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开元盛世唐朝进入什么时期 > 6嚣张跋扈(第1页)

6嚣张跋扈(第1页)

杨国忠充分利用李隆基晚年不断加深的猜忌之心,和民众对于李林甫的怨恨之情,果断出手,从杨齐宣的弱点入手,最终在朝廷树立了绝对权威,但杨国忠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刻的知道,自己在树立绝对权威的同时,事实上也等于走上了李林甫专权的老路,既然是专权,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反对者,和李林甫当政不同的是,杨国忠在今后所走的道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乱政之路。

李林甫不可否认当年做出过诸多贡献,而杨国忠则是一步步的将大唐推向深渊!

在杨国忠的权威树立之后,他始终没有放松警惕,当年在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的斗争中,那个时候没成气候的杨国忠始终倾向李林甫,这使得他也成为了太子李亨的政敌,现在随着自己的得势,他开始将第一个打击对象锁定为李亨,事实上在这一点上杨国忠和李林甫一样,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也算是为了自保,同时也是他对清算李林甫之后,再一次树立权威的机会。

不过,杨国忠在亲身经历了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的斗争后,他似乎悟出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如果李亨不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他的太子之位不会收到动摇,所以在杨国忠看来,自己目前情况下是没有实力一举扳倒太子李亨的。

于是,他采用了李林甫曾经用过的方法,从李亨身边的人手。

当时李亨由于李林甫的三波攻击,其势力已经损失殆尽。杨国忠找来找去也知找到了李亨身边一个不太起眼的人物,时任翰林待诏兼东宫供奉的李泌。

李泌虽然当时是个不起眼的人物,但其家世却是相当的显赫,是西魏八柱国司徒李弼的六世孙,不过到了李泌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李泌入仕之前,他始终隐居在嵩山。

李泌在年少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记忆能力,而且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精通《周易》,善于作诗,虽然隐居在嵩山,但经常以“王佐”自居,天宝五年时他曾经上疏李隆基谈论时政,其观点颇有见地,很受李隆基的赏识,所以将他招进宫内,授予翰林待诏的职位,不久后又让他进入东宫,成为太子李亨的贴身秘书。

当时杨国忠之所以将李泌当成打击的目标,是因为李泌本身对自己专权的不满,他曾经写过一首《感遇赋》,诗中暗讽杨国忠,很快杨国忠就知道了消息。

对于李泌这样的小人物,杨国忠内心并不十分在意,要不是因为李泌是李亨的人,杨国忠甚至都没有功夫搭理他,但为了达到排斥李亨的目的,他还是亲自上疏李隆基弹劾李泌,将他贬出了长安。

从当时的整个过程来看,虽然在李林甫和李亨的斗争中,杨国忠倾向李林甫,但显然他并没有李林甫那样具有深刻的危机感,毕竟他当时只是个配角,所以在他成为首席宰相后,和李亨的矛盾没有形成像李林甫那样,专门施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在我看来,杨国忠虽然具备李林甫的权术,却不具备李林甫的远见,他可以不重视和李亨的矛盾,但这并不代表李亨也不重视,虽然史料上没有记载当时李亨对杨国忠有什么行动,但两年多后的那场兵变却证明了李亨已经将杨国忠视为必须致其于死地的政敌。

杨国忠在太子李亨的问题上,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当时他最重视的,当属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长久的“耽宠固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经常用欺上瞒下的手段粉饰太平,尤其对那些敢于反应实情的官员,他必定给予无情的打击。

例如天宝十二年(753年),关中接连发生水灾,由于杨国忠刚刚接替李林甫成为首席宰相,他生怕关中发生的灾难,会让皇帝陛下认为选择自己做首席宰相不合天意,所以他命令时任京兆尹的鲜于仲通寻找到长安城外极少没有受灾的地区,从那些地区摘了一些生长不错的禾苗进献皇帝陛下,并大言不惭的说:“雨虽多,不害嫁禾。”

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当时关中大部分州县全都不敢奏请赈灾,而最倒霉的当属百姓,据史料记载,当时被迫逃亡者有几十万人,逃亡的人全都是青壮年的男子,而那些老弱病残者无力逃难者,只能原地等死。

针对这种现状,当时也不是有人全都慑于杨国忠的权威而敢怒不敢言,就在杨国忠献完禾苗,李隆基刚刚大加称赞之后,时任扶风郡的太守房琯据实上报灾情,请求朝廷全力赈灾。

房琯,字次律,河南河南人。父亲房融武则天时期官至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贬死高州。房琯年少好学,但由于厌倦当时的政治环境,遂隐居在陆浑山长达十年的时间,开元十二年在李隆基封禅泰山的时候,撰写《封禅书》,从而受到张说的器重,被推荐为校书郎,后官至监察御史,但因为私下议论朝廷审讯犯人的方式,而被贬为睦州司户参军,后转为扶风郡太守。

或许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三年多后,当那场震惊李唐王朝的变故不期而至时,他一度有希望成为力挽狂澜的人,当然这都是后话,眼下房琯还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物。

在赈灾问题上所有人全都沉默不语,唯独房琯只身站出来说明实情,这让杨国忠十分嫉恨和害怕,幸好房琯的奏疏落在了杨国忠死党吉温的手中,这让杨国忠心中还稍稍平复一些。

“房琯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难道他不怕再次被贬吗?”当吉温将房琯的奏疏给他看时,杨国忠不禁怒火中烧起来。

“大人息怒,房琯将本郡的灾情和关中相提并论,这实在是不给大人面子,我觉得扶风郡受灾是因为房琯无德,应该严厉追究他的责任!”吉温不失时机的说道。

“嗯!有道理!”杨国忠顿时瞪起他那双杀气腾腾的双目,额首说道: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立即派专人前往扶风郡,专门审理房琯!”

在吩咐完吉温之后,杨国忠立即回到中书省,翻看关中各地的奏章有没有人提到灾情,凡是他见到有陈述灾情的,全都派专人去审讯这些官员,最终在杨国忠的铁腕整治下,天宝十二年关中的水灾事件,居然瞒过了李隆基。

从上述的例子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杨国忠和李林甫的专权虽然形式基本相同,都是打击异己巩固自己,但出发点则不完全一样,李林甫是巩固自己然后做事,而杨国忠则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势欲和私利。

他的儿子杨瑄参加明经考试,因为平常荒废学业,所以成绩不合格。时任主考官的达奚珣畏惧杨国忠的权势,就派儿子达奚抚去探探杨国忠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杨国忠本以为是达奚抚来报告儿子中选喜讯的,但达奚抚一张口,杨国忠的脸马上沉了下来。

“家父让犬子来告诉杨大人一声,您的儿子所试不中,但是这次没有将您的儿子写进落选者名单中,家父想请教杨大人接下来该怎么办?”

达奚抚的语调有些畏怯,尤其在面对杨国忠这样的绝对权威者,达奚抚紧张的已经到了快要崩溃的地步,更何况今天带来的这个消息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啪……”,在达奚抚刚刚说完后,杨国忠一个箭步窜上来,对着他抡起巴掌打了达奚抚一个大耳光子,然后恶狠狠的说道:

“你今天就是为我带这样的消息来吗?我的儿子何愁不能大富大贵,还用你爹去提携?回去告诉你爹,让他自己看着办!”杨国忠说完拂袖离去。

达奚抚依旧跪在原地,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也分不清到底是因为挨了一巴掌,还是被人侮辱的已经颜面尽失。

达奚抚无奈之下回到了家中,将杨国忠的原话告诉了老爹,达奚珣无奈之下,只好违背良心让杨瑄中。不久之后杨瑄被破格提拔为户部侍郎,如果要说这里边没有杨国忠的原因,恐怕连鬼都不信,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从某种角度而言,官二代们的确比普通百姓更加具有竞争力,因为他们在和人竞争的时候,随口就可以说上一句我爸是谁谁谁。

当然,官二代们的这种竞争力,可以说杨国忠的嚣张跋扈体现在各个方面,大诗人杜甫在一次亲眼目睹杨国忠出行的场景,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其中有一句是:“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两句诗除了具有讽刺的意味之外,更是准确说出了杨国忠那飞扬跋扈的性格以及傲慢无礼的态度,出行时就连百姓靠近一点,都会引来他的不满和怪罪,可见这位仁兄的权势真的已经到了顶点。

然而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顶峰的前端就是万丈深渊,很少有人能够满足于顶峰的绮丽风光,杨国忠的嚣张跋扈的确征服了很多人,但任何事情都有底线,很多事情一旦越过底线,危险便会随之而来。

显然,此刻沉浸在呼风唤雨舍我其谁状态中的杨国忠,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悄悄向他袭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杨国忠遇到的这种危险并不是来自于皇帝李隆基,而是来自于此时已经具备与大唐分庭抗礼能力的一个边将。

这个人就是安禄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