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刚正并亲切的宰相
姚崇卸任后,他的职位由并肩战斗多年的老战友宋璟接替。在所有人看来,姚崇之后,宋璟是最合适的继任者,因为两个人的施政理念相同,个人才能不相上下,并且资历相当。唯一有所区别的就是宋璟比姚崇更加耿直。
冷落过张易之和张昌宗;对抗过武三思;得罪过太平公主;从宋璟曾经的一系列轨迹来看,他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一个“直”字。
正是因为一身正气,宋璟虽然屡次遭到贬黜,然而又屡次获得升迁,直到他接替姚崇成为宰相后,宋璟逐渐迈向了他人生辉煌顶点。
开元四年(716年)十二月,在姚崇的推荐下,宋璟从遥远的广州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自从和姚崇共同上疏请求李旦外放太平公主而被贬后,宋璟的官职屡次变更,在重新回到长安之前,他的官职是广州都督。心胸开阔的宋璟并没有因为外贬而心灰意冷,反而无论到哪个地方全都政绩出色,例如在广州为了使当地的百姓避免火灾的困扰,宋璟亲自教百姓们烧瓦代竹茅盖房,以避火灾。
事实证明,宋璟的努力的确没有白费,李隆基在看到姚崇推荐后,立即将他召回了长安,因为他知道姚崇推荐宋璟是有道理的,况且宋璟也和姚崇一样是当年名副其实的太子党。
最关键的是,在宋璟的身上,李隆基看到了当年魏徵的影子。
前边我们说过,贞观之治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吏治清明的时代之一,与当时李世民倡导的诤谏之风不无关系,而魏徵堪称所有诤臣中的典型。李隆基深知要想继续缔造盛世的局面,贞观时期形成的诤谏之风必须姚发扬广大。
现在李隆基有心想做祖先太宗皇帝,但还必须要有魏徵那样的角色。
在李隆基看来,宋璟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我看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是以姚崇的《十事要说》为基础,以宋璟形成的诤谏之风为依托的。
在姚崇卸任后,宋璟开始了帝国首席宰相的生涯。
坦白的讲,宋璟不如姚崇善于权变,但他却比姚崇更加持正,姚崇可以顺势而谋,宋璟却是那种始终将任何事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
即使皇帝的想法亦不例外!
在这一点上,从宋璟阻谏李隆基巡幸洛阳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宋璟在上任之后,首先提出应该立即恢复谏官制度,这一点和李隆基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李隆基坚决的支持,为此宋璟特意做了一个金函,摆放在李隆基的御书案上,目的为了装大臣们的谏言。
但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不可能时时处处总是严于律己,即使皇帝亦不例外,当年太宗李世民亦有把玩飞鸟的时候,现在李隆基皇帝坐久了,想出去转转的想法自然很正常。
让李隆基想不到的是,正是这次外出,让他再一次见识了宋璟的刚正!
开元五年(717年)正月,李隆基按照事先的计划,从长安前往洛阳巡幸。这是李隆基期待已久的一次出行,要不是姚崇脑筋好使,关键时刻合理的解释了祭庙坍塌的原因,恐怕这次巡幸洛阳就要泡汤。
心情大好的李隆基一路上欢歌笑语,可是当走到崤谷时,他的脸上的开始布满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