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负责造船工坊,捕鱼,织网,造桥。”
“标下遵命!”
“耶律斡里和,负责军法,任何人有不法之事,尽可以直接拿下!”
“奴才遵命!”
“周仲,负责白日夜间之斥候探风,防备马贼及鞑虏。”
“标下遵命。”
“周伯,负责日常各项之采买。”
“标下遵命。”
一一三章 偷得浮生半日
还有几个人没有差事,听到迟迟没有叫道自己的名字,心里都不由得有些惴惴,董策瞪了他们一眼,笑骂道:“你们这些腌臜厮,着急什么?咱们现在重点是农垦,抢种,练兵的事儿还在后面!等局面稳定下来,自然要开始大练兵,到时候有的你们忙的。”
“也包括你们。”董策指了指所有人:“现在的差遣,只是临时,别忘了,你们是军官,以后的根子,还在军中军上!”
这里是百户官厅的后宅。
当初那煊赫辉煌的将主大宅已经变成了一片断壁残垣,许多地方的墙都塌了,甚至能直接看到街上去。唯一留存的较好的,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在正厅的右后方大约十米之外,至少围墙保存的还挺完整,应当是原来大宅的一个偏院儿。
这院子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有北边正房五间,西厢房三间,东边也是厢房三间,中间是门房,开了大门,朝着原先这大宅的中轴主街的。
房屋都是用青石打底夯基,上面用两尺长一尺款四寸厚的大青砖修建而成。青砖都是纵向垒砌,因此墙体的厚度就有两尺多,很是结实牢靠。房屋下面都是三层台阶高的石头地基,在房屋外面都修了一步半(明朝一步为一米二)宽的抄手游廊,飞角画檐。北、东、西的房屋都是用抄手游廊想通的,每一面在中点位置开了口子,有三层台阶下去。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角儿上各有一根青石为圆墩,朱红色的柱子,除此之外每一面都有三根同样的柱子,只不过这会儿上面的红漆都已经斑驳的不成样子了,一副旧历沧桑的痕迹。
在石头的台基下面,有两尺深两尺宽的阳沟,三面都有,和滴水檐成一条垂直线。周围是青砖砌成的,在院子的东北角变成石板盖着的阴沟,把水排出去。
而在南边,则是没有建筑,只在西南角建了一个挺大的单间儿,却是个茅房。在八卦易理的学说中,西南角是煞位,因此需要这些污秽肮脏之物镇压着。
院子里面很是宽敞,靠西的位置种了一株大榆树,榆树下面是一个凉亭,里面摆放了一张石头桌子,三个石凳。
石桌石凳都已经清洗的很是干净,一眼看去,青碧如水,纤尘不染。董策一身宽袍大袖,正自坐在凉亭中,望着那颗大榆树怔怔的出神,这榆树粗糙厚重的树皮上面还存留着许多刀砍斧削的痕迹,也不知道在多少年之前,经历过什么样的变故。
一阵风来,几片落叶飘下。
恍然之间竟生出一丝莫名的伤怀。对于这种感觉,董策有些沉迷,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以来,每日间打打杀杀,勾心斗角,连个伤春悲秋的时间都要——要知道,咱上辈子可是也有点儿小文青情怀来着。
不过董策的这一丝情绪注定持续不了多久,西厢房的门儿咯吱一声开了,二丫手里端着个红托盘过来了。西厢房中间儿那一间是厨房,里面还有一口井在,靠南的则是柴房。
远远的董策就闻到了一股香气。
今天的菜以鱼为主,一条烤鱼,外焦里嫩,表皮都已经变的金黄,烤焦烤裂开了,露出了里面鲜白肥嫩的鱼肉。一条清蒸鱼,上面撒了葱花佐料,香气四溢。还有一大碗浓白的鱼汤。另外有一盘儿炒鸡蛋,一盘儿炒青菜,两碗小米粥。
二丫把托盘放在桌上,董策笑道:“此地如何?”
这些日子相熟,二丫对他已不如一开始那般惧怕,咧嘴一笑:“大,比咱们家大不少,也敞亮气派,就是各色家伙事儿都短缺。”
“会全的。”董策笑道:“等以后搬过来了,还得再置办一些。去吧,叫夫人出来吃饭。”
红袖外面穿了一身儿石青色的褙子,头发简单的束了,插着一根碧玉簪子。
她似乎是偏爱这些素雅的颜色,却是正好和她的气质相得益彰,就像是一支盛开在这阴冷天空下的一束幽兰。
两人有些日子未见,这会儿眼神撞在一起,满满的都是柔情蜜意。
吃着饭,说这些体己话,最是亲近不过。红袖瞧着董策,满满的都是爱意,几乎要在这种温馨甜蜜的气氛中沉醉了。
吃过饭,天色已晚。进了正房,燃起灯烛,光线并不昏暗,但是气氛却很是暧昧,的董策自坐在椅子上喝茶,笑吟吟的瞧着红袖在那儿收拾。
各屋都是砖墙瓦顶,朝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