离家近,平日你早上去书院,晚上回家休息,娘给你炖羹汤补身体,也不用你事必躬亲,受那些下等人的罪,你看……”李氏极力游说。

“娘娘,我能照顾自己。”王臻华哭笑不得,看李氏还是不放心,索性直言,“不知这些书院与明山白羽相比,考中秀才者几何,考中举人者几何,考中进士当朝奏对者又有几何?”

“是没几个……”李氏耳根软,一看王臻华主意已定,长长一叹,“罢了,你如今主意也大了,倘若日后在书院吃到苦头,可千万别逞强,托人捎个信回来,娘自会派人来接你。”

“瞧你说的,就好像明山白羽已经是我的囊中之物了。”王臻华不由失笑。

“你爹可是探花郎,他的学问就连圣上都称赞过,他说你行,你就绝对能行!”李氏对亡夫信心十足,看不得王臻华这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样子。

王臻华看着李氏容光焕发的样子,深觉肩上重担好大。

本来王臻华还想跟李氏打个预防针的,不过现在看来,就算她说了,李氏也只当她谦虚低调。王臻华只好下定主意,拿出对付高考的劲头,来应对自到古代后的第二场挑战!

“白羽书院入学的考试范围及历年来的策题,你有没有渠道弄来?”王臻华悄悄问道。

“这我就不清楚了。”李氏为难道。

“咱家的故交好友里,谁有可能有这些东西?”王臻华又问。

“让我想想。”李氏拧着眉头,在屋里绕了一圈又一圈,突然眼中一亮,“我想起来了!你江伯父的族兄曾在白羽书院做过几年先生,若去寻他,必能给你找些往年的策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