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唐 医生 > 第86部分(第1页)

第86部分(第1页)

。。。。。。

长安城的秩序完全恢复,虽然繁华不如以前,但平静就好,这就是普通人需要的生活。

子午村的全村人本来也随大军来了长安城内,随着秩序的恢复,不适应长安生活的村民全部回了子午村,这其中也包括陈墨的父母。自给自足的小农耕时代收获和耕种的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粮食的产量很低,这里面有粮种问题,也有肥料、灌溉和天气诸多因素。

陈墨能够做的其实不多,只能是有限的帮助,比如改良一些灌溉问题,同时,他建议农民选择不同地域的麦种进行混合耕种。杂交是一个最佳选择,陈墨估计能够增加小麦和一些作物的产量,至于增产多少却是一个未知。

战争对民生的伤害很大,加上曾流行一段时间瘟疫,京师附近的人口数量明显下降了不少,这让人均土地急剧增长。对农民来说,土地增加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负担,在牲畜缺乏的状况下耕种起来更加艰难,现在需要的是官方的鼓励。

孟淑妃巡视民间的意义就在于这种鼓励,长安的驻军现在有限,帮不上太大忙。士兵也就是在距京师较近的地方帮助农民改良一下水渠,以利于灌溉,耕种还要靠农人自己。

出行的队伍很庞大,除了众多的保护者是一种必须,但绝不华丽,众人乘坐的都是最普通的马车,穿的都是普通衣服,哪怕是孟淑妃都是如此。

很多农人都见过这位极度亲民的淑妃,孟淑妃带领百姓和士兵在长安城外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救济灾民,鼓励秋收,兵围长安从来没有缺少过她。农人的尊重绝对出于真心,华夏百姓从来都是勤劳而质朴的存在。给自己尊敬的淑妃送上一束新鲜的蔬菜,几个禽蛋都给人带来无数感动。

京师的官员很有限,地方完全处在一种自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乡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孟淑妃到民间视察农耕,许诺减免粮赋,她的亲力亲为极大促进了农人的积极性。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尽管不用干什么农活,但同样很辛苦,孟淑妃毫无怨言。好在天气一直不错,不冷不热,孟淑妃一直存在的神经衰弱症状也因此减轻了很多,让陈墨很是欣慰。

“大郎,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要去商州一趟。”

刚刚回宫,想不到一向喜欢安静的孟淑妃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让陈墨有些纳闷。

第175章 不知道

商州距离京师并不远,只有两百里,但身份特殊的孟淑妃这时候去商州可是一件大事。

“淑妃定是有什么事情,微臣愿闻其详。”

孟淑妃最近的情绪很好,现在,陈墨发现她已经眼含热泪:“父母及家人都在商州。。。。。。”

陈墨想起来了,孟淑妃一家人正是在商州被害,这是要去商州祭奠家人,顺便把遗骨带回来。

“淑妃节哀,微臣亲自陪淑妃去一趟商州。”

百事孝为先,这种事不能阻挡,孟淑妃的悲戚感染了陈墨。这位不幸的淑妃很不容易,一家人只剩下她和一个孟盈。之前时时刻刻都有生命危险,她挺了过来,还为这个国家做出了榜样,绝对是一个难得的贤妃。

“商州刺史穆同派人给本宫带来消息,他准备重新安葬父母及家人,我想。。。。。。”没说完,孟淑妃的眼泪已哗哗落了下来。

等孟淑妃情绪稳定下来,陈墨问道:“微臣这就安排,请问淑妃何时起程?”

“全凭大郎,越快越好吧。”

“淑妃不要过于悲伤。。。那就三日后如何?”陈墨躬身施礼。

告别孟淑妃,陈墨立刻到了皇城。

商州的情况他要了解,商州刺史穆同这个人他也要了解。京师中没有什么大官,他只能求助于吏部官员了。吏部主事陆伟和陈墨很熟,这位老主事知道的事情多,正好回了京师,陈墨正好求助于他。

双方客气一番对坐,陈墨立刻就问:“请问陆主事,可了解商州刺史穆同这个人?”

陈墨官职不高,可他是京师现在真正的掌管者,陆伟很恭敬:“穆同是进士出身,曾任华阴令,后来走田令孜的关系才得到了商州刺史这个位置。至于为人,听闻很是望势,不是什么淳厚之人。”

明白了,田令孜失势,这个商州刺史穆同想要讨好孟淑妃,这明显是害怕被秋后算账。

“商州驻军兵力如何?陆主事可否清楚?”陈墨继续问道。

“商州地处山中,土地贫瘠,山民生活清苦,素来兵事不强。”

很简单的几句话,陈墨放心了,他接着问道:“请问陆主事,通往商州的道路如何?”

陆伟不愧是老吏,知道的事情很多,立刻就回答:“山间道路崎岖,通往商州的道路还算是可以,并不象山南西路那么难行。”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