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看着岑烈,刘协心中有些迟疑,如今南阳各处要职,已经都封出去,岑家若想在南阳官场上混,只能从其他如县令、县丞之类的先做起,以岑烈的身份地位显然不行。
“皇家商行需要拓展,朕听闻……”刘协目光一闪,大概也明白了岑烈的意图,微笑着看相岑烈道:“朕听闻岑家有意经商?”
岑烈眼中闪过一抹喜色,甄家、张家如今身价亿万,在皇家商行进驻南阳之后,精盐、琉璃、汉兴犁这些东西很快撬开南阳的市场,并迅速吞并,甚至没有用其他商业手段,就将南阳原本的商业摧枯拉朽一般的摧毁重建,这对于南阳世家来说,才是真正的打击。
权利被刘协死死地攥在手中,经济又遭到皇家商行的制衡,刘协一直避而不见,之前刘烨一手太极将众人拨来拨去,贾诩又是老狐狸,更是一推二五六,将自己脱了个干干净净,好不容易袁涣替了南阳太守之职,但这位却是严格贯彻刘协的指示,到现在,大局已定,刘协终于肯见他们了,但到了此时,再想谋划南阳的官场是不可能了,他们手中已经没了筹码,如今也只能学着甄家和张家,走商业的路线。
至少钱在很多时候,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一个家族想要发展壮大,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也是刘协留给他们唯一的路子。
“朕有意在南阳挑选一些经于商事的家族,加入皇家商行,以一个家族来牵头,负责南阳的商事,不知岑家主可有意向?为朕分忧?”刘协笑道。
皇家商行,就是他给各地世家留下的路子,世家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大,也代表着刘协必须放弃一部分话语权,若是盛世,刘协会考虑,但在这乱世,他要的是乾纲独断,政权和军权是绝不可能交出去的,但活路必须给人留下,而商业上,世家比之寻常商贩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刘协也有把握利用商行,将这些人牢牢地套住。
里面的甜头,刘协相信到时候无需自己多说什么,只要商行的威力和影响力渐渐发挥出来以后,他相信,到时候无需自己多言,当商业世家见见崛起之后,其他世家为了不至于消亡,总会屈服的。
当然,如果刘协没办法解决知识普及的话,最终大汉还是难免要走上老路的,不过这个问题,他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只待工部将东西弄出来,并且能够量产之后,到时候,天下大势,将彻底被自己所掌控,无论刘备还是曹操这些青史留名的大枭雄都没有任何能力来反抗自己。
“臣愿为陛下分忧!”岑烈狠狠地吸了一口气,虽然未能掌权,但加入商行,并执掌南阳商事,也算不错的了,至少岑家日后发展无忧。
“有句话朕要说在前头,南阳商行隶属于皇家商行,物价必须按照朝廷的规矩来定,一旦违逆,朕会立刻替换,你可明白?”刘协肃容道。
岑烈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连忙低头道:“臣明白,陛下放心。”
心中却是不禁苦笑,如此一来,岑家就只能依附于皇权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颍川太守
依附皇权,听起来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事实上,世家一直以来虽然依附皇权,但却有很大的自主性,说是独立于皇权之外也不为过,而如今,却是家族生死都受皇权掌握。
其他几位同来的家主看相岑烈的目光多了几分不同,岑家在如今的南阳就算不是第一,也是顶尖那一波了,这商行首领的位置由岑家来坐,自然足以服众,不过若是岑家犯了什么事,自己是否有机会取而代之?
这样的心思,可不止一人有,岑烈也能想到,看相刘协的目光里,带着几分苦涩,这位陛下对世家的不信任,还真是……
既然南阳商行要组建,那其他家族自然也能加入,刘协又点了两名颇有影响力,却又算不上顶尖的世家作为南阳商行的副手,也算是一种制衡,至于东西方面,并没有如甄家一般,直接给出精盐的制法,而是由甄家供货,岑家作为下游来销售。
刘协要确定朝廷的主导,不只是刘协本身,依附朝廷的世家也将成为世家的主导,如甄家和张家。
当然,精盐的制法如今有了成品,刘协相信,用不了太长时间,最多三五年,诸侯应该能够弄出来,但在此之前,刘协要好好发挥这东西的价值,更何况,就算诸侯有了又怎样,工部不会止步不前,会有更多的东西被逐渐弄出来,只要保持在科技上的领先,在商业上,刘协就能将诸侯给压得死死地。
而就算诸侯治下的世家抑制商业,但刘协这边只要成功了,并且不断提高民生,诸侯又不是傻子,自然也会跟风,而要兴商,不可避免的会触动世家的利益,到时候,无需刘协动手,诸侯自己就会帮着刘协处理世家,也为刘协未来一统天下之路减少阻力。
岑烈等人在得到刘协肯定的答复之后,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虽然争取到一些利益,但相比于当初帮刘协牵制张勋时的预期,却是差了许多。
倒是有不少子弟得到了刘协的任命,但大都是一些县令、县丞之类的职位,实权依旧掌握在朝廷手中,加上廷尉府已经在南阳站稳了脚跟,更是进一步限制了南阳世家的自主权利。
这还不如袁术统治南阳的时候。
“陛下,这是青州刚刚传来的急报,袁绍十万大军屯于高堂,如今太史将军,怕是抵挡不住了。”贾诩将手中的一则情报交给刘协,皱眉说道。
袁绍在刘协初定南阳之时,以颜良为先锋,兵临青州,太史慈在平陵一带挥军抵抗,前后调集了四万大军参战,但面对袁绍的步步紧逼,太史慈守了数月,到如今,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
朝廷有心相救,但却鞭长莫及,中间隔着刘备和曹操,刘协不可能派出兵马援助,虽然下诏命曹操撤出泰山一带的驻军,但这道招数,曹操虽然接了,却并未执行,致使太史慈不敢将屯驻于泰山的臧霸调过去帮忙,这已经是袁绍进兵以来,太史慈发来的第十道急报。
“袁绍!”刘协叹了口气,他现在,还真没什么好办法,皱眉道:“太史慈手中,如今还有多少兵马?”
“回陛下,如今太史将军手中可用之兵,已然不足两万,这段时间与颜良周旋,双方发生过数次激烈的征战,颜良虽然损失惨重,但太史将军这边也同样不轻,只是颜良有袁绍在后方支持,而四万大军,已经是太史慈将军目前能够调集的极限。”贾诩沉声道。
“实在不行,就撤吧。”刘协闻言,沉思片刻后道:“命令甘宁的海军撤回,尽量将青州一带的百姓迁往胶东,其他地方可以失,但胶东必须保住!”
一旁的李严闻言奇道:“陛下,据臣所知,胶东一代,地域荒芜,虽然地势易守难攻,怕是养不了多少兵马。”
刘协闻言,与贾诩相视一笑,此时的胶东,的确是一片荒芜,但自从甘宁的海军发展起来之后,胶东的地理位置就凸显出来了,可以直接跨海攻击渤海郡,直入袁绍腹地,同时胶东的物产也侍奉丰盈,只要有足够的民众,将胶东发展起来,这胶东之地,单是海产,就足以养活青州军队,更何况胶东的耕地面积虽然不多,但土壤却颇为肥沃,根据太史慈和甘宁呈上来的报告,胶东一带的试种已经结束,产量颇为喜人,若再加上渔业的话,养三十万百姓不成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胶东的战略意义,只要此地不失整个冀州沿海,徐州沿海乃至辽东都在朝廷海军的攻击范围之中。
“若以陆战来说,胶东的确是不毛之地,但陛下在胶东,养有一支海军,此地颇具战略意义,甚至整个青州加起来,都未必及得上一个胶东。”贾诩微笑道。
李严有些茫然,如今大汉各路兵马,最多在长江打打水仗,江东也正是因此,才能总是独立于朝廷之外,至于海战,别说兵书上,就连听都没听说过。
“总之,必须保住胶东,袁绍得了青州,也未必愿意去浪费精力攻打胶东这等不毛之地。”刘协叹了口气,青州失陷,还是让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