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天道求情是什么意思?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我听到的也是这样、、、、、、不过,谁能这么有幸,能亲临现场目睹到领袖的风采?”魏中华愉快地回答着。

李晓晴:“前儿星期天,你又上你舅那去了吧,又有什么新的小道消息?”

魏中华欣赏着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我可不像方才那位有表演欲。四月二十六日那天,我就是让同学给出卖了。前晚回来,我已全封口了,告诉很多问我的同学,都说没有。不过,你问,你们俩可得给我圆场啊,得保密,我可以说。是他们新华社内部的传闻:四月三十日,毛主席让*中央*部把各*党派的头头脑脑和无党派重要人物都请上了天安门城楼,毛主席谦恭下士地跟他们打招呼说:‘明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人民日报》要登载《*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全党就要行动起来。今天请各位来,是要请各位帮助我党整风。’毛主席谈笑风生。他说,有人讲*党派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一根头发罢了,一根头发有没有无关紧要。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党派和*人士是联系着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不是一根头发,是一把头发,后边还连着一大片头皮呢,不可藐视哩!接着又很概括地说及了形势,‘现在是新时代和新任务,阶级斗争结束,向自然界宣战!’、、、、、、”

李晓晴大兴奋了:“毛主席真是太谦恭下士、太亲切太真诚了、、、、、、”

魏中华:“都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朋友嘛。四号,中央下发了一个党内文件,也许其中的一句话,道出了这样做的原因‘没有社会压力,整风不易收效’、、、、、、”

李晓晴遗憾地:“为啥不找记者拍照、登报?那是什么效果、、、、、、”

魏中华异议地:“那不有‘作秀’情感不真实之嫌了吗?”

李晓晴悟到地:“哦,是对、、、、、、”

这时,一位李晓晴、杨光并不认识的女生,突然向他们奔了过来,人未到,声先冲到了:“我一回头,你没了。让我好找,你上哪去了?”

魏中华向李晓晴、杨光一点头,立刻迎了过去:“我始终没离这块地方呀!”两人向一处较黑的园林里走去了,传过来了那女生的声音:“前边有几个人在争论对‘电影的锣鼓’的批判呢、、、、、、”

李晓晴好奇地:“哪个系的?他的女朋友?没听说他恋爱了、、、、、、走!跟过去,咱也听听去。”

杨光没有去的意思:“你没见他连相就躲了跟她去了吗?碰头对脸的、、、、、、连咱俩不都愿意单独行动吗!”

“可也对。”李晓晴改变了主意,突然浪漫了起来,“春天真好!自由真好!这春夜,更好!”拉了他一下,向另一个方向的没有灯的园林中走去。她边走边问:“同学们这些小‘沙龙’里的思想,可真是自由驰骋了。可要公开说出来,超没超出周总理说的这个‘在社会主义的大前提下’?”

“当然是超了。”杨光回答,但又否定,“若真是‘放得不够’,‘言者无罪’也可以说没超——咬人的狗牠偷口,牠才不叫呢;叫的狗,牠不咬人,也很难咬着人。反对的观点,未必正确,但往往全能说到点子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是还有一句诗吗,‘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外因有催生作用、、、、、、”

(25)五月中旬了。这天,在学校的报刊阅览室里,来看报的同学非常多,熙熙攘攘。李晓晴、杨光正合挤在一张桌子处,在合看《人民日报》以《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十六字为标题的醒目地刊载的张奚若的发言。李晓晴边看,有时还用手指指着报上的一行处,意思是让杨光注意,是重点话意、、、、、、看完后,两人挤了出去。想看的等待的同学,则立刻先占有了报纸,然后入座。

他俩已走到了楼外,李晓晴感叹地:“‘好大喜功’!他说的对呀:‘“幼稚”,比如小孩子要苹果总是要大的,不管好吃不好吃。好大的结果必然粗糙。’”她看了一眼后边无人,冲动地,“我也想鸣放。当然毛主席的初始动机、《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都无可厚非,急一点,想快一点,代表了中国人民穷怕了,想快点脱贫致富的心愿。可也不能置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于不顾呀!作为修正的指导思想也行,可具体操作的结果,怎么竟能是一刀裁了呢?难道他能不知道‘发展是不平衡的’吗?”

“其实呀,我国的以党代政的人事制度,很多没有思想、爬上去的干部,他们真就不懂‘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应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用不同的具体方法去对待’这些道理,脑子里的封建性意识在起作用,总是按领导的意图去办事,这就造成了‘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结果就层层加码。你要对农业合作化问题一鸣,势必就要直接涉及到毛主席的合作化理论及观点、、、、、、”

李晓晴:“一小我妈就常说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根本就不会反对毛主席党的政策。”她突然思绪一转,“咱们换一个方向你看行不?‘列宁说:*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具体的情况是‘群众’,我们从谈哲学的角度去谈。比如说:‘置于死地而后生’这个策略,它只是一个工具、手段,项羽用它,就是‘破釜沉舟’这个典故,他成功了;而马谡拒谏却失街亭。这说明不是工具、手段的问题,而是在于应用的对象,‘破釜沉舟’的对象是军民恨秦切齿,策略的作用,只是助推、捆绑成了合力;而马谡的对象只是战争中的己方士兵,居高临下的策略只是造成了自困的无法持久的危局,结果自生内乱。这不正说明了马谡是教条主义者嘛。项羽的硬拧是‘瓜熟蒂落’、捆绑‘正是夫妻’,而马谡的硬拧是生瓜、捆绑的不是夫妻。总道理是,马谡他就是在‘拔苗助长’,凡事都是‘过犹不及’。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人民领袖为人民嘛,我们从这个角度去鸣,顶多也就是针对马谡一样的干部,也并不是针对他的‘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策略、、、、、、”

杨光欣赏她的劲头地笑了:“你就是有一种表现欲、、、、、、”

李晓晴反诘:“你心中没有啊?在足球场上你没有表现欲呀?你不是也很欣赏我的这个劲头吗?没事——这不正是帮助党整风吗?若不晚上我们找我爸妈谈谈去、、、、、、”

晚上,李搏古二楼的书房里,李搏古坐在他大写字台后自己的椅子上,李晓晴、杨光,王孜萌四个人聚于一室。他看着桌上李晓晴写的鸣放提纲,听完了她的叙述后表态:“立意很好,从哲学的认识论角度,也确实是在反教条主义。这样去反映合作化高潮后的一些负面效应,也确实正中时弊、、、、、、”但他却和蔼可亲遗憾地笑了,“若是在别的学校,你完全可以参加鸣放。但是,因为你在我领导下的学校,有些人还知道你是我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