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历代王朝更迭 汤加盐大伯伯 听书 > 第74章削藩(第1页)

第74章削藩(第1页)

刘启登上历史舞台,准备开启他的时代,马上就撞上一位骄横的窦氏子弟。这位骄横的孩子,他不好好学习长辈,规矩做人,却一心欲谋大事。他名叫窦婴,字王孙,窦太后的侄子。

窦婴喜好宾客,慷慨布施,行侠仗义,爱好儒术。窦婴的品行,一点都不像窦长君和窦少君,他孔武有力,骄横,果敢。

先帝刘恒在位时,窦婴是吴王刘濞的相国。刘恒允许民间铸钱,刘濞广招匪徒,开山铸钱,煮海为盐,很富有。窦婴担任相国,那是很肥的职位。没干多久,窦婴称病退休。

刘启登基称帝,窦婴掌管皇后和太子宫中事务。皇后无子,太子之位暂缺,太子宫中无事需要管理,窦婴将全副精力放在皇太后和皇后宫中。窦婴勇猛果敢,窦太后沉稳凝重,这侄子和阿姨的性格不合拍。性格不合拍,偏又相处,不免产生小矛盾。彼此的小矛盾太多了,日渐发展,就会酿成大矛盾。

早年辛苦,后来幸福,所以窦太后很喜爱小儿子梁王刘武。俗语说,父亲爱长子,母亲爱幺儿。刘武的封地有四十多城,每座城池都很富有,就如当年齐国的七十城。窦太后喜爱刘武,刘启也喜爱,任他随意建造宫殿。中国古代规矩,皇帝的宫殿最富最大,诸侯王若想建造宫殿,必须符合等级。

按汉朝规矩,诸侯王来朝,只能留十多天。窦太后和刘启喜欢刘武,刘武每年来朝,在长安行动自如,随意逗留,随时离去。刘武来朝,刘启出城迎接,刘武与刘启同辇共乘,一同打猎。刘启对刘武的喜爱,就如当年刘恒对刘长的喜爱。不是冤家不聚头,没有缘分不成父子。刘恒父子,不只有缘,还很相似。

刘启没有太子,刘武被准许使用太子仪仗。做事的人无心,看见的人却有意。也许刘启没将刘武使用太子仪仗之事放在心上,窦太后却看得很欣慰,窦太后想让刘武继承帝位,一心促成。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朝觐期间,刘启宴请众兄弟。喝得酒酣耳热,刘启说他死后传位给刘武。窦太后听后,十分高兴,仿佛就是她自己将当皇帝一般。窦太后正在兴头上,一心乐融融,窦婴突然倒一盆冷水淋在她头顶。窦婴站起来,敬刘启一杯酒,说:“天下是高祖皇帝的天下,父子相传是惯例,这皇位不能传给梁王刘武。”窦婴和窦太后是一家人,他阻碍刘武,窦太后很想不通。窦婴和窦太后之间,本就存有嫌隙,这次连脸皮都撕破了。

太子之位是宝贝,但也是烫手的山芋。

尽管窦婴是侄子,但好事被坏,窦太后从此记恨窦婴。窦太后记恨窦婴,脸色难看;窦婴以现任官卑职小为由,称病辞职。窦婴辞职,正合窦太后心意。窦太后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做得干净利落,除了窦婴门籍,不许朝见皇帝。窦婴走人,刘武继承帝位就少了一大阻力,窦太后想得倒是简单。

眼见窦婴要完蛋,却突然突然跳出来一位救星——晁错。短短几年,这位心雄志远的中大夫就写了《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募边实塞疏》和《举贤良对策》等书。

刘启登基后,智囊晁错一飞升天,由中大夫升为内史。晁错如日当空,光芒耀眼,红得发紫。为施展大才,他一不做,二不休,径直气死当朝丞相申屠嘉。

申屠嘉是梁人,曾跟随刘邦,因资格老被提拔为丞相。他先是队率,后升关内侯,接着迁升御史大夫。他清廉正直,不接私客,然而却有点妒忌心。他刚担任丞相,很看不惯邓通的言行举止。一次,他找了个机会,欲斩邓通,可关键时刻被刘恒派使者持节救走了。

没想到的是,才事隔五年,又冒出一个极度让他不顺眼的人,这个人,就是刘启身边的红人晁错。晁错担任内史,因为受皇帝宠爱,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晁错担任内史,内史府的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他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他就自作主张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

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景帝自首,说明情况。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

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

没杀成晁错,还在群臣面前赔礼,申屠嘉悲愤异常。他对长史说:“我应该先斩后奏,先报告再斩,一定误事。”因他迟迟不落刀,邓通被刘恒救走,申屠嘉不吸取教训,气死活该。申屠嘉回府,越想越气,发病而死。晁错逃过一劫,群臣敬仰,身份越发显贵。申屠嘉死后,晁错独当一面,又提削藩一事。晁错此人比较激进,他削藩不同于贾谊的软削,他的作风比较强硬,开始查找诸侯王的过错,借惩过之名,中央直接收回诸侯王的封地。贾谊建议以分封的方式削藩,晁错以强夺的方式削藩。相比而言,一为保守,一为激进。然而,晁错却恰恰合了刘启的心。

得到刘启器重,公卿列侯们不敢反对晁错削藩。不过,窦婴却站出来坚决反对削藩。满朝文武都唯唯诺诺,无一人响应,窦婴孤掌难鸣。可是,刘启已经同意了削藩,窦婴的声音无论多么高亢都要被踩在脚底。因为削藩,窦婴和晁错有了嫌隙。而此时,刘启下诏削藩,削藩行动正式开始了。

此时此刻诸侯收到消息,纷嚷喧哗,顷刻间天下骚动。

吴王刘濞

年仅二十的刘濞大败英布军,勇猛彪悍,令刘邦刮目相看。英布被诛后,刘邦担心无人能镇压强横的会稽百姓,见刘濞勇猛,封为吴王,吴国五十多城归他。刘濞是有能力的人,即使给他一块北方的盐碱地,他也能变出金子,何况吴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封赏、授印完毕,刘邦给刘濞看了个相,发现刘濞有反相,摸着刘濞的背,说:“大汉五十年后,东南方向有叛乱,是你吗?我们是一家人,千万不能反!”

刘邦看相,一定是史书乱吹。可能他见刘濞过于勇猛,担心他不愿活在池中,生在地下,而欲飞天,因此这么说。刘氏子弟中,刘濞既勇猛,又有计谋,吴国条件优越,很容易发展壮大。作为分封国,一旦壮大就起事,刘邦见得多了,所以才善言警戒刘濞。那时刘濞力量很小,听了刘邦的话,哪能不急忙回说不敢。

吴国铜矿丰富,临近大海,借朝廷允许铸钱之机,刘濞广纳天下亡命之徒,开矿铸钱,煮海为盐。仅凭铸钱和煮盐两项,吴国顿时暴富,百姓的钱用不完。上文曾提到,说“邓钱”和“吴钱”通行天下,“吴钱”就指吴王刘濞铸的钱。

吴国暴富,百姓不用缴纳赋税,天下百姓纷纷投奔吴国。汉法规定,有钱人可以买人代服徭役。吴国百姓钱多,纷纷用钱买人代服徭役,国内劳动力奇缺。刘濞广开方便之门,无论是谁,有来必收。吴国十分富裕,每年都发奖赏给百姓,对因公殉职或受伤的人待遇更优。可见,吴国的财力之富足,可与中央抗衡。

此前,刘恒在位时,吴国世子刘贤前来朝见。刘濞不来朝见,派世子前来,已是不该。刘启宴请刘贤,两人赌钱。刘贤家财万贯,傲慢骄横,期间刘贤轻慢刘启,刘启提起赌具掷向刘贤,结果刘贤死了。

深感歉意的刘恒命人给刘贤办丧,让刘贤的随从抬刘贤回吴国。爱子去世,刘濞很伤心,对随从说:“刘贤和皇帝是一家人,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不用抬回吴国。”刘濞命来者将刘贤抬回长安。刘濞此举,分明是想让儿子享受皇帝的待遇。

自此,刘濞厌恨朝廷,渐渐不守作为藩臣的礼节,长期称病不朝见。刘恒觉得刘濞长期不朝见的真正原因是刘贤之死,而非身体病痛,找人一验,果然是丧子之故。此后,每次刘濞派人到长安都受到关押,有去无回。刘濞越加害怕,每到朝见都称病不往,谋反准备更加迅速。

刘恒见刘濞多年不来朝见直接派人去请,刘濞还是称病拒绝。刘恒盘问吴国使者,使者回答:“看清池中的游鱼,对谁都没有好处。吴王刚装病就被发觉,见皇上责难之切,害怕被诛,不知道怎么办。为大家好,希望皇上给他一次机会。”这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使者分明是劝刘恒糊涂而过,将一场灾难糊糊涂涂地消弭掉。

深明其意的刘恒,马上释放所扣留的吴使,赏赐刘濞手杖,恩准刘濞可以不来朝见。刘恒不敢削藩,想蒙混过关。他年老,一死就算蒙混过了。然而,养虎遗患,虎大必伤人,他死后,刘启就必须面对。刘恒如此宽厚,刘濞越发骄横,大势铸钱,广泛煮盐,遍招天下亡命之徒。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吴国势力上升到诸侯国的首位。对朝廷心怀不满的王侯,唯刘濞马首是瞻,刘濞的势力一天天壮大。

10410450132076520。html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