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发明家是谁的皮肤 > 第167部分(第2页)

第167部分(第2页)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这是先贤说过的,”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是一代牛人,经学造诣都很深厚,引用古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甚至从中阐发新的意思,他们做的也绝对不会比冯桂芬差。

对于中国的读书人来说,家族地利益,青史地地位,这些都是他们要考虑的,李鸿章千里觅封侯,功名之心虽强,和曾国藩一样,都想做底定天下地中兴名臣,留名青史,然而湘军的一连串失败让曾国藩不得不躲回老家舔伤口,李鸿章虽然意气风发,但隐隐却受到新学的影响,加上慈禧这么一闹,真的是有点动摇了。

当然,对两个人而言,说到底还有个观察风向的问题,以前洪秀全颠覆纲常,弄个什么拜上帝教出来,当然为天下读书人不容,虽然也有读书人效力,但那毕竟是少数,现在则不同,华夏虽然也处处悖逆,却搞个什么新学出来,对经典的新解是一套一套,真的让很多人感觉自己以前读的书是不是真的读错了。

尊重儒家,尊重华夏的传统,这是华夏一直强调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曾国藩、李鸿章包括天下的读书人,才可能有选择立场的可能,是坚持对清廷的效忠,还是追随新势力华夏,甚至是自己竖起旗帜,逐鹿天下。

在中国读书人的眼中,所谓效忠经常走极端,譬如明末亡国的时候,南北两京几乎是整个朝廷一起投降,但也有很多人守节尽忠,当听说李自成攻陷北京的时候,自杀而亡的士大夫也有不少,后来满清入关,江北几乎是不费力全部沦丧,江南倒是烽烟四起,可看后来的表现,内讧不断,也难说就是因为忠于旧朝。

于中应有,一个两个耻臣戎,可就人类来说,气节与否,忠诚与否,还是要看有没有希望,不独中国人在亡国时鲜见玉石俱焚,便是法国被德国攻灭时也签了城下之盟,当年拿破仑、希特勒横扫欧洲,投降者怕是也不少。

李鸿章和曾国藩此时的态度就很正常,虽然不会说出来,但两人都不会去做愚臣,何况华夏举起的大旗也很能打动许多的人心,华夏复兴,以及满汉平等。

没有人甘心当奴才,哪怕他是最高级的奴才,这是叶枫前次和赵烈文提及平等时说过的一句话,他不会妄求一下子实现绝对的平等,不过至少要有底线,让几亿的民族去给几百万的民族做奴才,这是绝对不应该的。

多少都有些心动,就看对形势如何判断,对未来如何掌握。

李鸿章和曾国藩清楚,如果湘军、淮军和华夏联盟,甚至是保持中立的话,那么清廷马上会失去整个江南甚至是四川,至于江北的那些清军,当然也不会是新的联军的敌手,湖北、安徽、江苏北部几乎旦夕可下。

至于捻军动乱的河南、山东,以及本来也不平静的陕西、山西,都未必能给清廷提供多少的保护,攻下北京,恢复大明故土,几乎是眼前就可以看到的事情,而在恢复汉家河山的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都相信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满清对汉人的防备让人心寒,汉人做满清的官,总有个限制,若能恢复汉家河山,青史上自然不会少那一笔。

所以曾、李二人心中担忧的,谁胜谁负只是一点点,让他们拿不定主意的,一是暂时还无法全盘接受华夏的新学和新政,对于未来政权的构想还存在分歧,最重要的还是两人都无法保证加入华夏联盟以后,他们是不是还能保持现在的地位,当然这或许并不重要,但是保证自己这个团体的利益,同时不会被排挤,能够真正成为复兴名臣,这才是他们最担心的。

“少荃,华夏那边有无线电报机,想来在北京有他们的人,叶兴华搞这么大的动作,这政变怕是确有其事,你说那边垂帘听政,恭王摄政,会给我们个什么旨意?”曾国藩突然问道。

李鸿章笑了笑:“无非是加官进爵,学生怕是要总督四川,老师也要再署两江了。”

曾国藩和李鸿章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若是如此,少荃你当如何?”

第六集 中国攻略

第317章 … 战乱

与铺天盖地的宣传相比,华夏军的步伐也没有停止,沿海的船只紧急动员,第一师第三旅直接在上海登船,首先在开山登陆,与淮安、赣榆三路大军齐齐压下海州,虽然人数不算多,但一个主力师的战力,也足以对海州四万多清军和团练杂牌形成巨大的压力。

同时受华夏宣传攻势的影响,海州的清军军心很受影响,对赣榆的进攻也缓了下来,陈国瑞本身就是降将,若说太平军和捻军的话,他只有拼死作战,但华夏军却不是死敌,而且同样是太平军降将的程学启在投降清军后又投降华夏军,如今还是第六师打过来的这个旅中的一个营长,所以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陈国瑞并不打算死战到底。

何况在赣榆的攻防中,无论是海州盐商抑或是陈国瑞都惊骇地见识到了华夏军凶猛的活力,披着铁皮的铁甲舰向阵地上倾泻的大口径炮弹足以让大地颤抖。

海州的盐商们作战意志也不坚定,在华夏方面承诺保护他们的财产以后,已经表露出投降倾向。

待到北京的消息正式传到海州,第三旅在开山登陆,陈国瑞和盐商们很迅速地放下了武器,选择投降。

按照参谋部的计划,十八旅留在海州休整,同时对陈国瑞部和盐商武装进行整编,整编一个警备师和一个民兵师。第三旅、十七旅三营向沐阳方向攻击前进,十七旅一营、二营向泗阳方向开进,十六旅沿范公堤进入淮安府。接手十七旅防地,通州、扬州府一带,则从上海调新整编的第八师渡江北上,各部梯次发展,滚动前进。

十一月二十三日,第七师陆续在海州登陆,随后向山东前进,直插清廷大本营。

直到此时,忙着清理政敌以及通过加官进爵稳定人心的清廷还没有反应过来。

十一月二十五日,华夏军占领海州全境。以第一旅、第十七旅两个旅地兵力压迫徐州、泗州一带。

十一月三十日,第七师攻占沂州,打开山东门户。

十二月一日,第八师在整编中进入兴华,剑指扬州,李秀成攻占泰州。

与此同时,在陈玉成的策划和串联下,得到华夏军支持的太平军沿长江发起全面进攻,陈玉成反攻江浦;杨辅清反攻和州、含山。李世贤也再次发起对武昌的攻势。

清廷不出意外地加封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全权处理江南军务、政务,不过此时的江南也仅余湖南而已,其它李鸿章为四川总督,骆秉章为两广总督。官文为湖广总督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虚衔上都有提高。

虽然从四川总督到安徽巡抚品级上是一种下降,清廷的目的是要让李鸿章回头稳定皖中的战局,所以还是给了李鸿章兵部尚书的头衔。而曾国藩虽然是两江总督,但实际上还是在湖南应对湖广地战局。

北京政变的消息传出以后,经过华夏方面的刻意宣传,在朝野之间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还没有地方官直接宣布倒戈。但是向华夏投效的读书人倒是一下子多了起来。华夏军在地方上也更容易被接受。

等到华夏军和太平军联手发起全面攻势,清军一败再败,清廷连忙作出应对,紧急抽调李鸿章回两江战场,加封其为江北总督,统辖江苏、安徽北部军务,又调骆秉章为四川总督。防备石达开再度入川。加曾国藩为江南总督,署理两广、湖南、江西及安徽、江苏南部军务、政务。看起来权力很大,实际上真正能控制也只有湖南,又加胡林翼为湖广总督,调官文为陕甘总督。

可以说面对华夏在舆论和军事上的全面进攻,北京方面也有些恼羞成怒,这次封授和前次有明显的不同,大多都得到了实权。

同时清廷也命令多隆阿、僧格林沁尽心作战,又以胜保为直隶总督,部署山东、河南一带防务,又从关外、蒙古抽调大批兵力南下,务必将华夏军打回长江以南。

“李鸿章和曾国藩有什么行动?”杭州的总督府内,叶枫一直在关注着前方地讯息,虽然从目前来说,华夏军的动作很大,不过总体上还是比较谨慎,并没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