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邦的运气。
楚军在大风的威慑下,惊恐不已,乱散而去。楚将丁固胆子大,没有吓走。刘邦情急之下,说道:“两贤岂相厄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我这样的贤者何必要互相逼迫呢?
在古代,能被称为贤人,就如脸上贴金,走到哪都有敬仰他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粉丝。
刘邦拍的这个马屁正中马屁股,丁固细细思量一下:眼下刘邦被困,却有神助,莫非上天要他不死,他若不死定能发达,我顺水推舟放他一马,日后他要是发达了也算欠我个人情。
于是丁固带兵回营,送给刘邦一个人情。几年后,刘邦登基为帝,记起这件事情,还的不是人情,而是一把尖利的刀子。
见楚军回营,刘邦与十余骑迅速地从风中遁去。 。 想看书来
第36章:戚姬
刘邦与随从十多人逃出楚军的包围圈后,沿睢水向东北方向奔去,一路上楚兵阴魂不散,紧张之下,竟与随从走散。
刘邦独自一人在树林中慌不择路,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不免饥肠辘辘,正思量着弄点吃的,发现前面隐约有些灯火。刘邦眼睛一亮:是村庄!他一阵兴奋,赶紧策马往灯火方向奔去。
进入村子后,远处传来一阵喧嚣,刘邦听到,心想,糟糕,莫不是楚军?正急的团团转时,见旁边正好有口枯井,井口不大,也不深,便小心翼翼的跳下去。
刘邦在枯井里屏住呼吸,仔细地听着外面的动静,此时马蹄声越来越近,刘邦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后来马蹄声越来越远,直到一切又归于寂静,刘邦才长出一口气,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当他确定外面已经安全,准备爬出枯井时,顿时傻眼了,这口井少说也有一丈,凭自己发福的身材是无论如何爬不上去的。
不会吧,楚霸王的铁骑都没弄死老子,难道要被这枯井困死。刘邦望着井口仰天长骂。
这个时候,偏偏不争气的肚子也来凑热闹,叫得刘邦更是心神不宁:看来寡人气数已尽,长此下去,不是困死,也得饿死。
突然,外面有点动静,刘邦仔细辨认了一会儿,可以确定是脚步声,想必是附近的村民,“天无绝人之路啊,天无绝人之路啊”,刘邦顿时又燃起一线生机,于是,刘邦在井里大声呼救。
刘邦的耳朵也确实灵敏,这井外确实有一人,是附近村里的戚老汉,刚刚给财主家忙完活回家,路过这口枯井,听到有人呼救,他辨认了半天,发现声音是从边上枯井里传出的,于是赶紧凑到井口往里一看,虽然已近黄昏,但天色并不太暗,果然发现井里有人。
井里何人哪?
刘邦见救星来了,忙说道:老乡,某路过此地,不慎跌入井中,还望老乡搭救一把,日后定有重谢!
戚老汉赶忙说道:不用担心,我去寻些木材,救你上来。
说完,在附近寻来一段长的树枝,放下井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刘邦拉了上来。刘邦从井里一出来,连连道谢。突然肚子又一阵咕咕叫,便问道:老乡,某不是这里人,几天来滴米未进,而且又困又乏,请问这儿有可以吃住的客栈吗?
戚老汉仔细地打量下刘邦,见刘邦虽然憔悴不堪,但仪表不凡,一脸贵气,知道不是普通人家,便有意招待,于是说道:乡野小村,哪来的客栈,阁下若不嫌弃,到我家留宿便可!
几天来,刘邦都是在心惊胆战中度过,精神极度紧张,一开锅,楚军的兵马就来了,几乎没吃什么东西,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哪有力气走路,见老汉这么热情,自然不推辞。
于是,刘邦随着老汉到了他家。
老汉家中十分简陋,贵客前来,老汉家里马上忙活起来,弄些家常小菜小酒招待。
刘邦吃着酒菜,连声称好。
饿的人吃什么都是香的,吃得高兴,两人便互相攀谈起来。
刘邦问知这老汉姓戚,是给村里土财主抬轿的家丁,刘邦见戚老汉老实巴交,也不隐瞒什么,告诉他自己是汉王。
戚老汉一听,马上给刘邦下拜。
因为梁集离沛县,彭城都不远,一直都是楚汉两支军队活动的地方,所以说戚老汉虽是乡野村夫,但是刘邦项羽的名头他还是听说过的。特别是刘邦,深得民心,老百姓对他很有好感。
见着一个这么大人物,戚老汉心里是很激动的。
古代人民生活条件艰苦,交通基本靠走,说话基本靠吼,国家大事要么由路边社传播,要么官府下个公文贴上城墙,管它老百姓爱看不看,那时候文盲居多,别看边上围着一堆有模有样的人,其实大多是凑热闹的,所以能了解国家大事乃至天下风云人物的人,那可是极有面子的,更别说认识某某大官。再则,官府不会举办听证会,也没有信访办公室,什么县令与民心连心,郡守与百姓论坛之类的活动更没有,大多数老百姓,过得都是田间地头家里炕头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除了交租纳税能见到县里派来的几个小官,一年到头不出村寨,见到最大的官顶多就是个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