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址确定之后,刘晓宇又安排人去**区搞了一块试验基地,毕竟做农业科技的,如果手头上没有地也实在是说不过去。毕竟有些东西光靠理论数据是没办法让人信服的,毕竟得有实际的东西才行。
新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新世幻农业,以免有读者朋友说我在凑字数。)头一年的目标除了是把位于港口开发区的厂房建设好以外,主要的任务还是在位于**那边的试验基地里。考虑到了还是循序渐进为好,刘晓宇一开始只是拿出了经由小诺亚初步改良过后的一个稻种出来。
以目前国内的稻子的产量来说,一般平均亩产量在四百公斤左右,超级杂交稻最高亩产能达到八百公斤左右,当然了,产量上去了,这稻米的味道自然也就下来了。这也算是有一得必有一失了吧。
这款稻种被刘晓宇定名为新世纪i号,初步亩产量估计应该为每亩八百公斤左右,仅此一项就已经能达到目前超级杂交稻最高的产能了。至于品质与味道方面刘晓宇也只是保留了市面上中档大米的口感与质量,在他看来,量产米与高档米还是要区别一下的好。
至于新世纪i号稻种的种植期与成熟期还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刘晓宇都做了适当的调整。适应能力上下的功夫最大,成熟期还是维持在一年两熟的基本情况下。也就是说,除非冷暖两种极端的环境,不然任何一个地域都能保证这样的成熟周期,当然了,如果环境、水土适宜,一年三熟其实四熟也都不是问题。
以南京地区的气候与环境,新世纪i号稻种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三熟,除了过冬时的成熟周期略长需要四个月之外,春、夏、秋三个季节也可以成熟两次,就凭这一点,这款新世纪i号稻种的优势就足够让市面上那些稻种无地自容了,更别说如果是种植在老家村或者桃源谷这样的地方完全可以做到四熟的表现了。
因为正好是三月份,这个时候正是播种新世纪i号稻种的好时节,于是试验基地里八成的田地里全都种上这种稻子,而且还有相关的人员全程跟踪记录,不但留有相应的照片、视频做为资料,还有每个不同阶段生长期内的详细数据做为留存。毕竟这些现实的数据可比理论上的那些数据要能更加让人信任。
至于试验基地里剩下的两成田地,刘晓宇思量了一下之后还是又拿出了两个品种,不过这两个可不是稻米品种,而是一种玉米、一种红薯。虽然在现如今的生活中玉米并不能做为主食,但刘晓宇本人却很喜欢吃这玩意,要不当初刚拥有空间的时候,他也不会专门种这个出去卖了。
而且玉米这东西的产量可比稻米可要大上许多,再加上它的一些特性,所以除了食用之外还可以加工成玉米胚芽油或者当成饲料和工业原料来用。在增加了亩产量之后,刘晓宇也不忘把成熟期加快了一些。
原本我国各玉米区的成熟期一般分为: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春玉米区;华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高寒山区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区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浅山区以一年三熟秋玉米为主。
刘晓宇以南京这边的气候与环境为基础,将手上的玉米与红薯的成熟期全部改为了最低一年两熟,气候环境好的地方一年三熟甚至四熟都不是问题。
而之所以把红薯弄出来也正是为了方便两者这种相互套种的栽培模式,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节省田地的使用,也能增加亩产量,可谓是一举两得了。
红薯这玩意不能与玉米相提并论,更不用说跟稻米这类的主食相比了。而且人吃多了还容易胃酸、胃疼等现象。但现在已经有人通过相应的技术利用这东西来制糖、酿酒和制造酒精了。也算是一物多用吧。
玉米与红薯这两样东西,刘晓宇直接给区分成了量产品与优等品两个档次。量产品的玉米以原本市面上的那种普通黄玉米为样本,除了产量被提升了五成之外,口感上也适当的做了一些提升,当然了,尽管是这样也没办法跟普通的甜玉米和糯米玉米相比。
而优等品的玉米则是以市面上比较觉的甜玉米与糯米玉米为样本,两者结合改良出了一种鲜食时完全是甜玉米的口感,熟食时却是糯米玉米口感的品种。至于味道方面确实要比市面上现用的那些玉米要好上不少,不过同样的,为了保持一种平衡,在产量方面刘晓宇也做了限制。
而红薯就简单了,量产的品种跟玉米一样,提升了五成左右的产量,味道方面除了甜度更高一些外并没有其它优势。而优等品的红薯则不同了,刘晓宇直接以市面上的紫薯为样本改良了一个品种出来,除了颜色是漂亮的紫色之外,这种优等品的果实长成后的个头大小几乎一样,那味道更是普通紫薯所没办法比的,只是同样的,在产量方面也被做了限制了。
按刘晓宇的话来说,这好东西吗,还是稀少一些的好。老话不是说物以稀为贵吗,反正这些优等品的紫薯、甜玉糯都不是针对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们的,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好东西原本就应该贵。正好刘晓宇可以用这些优等品来赚钱盈利,来填补量产品可能会出现的亏损。
一个稻种、两个玉米种、两个红薯种,刘晓宇估摸了一下这五个大米外加粗粮的品种暂时应该是足够应付现阶段新世纪农业的业务了。不过这些东西想要正式对外推广也得等一批收获成功之后,毕竟得有充分的现实数据和足够数量的种子才行。
不过,在这些东西刚播下地之后,孙伟就开始跑起了业务。不但找了相关渠道,而且居然还请了两位比较有名望的农科院教授亲自到自己的试验基地里做全程跟踪。
。。。。。。。。
ps:厚着脸皮继续向大家求收藏、推荐、月票与打赏,另公告一下,不久之后情节会出现大逆转哦,希望大家能支持尘埃,让本书平稳过渡,谢谢。
第二六八章 管家子辛
说来也好笑,开始请这两个老教授时对方还不怎么乐意。毕竟以他们的身份去一个刚成立的农业公司实在是有些自掉身份的意思。可是在孙伟拿出那五个品种的样本和理论数据之后,这两位教授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也难怪,别看现在农业来科技发达,可是真正能提高成熟次数、提升亩产量可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没看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想把超级杂交稻的亩产从八百公斤提升到一千公斤是那么的困难,研究了很长时间却依旧没办法攻关下来吗。
所以在看了孙伟提供的那些理论数据之后,这两位教授的一反应就是质疑。幸好在上门之前他就从刘晓宇那里要了一些个样品,所以在对方提出质疑之后,孙伟很从容的把一小口袋稻种和一小口袋成品大米放在了二位教授的面前。
至于那红薯与紫薯他到是没急着拿出来,反正在他看来,有了这新世纪i号做为诱饵还怕对方不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