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五大野战军分布 > 第149部分(第1页)

第149部分(第1页)

陈明仁算是幸运,在亲弟弟的掩护下先撤一步,逃往路东地区负隅顽抗。

21日,东北民主联军从西南、西北两个方向向路东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

四平告急,蒋介石亲派蒋经国坐专机前往沈阳,并向四平困守孤城的陈明仁空投了蒋介石的手谕:“四平一仗,关系到党国命运。这正是汝等效忠党国的好时机……”

在四平东区临时指挥所里的陈明仁,知道自己是注定要与四平共存亡了。

他责令下属拼命死守。当部下和国民党伪辽北省长提出突围建议时,陈明仁拔出手枪往桌上一拍,脸色铁青地警告:“如有再敢言突围者,以扰乱军心论处,格杀勿论!”

在陈明仁的威迫之下,退缩于四平城东的国民党守军残部,作困兽之斗,战斗惨烈异常。

由于国民党守军全部龟缩于东区,阵地缩小,兵力集中,进攻更为困难。

此时,攻城的东北民主联军才察明,防守四平的敌军,并不是原来估计的1万余人,而是34000 余人,且有空中支援,弹药充足。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伤亡很大,一纵的第一、二师已撤出战斗,由六纵部队接替。

6 月下旬,正当四平攻坚战进入最艰苦阶段时,杜聿明调动了十个师的援军,由沈阳和长春两个方向向四平急进。其中,威胁最大的沈阳方向的八个师,兵分三路,于6 月24日进至昌图、马堡附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遂决定撤出战斗。

三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守军血战十余天,终于功亏一篑,饮恨北去。

四平作战失利后,林彪与罗荣桓为此承担了主要领导责任。7 月2 日,在两人会签的关于《夏季攻势的基本教训》的电报中,分析了没有打好仗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没有完全弄清敌情,指挥上存在轻敌急躁情绪,攻城兵力没有高度集中使用等等。

除情况不清、轻敌和兵力不够集中之外,丧失了最为有利的作战时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发展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这次作战,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捣毁了国民党数以百计的集团工事,占领了市区的五分之四,以伤亡1。3 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7 万人,给杜聿明的重点防御以沉重打击,动摇了东北国民党军固守大城市的信心。

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历时50天,横扫中长铁路沈阳至长春段两侧,攻克城镇40余座,歼灭国民党军8 万人,使东北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此时,国民党在东北所控制的区域已经缩小到不足10万平方公里,而且,维系统治区的两条大动脉严重梗阻:联接沈阳、四平、长春三大据点的中长铁路线已基本被切断;联接东北与华北的北宁线也时通时断,毫无保障。

7 月8 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因病卸任。东北的战局岌岌可危,关内的形势也使国民党当局寝食不安。

7 月初,共产党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在蒋家王朝的心脏地区插上了一把利剑,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稍后,共产党晋冀鲁豫军区的太岳兵团和华东野战军又一左一右,分别挺进豫西和豫皖苏,与刘邓大军相呼应。蒋介石为了平息军队高级将领对参谋总长陈诚指挥无方的怨气,8 月初,借东北指挥官空缺的机会,将陈诚派

往东北。在国民党军数以百计的高级将领中,像陈诚这样战绩不佳却官运亨通的人物并不多见。

陈诚,出身于浙江青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20岁当兵,30岁被提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师长,34岁升为军长。1945年以后,又出任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最后“荣任”台湾伪政府“副总统”。

8 月上旬,陈诚飞抵沈阳,正式就任东北行辕主任。为了整肃军纪,加强对部队的控制,陈诚撤销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由东北行辕直接控制部队,将东北国民党军编组为第一、第六、第八、第九四个兵团;并将原有的11个保安支队和交通警察总队等游杂武装扩编为四个军,使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总兵力扩张至14个军50万人之多。

陈诚还以整编的名义,撤换了原东北各保安支队的司令,将自己的亲信全部安插在重要位置。

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因死守四平有功,被授于青天白日勋章。陈诚上任后,以放纵部下贪污为理由,撤了陈明仁七十一军军长职务。陈明仁胸前挂勋章,手中拿撤职令,一时成了国民党军中广为流传的笑话。

此外,遭到罢官厄运的还有国民党辽宁省主席徐箴,第五十二军军长梁恺等等……

陈诚的刚愎自用、任人唯亲,加速了国民党内部离心离德倾向。其后,在1948年3 月间于南京召开的“国代”会上,东北“代表”对陈诚的积怨爆发,临时动议“追究陈诚作战失败责任案”主张“杀陈诚以谢国人!”

8 月底,陈诚才把精力转到对付东北民主联军上来。为挽回东北的败局,陈诚提出在六个月内“恢复东北优势”、“恢复满洲一切失地”的口号。精心策划出一个“确保北宁,打通锦承,维护中长,保护海口”的战略计划,并采取“倚托重点,向外扩张”的机动防御方针。企图在东北战场上争取局部主动,以待关内更多的援军到达之后相机发动攻势。然而,陈诚的这个“倚托重点,向外扩张”的机动防御计划,比杜聿明输得更快、更惨。

9 月中旬,陈诚的“向外扩张”计划还未来得及登台,东北民主联军的大规模秋季作战便展开了。

针对陈诚“倚托重点”的兵力部署,东北民主联军首先向国民党军队的南线,即北宁铁路锦州至山海关段及新民、阜新、义县、鞍山等地发起进攻,攻歼该地区之分散守敌,调动中长铁路北段之敌南下,造成北线主力进攻和歼敌的有利机会。

这是一次实力大较量。

秋季攻势开始前的一个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刘亚楼参谋长的组织下,又扩建四个纵队并组建了炮兵司令部。其中:以原西满独立师为基础,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以原冀热辽独立第十三、十六、十八旅组成第八纵队,黄永胜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以原冀东部队为基础,组成第九纵队,詹才芳任司令员,李中权任政治委员;以原独立第一、二师及东满独立师,组成第十纵队,梁兴初任司令员,周赤萍任政治委员;以原炮兵旅为基础,组建了炮兵司令部,朱瑞任司令员,邱创成任政治

委员;还组建了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这样,加上原来的第一、二、三、四、六纵队,东北民主联军的机动作战兵力已达9 个纵队27个师,再加上10个独立师与其它地方武装,其总兵力已达51万余人,与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在人数上旗鼓相当。

9 月14日,刚刚成立的第八纵队于长途奔袭中,在辽西的梨树沟门附近与国民党军暂编五十师遭遇,乘敌立足未稳,八纵即迅速将其合围,经一天激战,将该敌大部歼灭。

次日,得知暂编五十师被歼,后续的国民党军暂编二十二师撒腿便跑。

八纵第二十二师穷追不舍,于黄昏将其围困在杨家杖子。16日,八纵主力赶来参战,将暂偏二十二师大部就地解决。

19日,国民党四十九军主力进至杨家杖子。八纵根据侦察,一开始以为是两个团。

纵队司令黄永胜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然而,部队一打,发现情况不对。抓了个俘虏一问,才知道对手是四十九军的两个主力师。

此时,位于杨家杖子西北十余里的八纵指挥所里,人们开始有所顾虑。

一口吞下美械装备的两个主力师,这对于长期从事游击战的八纵部队来说,是有困难的。

情况紧急,副政委邱会作、参谋长黄鹄显,以及作战科长、参谋等一千人,将目光落在了纵队司令黄永胜的脸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