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食堂门前贴满大字报的高墙,武斗时被来回占领的二十八号老楼,直到现在他每次从学校的理科教学楼出来都还能够看到对面墙上文化大革命时刷就的标语。
那本笔记本上所记的日记分明昭示着时间就是这段时间。如果心理学试卷上那道选择题真的是一种冥冥中的提示的话,那么答案就一定在这些报纸中间!
想到这里,沈鸿有一丝激动,他也从书架上拿起一册察看起来。
第二十二章黑暗侵袭
扑面而来的是旧报纸特有的气味,每一期报纸的显著位置都写着“北京大学校报”几个大字,然后就是黑体字印刷的一段毛主席语录——这是“文革”时期报纸的通用格式。
一页又一页的报纸翻过去,沈鸿在这上面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有当时和以后在文化界和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有“文革”时期叱咤风云的闯将。
可是这时候沈鸿却没有心思理会这些,他的眼睛在报纸中搜索着几个关键的词:“战辉”“琴”“后湖”,一旦这三个词中的五个字哪一个不期而遇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的心就会随之一颤。
然而,这几个字虽然常常出现,可是却没有凑在一起过。
一页又一页,两人交替查看着每一本校报。
他们面前已经摆了厚厚的几大本,还是一点线索都没有。
过了许久,沈鸿抬起头,秦怡依旧埋头看着自己手中的报纸,看完的几册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沈鸿前后扭动一下脖子,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秦怡发觉了,抬起头朝沈鸿笑了笑。
他们分别又拿起了一本,沈鸿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是1976年册,而秦怡拿的是1975年册。
已经是最后两册了,沈鸿感觉希望越来越渺茫。
1976年,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多事之秋。校报中的大标题也不断随着中央的各大报纸发布着讣告。
一月校报——“沉痛悼念……”
六月校报——“沉痛悼念……”
九月校报——“沉痛悼念……”
风云动荡的1976年过去了,中国历史走向了另一个转折点。
可是,一直到最在面前翻过,沈鸿也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他沮丧地扔下手中的册子,百无聊赖地看着秦怡手中的册子。
发黄的纸张一页一页地在秦怡的面前翻过,很快,秦怡手中的册子也到了最后几页,但秦怡似乎还是没有什么发现,沈鸿有些绝望了。
“看来没希望了。”沈鸿有些失望。
秦怡没有抬头,但是能感觉得到,她也是一样感觉。
终于,秦怡翻到了最。可是,看完之后,她并没有合上册子,而是努力地掰着最和封底的硬纸板,似乎要在其间找到些什么。
沈鸿有些奇怪,不禁问道:
“不是都完了吗?你还找什么呢?”
秦怡没有说话,继续掰着,然后她有些奇怪地自言自语道:“少了一页。怎么少了一页?”
沈鸿急忙把那本1975年的册子拿过来。
果然,这本册子的最被谁撕掉了。
可以看得出,撕的时候很仓促,留下了很不整齐的豁口。
几乎是在同时,沈鸿和秦怡记起了那本笔记本。
在笔记本的最上,署名时提到的时间就是1975年11月。
可是这份报纸却少了一页!
按照学报编辑的习惯,这里应该记录的是学校上一个月中发生的大事。
那么,这一页中是否记录了有关那个“战辉”和“琴”的什么事情呢?
两人的心中重燃起了希望之火。
“应该还有备份的报纸才对。”沈鸿说道,“我们可以去问问那个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