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的人家生活苦,睁开眼就是在水里找吃的,水里找吃的可不适合女子,有男人还好点,没男人就得自己上,我的命已经定了,可我女儿。。。。。小乔,我不想她再吃我这种苦了,要是可以的话我想在地上买个小院子,将来给她找个有地的人家嫁了,再怎么样都比待在船上强!”潘秀娘咬着牙,眼中还有些隐忍的屈辱。
江宁每次看到她都是阳光开朗豁达,许是说到伤心处,潘秀娘头一次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江宁关切地问道:“那你们已经租好房子了吗?”
潘秀娘摇摇头,“还没呢,大姐跟你说实话,这次从你这边挣了一些钱,我是有点子钱可以租的,可又怕坐吃山空,正好你再次找我要牡蛎,我才下定决心租房子,这不是还没完事嘛!”
江宁再次问道:“你们租房子就只是为了晚上睡觉?”
潘秀娘点点头,“也是想顺便认识一些周围的人,说不准将来还能把小乔嫁到附近人家里。”
这是潘秀娘的愿望。
江宁闻言,心头一动,道:“既然大姐要租房子,不如跟我儿子儿媳合租吧,正好他们刚刚在松溪镇租了一个大院子,在那边摆摊卖吃食。
我再跟你们做一笔买卖,你们把船上的牡蛎肉另外挑出来装桶里,我多付十文钱。这些牡蛎肉你们交给我儿媳,壳给我送到榕树村。”
“就这样?”潘秀娘有些不敢相信,见江宁肯定地点点头,当即应了,反正在船上小乔也没什么事,开个牡蛎壳就能再挣十文钱,傻子才不干。
既然潘秀娘同意了,江宁少不得还得去一趟松溪镇跟柳叶他们说一声,当然,不是马上行动,起码得等她把这些牡蛎弄到青峰山下,再把肉挑出来才行。
三人到了目的地,潘秀娘母女忙着卸货,江宁则快速往家跑,得喊杨二蛋过来帮忙才行。
她刚走出青峰山就看见离杨汉家不远的地方多了一个大的农家院,四周垒起高高的泥坯墙,里头只有两间土坯房,其他的全是茅草棚。
茅草棚下应该就是土窑,远远瞧着还在冒烟。
江宁快速朝那边跑去,大喊,“二蛋,二蛋。。。。。。”
杨二蛋一身汗走出来,看到江宁眼睛都亮了,“阿娘,你回来了!”
江宁只扫了一眼就赶紧让杨二蛋带上独轮推车去帮忙,家中其他几个孩子听说了也要过来帮忙,动静惊动山里打猎的杨汉,他一个人秒杀一众孩子,在江宁眼中这种笨重活,他跑两趟就搞定了。
弄回来的牡蛎全都堆在新弄的院子里,过来干活的杨老头和杨老三还是不习惯这种海腥味,两人尽可能地远离,甚至特地跑出去捡柴火挖黏土,就是不愿意待在院子里闻味道。
江宁皱眉,带上几个孩子赶紧把牡蛎开出来,剩下的活交给杨二蛋。
她自己则带着那些牡蛎肉再次去了松溪镇。
大晚上的杨大头和柳叶还在摆摊,猛不丁看见去而复返的江宁,两人都惊得不行,把剩下的东西卖完就急急忙忙地收摊回去。
江宁瞥了他们一眼,低声说道:“我仔细想了想,这些牡蛎不利用的话太浪费了,毕竟也是花了钱买的,今天晚上我再教你们一道吃食,明天开始你们放在一起卖。”
“啥吃食?”一听江宁要教东西,两人立马来了兴致。
江宁把准备好的食材一一摆在他们面前,“我打算教你们做炸牡蛎饼,需要面粉、蒜苗、鸭蛋、盐、大酱、姜汁,还有我准备的一些野山椒粉。
把牡蛎肉洗干净,控干水,一把牡蛎肉一把蒜苗,再把其他食材放进去搅和,这样就配好了,锅里多放一些油,炸出来的东西又香又酥,一开始你们只炸牡蛎饼,等有了起色再加别的,油不便宜,所以一个饼卖两文,两个算三文,记住了吗?”
“阿娘,这么简单,我肯定不会弄错的!”柳叶兴匆匆地就要上手。
不愧是手巧的姑娘,学什么像什么,只尝试了几次,炸出来的东西差不多有江宁的八分像了。
江宁看他们差不多上手了,便把潘秀娘母女的情况说了出来,“我的意思是让她们跟你们合租,一来你们小两口不是本地人,生意做久了难免会被人盯上,要是有人跟你们合租,外人见了也不敢轻举妄动。
二来就是这个牡蛎,我跟潘秀娘说好了,让她们直接把牡蛎肉挑出来,要是她们住在这里,你们会有稳定的供货,也省得到处跑。
最后就是房租问题,她们母女俩可怜,自己额外租房子负担重,你们俩也住不了这么大的屋子,正好可以把靠近大门那间厢房匀给她们,再另外弄个竹篱笆围起来做隔断就行,既能作伴又不会互相打扰,一举多得。”
听了江宁的意思,杨大头两口子当即同意了。
江宁会心一笑,“既然你们答应,那等潘秀娘这趟回来我就跟她说,让她们母女过来找你们。”
把杨大头这边的事情全都安排妥当江宁才放心回去。
潘秀娘得了江宁的消息,立刻带着女儿上岸,寻到柳叶租的小院里。
柳叶领着她们去了那间厢房,道:“大娘,我婆婆说了你们的情况,你们看这间屋子租给你们,一个月二十五文成吗?”
这个价格对潘秀娘来说是意外之喜,她当天就付了四个月的房租,带着女儿搬进厢房,母女俩只租了一间厢房,自然不好意思去用大厨房,好在她们船上有炉子把炉子弄过来,放在屋檐下一样能做饭。
松溪镇这边的情况稳定后,江宁又雇了杨汉帮忙接货,一船货给十文,凭杨汉的本事,那一船货差不多一个时辰就能搞定,不会耽误他的正事,还能额外挣一点酒钱,他自然不会拒绝,而且杨汉这人办事特别靠谱,江宁完全不用担心,正想着喘口气歇几天。
周氏突然焦急忙慌地跑上门,“大嫂大嫂,不好了!衙差来村里,说是宣读二嫂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