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越多越好,只要还能赚钱。”丹尼尔翻了个白眼,“我和迪士尼有区别么?我们都是投资商。”
“迪士尼不是一直都有打算买断你们的投资权么?”
马歇尔躺在长椅上,多米尼加的酒店业被美国商业早就垄断了。当地人经营的都是些所谓的特色旅店——用另一种描述来说,就是规模小、设施不完备、玩噱头的小旅馆。所以剧组住的还是相当合心意的,跟国内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他瞥了眼左边躺着的丹尼尔,“不过现在迪士尼想要得逞应该不太可能了吧?说实话,丹尼尔,你知道有多少人跟我打听过你么?”
“嗯哼?”
“你虽然在好莱坞遍地都是朋友,但其实很难接近,知道么?外面都这么说。不过我们都是非常理解,你这样的人,如果和蔼可亲更不可思议。能够做成现在这样,就已经很让人满意了。不过好莱坞人总是怀疑论的拥趸——你是个天才,而且悲天悯人,声誉卓著,从无劣迹。这样的人存在于梵蒂冈,他们可能会相信,但存在于好莱坞就太传奇了。你的同事,我是说安吉丽娜,现在不是成了一个介入安妮斯顿和皮特婚姻的卑鄙小人了么?此前她同样也是光芒万丈。”
“你是在告诉我。有大量的人在等着我出丑,然后揭开我虚伪的面纱?”
“不论那是不是虚伪的面纱,想要揭开它的人肯定不少。”
丹尼尔笑了几声,没有再说。
如果有人能够揭开丹尼尔。桑德勒这具躯体。看见里头的黄皮肤黑头发的灵魂,也许才能够让丹尼尔感到害怕和恐惧,至于现在,说实话。他没有什么致命的弱点。
……
和丹尼尔无聊且顺利地拍摄《海盗2》不同,正在进行《皇家赌场》密集训练的丹尼尔。克雷格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
尤其重要的是,现在越演越烈的一场反对风暴。和丹尼尔。桑德勒关系匪浅。
当初传出他要出演邦德的时候,一部分邦德迷是持否定态度的。但宣布克雷格出演的消息后,他们似乎又取得了一致意见,与其号召让已经显老态的布鲁斯南回头,或者是克里夫。欧文、亨利。卡维尔这样的新人选——他们中的一些可能对扮演邦德毫无兴趣,这个固化的形象将会对个人突破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邦德迷们把目标重新指向了《007》系列的新老板——丹尼尔。桑德勒本人。
如果你没法请到让人满意的人选,那么你应该有义务自己上。
这多少有点出乎意料,尤其它获得了如此多的支持的前提下。
这场发源于“詹姆斯。邦德影迷组织”网站的号召活动,被命名为“换个丹尼尔”,活动很快风靡全网,mb和f2f这样的新型社交媒体当然首当其中,但是包括imdb在内的老牌影视论坛,也被邦德迷们一夜攻占。
“丹尼尔是杰森。伯恩,不可能是詹姆斯。邦德,如果他出演邦德,那么他到底是英国特工还是美国特工?”一贯反对的《谍影重重》影迷们与其说还是在反对,不如说他们是在冷嘲热讽,“我们觉得丹尼尔。克雷格就不错了,至少他是个英国人,而且演技很不错,尤其是詹姆斯。邦德也不需要什么演技的前提下,这一点尤其难得。他能演好的,邦德迷们,那不是个困难的任务,别太担心。”
这一通乱斗,在英国重要综合性报纸《泰晤士报》的报道中,很显著地点出了米高梅和丹尼尔。桑德勒本人现在的困境。
“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全世界最知名间谍先生的影迷们,这一次把目标对准了选择克雷格的丹尼尔。一直以来,没有对此作出公开回应的米高梅影业和丹尼尔本人,如果坚持不回应,可能将被指控‘傲慢’。可是目前看来,除非换掉金发碧眼的克雷格,不然他们的任何回应都可能是火上浇油。据悉,反对者们已经策划要到米高梅的总部进行抗议——对一部电影来说,这样的待遇已经相当‘豪华’,现在是米高梅,或者说丹尼尔,作出抉择的时刻了。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了,如果《皇家赌场》正式开拍,那么就意味着米高梅对大家的反对采取无视和不屑一顾的态度。这几乎肯定会激怒反对者们,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坏消息不少,不是么?”
难得抽空回到洛杉矶的丹尼尔,从莎莉那里得到的总结汇报,并不是特别让人舒心。(未完待续。。)
ps: 谢谢暗夜的单身汪
第338章 坏消息
除了“换个丹尼尔”的活动惹人烦心之外,《不朽的园丁》此前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只拿了个不如不拿的乔万尼杰出电影奖。
丹尼尔没有出席,蕾切尔怀着孕,从肯尼亚回到美国之后,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对她的出行控制的相当严格。
媒体报道他们因此大吵一通的新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在相当丰富的恋爱、结婚、离婚的好莱坞八卦材料里,丹尼尔还真的不知道蕾切尔和阿罗最后有没有分道扬镳,即便是有了孩子,想要一直走下去,也不是不容易的。
费尔南多在威尼斯失意而归,对他本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他虽然备受赞誉,但也不是获奖专业户。反而是对没有去的丹尼尔。桑德勒,影响要更坏一点,当年他凭借《钢琴师》封帝戛纳有多风光,这一次别有用心的人的讽刺就有多难听。
这就是站在高处需要付出的代价。
更何况,这一次还有现成的比较。
他放弃出演的《断背山》,在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捧回了一座金狮——尽管丹尼尔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断背山》争奖项。安李的这部突破之作,基本上将成为本年度整个颁奖季最受瞩目的选手。丹尼尔对《不朽的园丁》的质量是看好的,但本身它的原著就不够合乎美国人的胃口,这部电影更多的还是从影响力的角度去考虑的,dd影业和英国、肯尼亚的官方合拍,用以在社会问题上发声的作品,算是影响力工程的一部分,没法和《断背山》比较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