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战争与回忆讲的是什么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她用那辆菲亚特把他送到他寓所,手也没握就让他下了车,轰隆隆地开走了。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上了楼,心里知道,塞尔玛。 阿谢尔的情影和搂住她身体、闻着她发香那股令人难忘的感觉,将害得他好几个钟头睡不着觉。他自己调了一杯兑水的威士忌,就一屁股坐在一张扶手椅里。他眼光落在床上,叹了一口气,站起身去拿《万湖会议纪要》,心里揣摩着翻译官方的德国文章兴许会引起睡意。他拿了一本黄纸笺、一支铅笔和那叠黑色文件,专心致志地边看边写起来。

过了个把小时,他正看的那一张文件不由从手里掉在地板上。“耶稣……基督啊!”他失声喊道,大吃一惊地两眼直盯着墙上镜子里自己那张惨白的脸,比平时更清醒了。“耶稣……基督啊!”

第十四章

英译者前言(附对《万湖会议纪要》一文的按语}对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来说,往往觉得时间难以打发,不过,近年来我一直在专心埋头翻译阿尔明。冯。隆将军的《失去了的世界帝国》及其续篇《世界大屠杀》。

这些战略概要都搞自隆那厚厚两卷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分析,这是他作为战犯在狱中服刑期间写的。抽去了为这些概要提供佐证的战役分析,隆的看法也许看来太笼统。然而他的整部著作是为军事专家写的,他们都能直接阅读德文。一个德国出版商最早把它编纂成一部上下两集的战争通俗历史,其他人们只能从这本节本来了解隆的观点。

虽然这两卷书带有作者的民族主义浓厚色彩,但是书里的总的战略观点理当引起读者的兴趣,他们需要有本详细叙述大战全过程的“反面”观点的值得一读的著作。隆对太平洋历次海战的透彻分析,显示了德国军事专业上的登峰造极,要知道太平洋是远离其本国的一个战常凡是我感到无法同意隆的观点的地方,我的批注都以仿宋字标明。

我在本书前面加上隆在临死前不久为一本军事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作为序,题名《万湖会议纪要》。我认为这篇文章应列为所有军事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必读物。

自从《失去了的世界帝国》出版以来,我收到了许多来信,有的来自老朋友和战友(其中有位苏联将军),他们对我甘愿宣扬一个已定罪的德国战犯的观点表示惊讶。我并不是为德国人辩护。他们发动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最罪大恶极的战争,几乎取得胜利,并在战时保密的借口下犯下了史无前例的罪行。我认为我们必须研究德国人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导致大规模袭击(从军事角度上看是出色的),以及他们对一个疯狂的暴君那种死心塌地的效忠。要是没有阿尔明。冯。隆之流跟随希特勒,为他奋战到底,阿道夫。希特勒这一辈子就只能做个不中用的、狂热的吹牛大王,决不会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魔王,差一点把文明世界摧毁。这就是我为什么翻译阿尔明。冯。隆著作的原因,也是我为什么认为《万湖会议纪要》应当成为军人必读物的原因。

维克多。亨利于弗吉尼亚州奥克顿一九七零年九月十二日第三版按语读者继续来信,同我争论,仿佛我和阿尔明。冯。隆持有同样观点;其实我翻译他的著作正是因为他的观点使我大为震惊。

作为一个专业军事分析家,隆往往颇有见地,有时非常高明。他引用的事实难得出差错。如有错误,我一律在批注中指出。不过他对这些事实作出的解释往往受到德国民族主义的歪曲,这种民族主义就是产生希特勒的根源;但如果我把自己的全部不同见解都作为按语,本书篇幅就要加一倍。因此,在这些篇幅里你看到的是一种富有才智而不很正常的见解。如果读者不知不觉中竟同意阿尔明。冯。隆的观点,那最好还是好好严格检查一下自己和自己的思想;凡是不同意他观点的读者恐怕都是我一派的。

维克多。亨利于弗吉尼亚州奥克顿一九七三年十月十七日《万湖会议纪要》阿尔明。冯。隆将军著军事作家往往回避本文的命题,不过犹太人问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及其后果都有影响。这个问题不能永远置之不理。人们也用不着害怕就这问题作番坦率的探讨,因为这丝毫无损德国军人的荣誉。

远在大战以前,国家社会党的犹太民族政策已经造成了军事上的混乱。一千一百万散居欧洲各地的居民早已被称为我国血统上的大敌。在德国,《纽伦堡法令》早已剥夺了他们的公民资格和从事商业活动及专业工作的资格。第三帝国一旦采取军事行动来实现欧洲正常化,势必一开头就得认真对付这个遍布欧洲大陆的紧密结合的侨民团体,犹太人有神通广大的社会关系以及在海外的雄厚资源。军队对这问题是无法追根溯源的。他们只能就事论事来处理这有关国家安全的问题。

我们不能不把犹太人列为有潜在力量的地下组织,无论人数方面也好,聪明才智方面也好,物质手段方面也好,都难以对付。最可怕的敌人往往是铤而走险的人,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其他民族的游击队可以改变他们的效忠对象,同我们站在一起。犹太人就没有这种选择余地。军队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同当局这些特殊对待犹太人的措施合作。

这些措施的性质如何,不属军队的职责范围。 共同执行这一任务的有各个联邦警察机构,如德国中央保 安局、盖世太保、党卫军保 安处、正规的党卫军等等,五花八门,各自代表争权夺利的纳粹权贵。所有这些机构汇合成一个单一的执行阿道夫。希特勒意志的有力工具,因为有关犹太人的政策是由阿道夫。希特勒一个人作出的。这一政策的实质就是消灭欧洲的犹太民族。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政策失败了。尽管希特勒政权在欧洲大陆统治将近四年,欧洲的犹太人约有一半仍死里逃生。这个政策的执行自始至终都是被官僚主义搞坏的,完全与军队无关。

实际上,直到大战结束,战胜国的军队揭露了所谓死亡营的秘密以后,德国军队,从最下级的步兵直到最高司令部里的最高级将领,才对希特勒的真正目的有所听闻。

关于这项秘密政策的文献劫后残存的自然为数不多。因为这项政策的贯彻极为谨慎。 关键性的命令都是口头下达的,“只有你知我知”。 白纸黑字的材料确实是如此稀少,以致某些权威人士经过冷静思考都坚决认为,所谓“灭绝”也者,根本纯属子虚。根据这种论调,除了几十万犹太人之外,其他所有的犹太人实际上都逃到了苏联,逃到了西方,或者逃到了巴勒斯担;所谓死亡营无非是囚禁不法分子的集中营而已,那里的条件理所当然是苛刻的;而焚尸炉只是专门焚化那些死于国禁的人的一种常 规卫生设备而已。

不幸的是,这些书面文字记录虽然寥寥无几,偏偏提出了相反的情况。例如,目前残存的集中有花名册上标明被处死的人极少;而好几千囚犯往往在同一天死于“心力衰竭”。显然这种大批人员同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情况一定得有诱发原因。硬要把这样死亡的人同判处死刑的人分别开来,无异是为了追究法律责任而作过细的分析。

何况,还有讨论“齐克隆B”毒气的无痛苦致死功效,拿它同枪毙以及一氧化碳窒息对比的党卫军文件,等等,等等,还有德国工业厂商同党卫军军官关于设计和修建特大规模的焚尸炉的详细来往信札,等等,等等。所有这些确凿无疑的文件都表明,有一项有计划地制造及处理大批人类尸体的计划。因此,人们不由不承认确实有过消灭尸体的做法。

在这些残存的德国文件中,没有一份比《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日万湖会议纪要》更说明问题了。

《万湖会议纪要》由于我方各条战线突然崩溃,这份会议纪要才得以见天日。我国数以吨计的许多绝密文件,按标准保密惯例本来应该销毁,现在都原封不动落到美、英、苏三国手中。《万湖会议纪要》就是其中之一。

假如莫斯科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突然陷于我方中路集团军群之手,那么同样有损声誉的文件就会落人我方手中。斯大林是个完全跟希特勒同样残酷无情的人物。他下令对自己的俄国人民多次进行大规模秘密屠杀,他的走卒都乖乖地照办了。 估计被杀人数高达六千万之多!可是至今也没有一份官方档案把这件事揭露出来震惊世界。因此,也就没有人把俄国人民污蔑为杀人凶犯的民族。

再者,假如我们按照我在一九四零年六月白白鼓吹一阵子的方案,一举跨过英吉利海峡对英国实行闪电式袭击,攻占了伦敦呢?那样一来,有什么丢人现眼的白厅档案逃得过我们的揭露呢?在印度,在埃及,在马来亚,在南非,事实上凡是英帝国主义打出英国国旗的地方,凡是当地人民纷起反抗,不愿被榨干血汗来养肥盎格鲁一微克逊人,因而遭到英国军队野蛮镇压的地方,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本来都有案可查。可如今这些事情依然是个蒙在鼓里的秘密。

只有德国才蒙受本国档案被揭露的耻辱。只有德国才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甚至战败国日本都被允许保留他们的天皇和政府机构,这一来他们就可以把南京屠城和巴丹岛向死亡的进军事件的有关文件都隐藏起来。

其实《万湖会议纪要》这类文件在每个国家的秘密档案里都存在。天下人性到处都一样。让美国公开有关自己灭绝红印第安人的档案吧,公开有关自己从墨西哥手里抢走得克萨斯的档案吧,公开有关珍珠港事件以后自己迫害美籍日本人的档案吧。然后让我们来看看这类事实比起《万湖会议纪要》揭露出来的真相究竟如何吧。

万湖会议这份会议纪要是共计十五页的油印密件,是美国调查人员在翻阅缴获的大量我国外交部的档案时发现的。有条注解说明原来印了三十份。如今只剩下编号为第十六的外交部的那一份了。世界史学者要深入了解希特勒的犹太人政策全靠这么细的一根线索。秘密差一点被保住了!

文件记述美国参战后不久,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日,在柏林的格罗斯一万湖区国际警察组织总部大厦里举行的一次会议。会议主席是海德里希,一个曾因丑事被撤职的海军军官,在一片混乱的纳粹时代当上了保 安警察的头子和德国中央保 安局的头头。这个叫海德里希的家伙在党卫军里位居不得人心的希姆莱之下,是第二号人物。早在一九四二年初,党卫军就已经掌握我国保 安和警察各部门的大权了。因此当海德里希召开这次会议的时候,各部次长都纷纷赶来。他们同七个党卫军人员会晤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由其中之一,阿道夫。 艾克曼中校作会议记录。这些会议记录由海德里希审订,成为《万湖会议纪要》。

这八名高级官员分别来自司法部、内务部、外交部、东方占领区区事务部、波兰总督辖区、德国总理府以及四年计划全权代表办公室等——事实上,除了武装部队之外,每一个重要政府部门都有人参加。没有证据可证明武装部队部门有任何人员知道这次会议的举行。

这是《万湖会议纪要》暴露出来的严峻事实。德国国家的荣誉委托给我们武装部队,而我们武装部队却一无所知。这是秘密警察与联邦官僚机构的一次联席会议。 艾克曼一海德里希这个文件证明了这一点。

英译者按:冯。隆将军在自己著作中通常并不靠捏造事实来推逶责任。可是,他在这里不是作为一个军事历史家,而是作为一个特别辩护士。事实上,虽然没有德国武装部队的代表出席万湖会议,德国军队的确参与过执行对犹太人的政策,这一史实材料是千真万确而令人沮丧的。——维。亨。

海德里希召开这次会议似乎是要取悦他的上级。六个月以前,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当我们大举进攻苏联时,德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就在一封绝密信件中命令他组织部署一下对付犹太人的问题;必要时吸收政府其他部门参加;并且“尽快”提交一份草案给戈林,写明已经采取了什么行动,进一步的计划是些什么。尽管按党卫军的惯例,这类事情并不见诸文字,《万湖会议纪要》的产生显然是因为要戈林对海德里希的巴结有个深刻印象。

戈林在信件中使用了“犹太人的彻底解决办法”的字句。自从会议纪要揭露以来:“彻底解决”这一说法在反德作品中具有了讨厌的附带涵义。海德里希经常使用一个更为确切的名词:“区域解决办法”。 本文即使用这一名词。

区城解决办法那些年来,在各种政策分析文章中,出现过三种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办法:移民解决办法,驱逐出境解决办法以及区域解决办法。

起初纳粹分子认为他们一旦掌了权,大多数犹太人就会移往国外。可是结果,德国的犹太人竟不愿放弃自己的家园和事业,以及祖先的坟墓,甚至在希特勒的纽伦堡法律把他们贬成下层贱民以后还不愿走。他们希望纳粹政权只是一阵转眼就过去的暴风骤雨。欧洲别处的犹太人看来也没什么人认为会发生大战,也没什么人认为一旦打起仗来,德国会打胜。因此,留在德国的犹太人比离开德国的要多得多。在德国国境以外,犹太移民就微不足道了。

不过即使对少数想离开的犹太人来说,移民解决办法也搁浅了。如果德国不再欢迎希伯来人,那看来其他地方也不十分欢迎。希特勒上台以后,西欧各国对犹太人入境的限制一年比一年严格。新世界那些人烟稀少、幅员广袤的国家,在“被压迫人类的避难所”美国的带头下,纷纷当着犹太人的面评的关上一扇扇铁门。这是人对人不讲人道的历史中一个黑暗的篇章。

等到希特勒政权明白犹太人不愿移往国外,而且发现反正要想法进入别国也不容易,这时候驱逐出境的解决办法就提出来了,即强迫他们迁移。棘手的问题是:在到什么地方去?

在所有的驱逐出境计划中,现在残存的文件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马达加斯加计划。强迫欧洲的犹太人在南非沿海这个法属岛屿上定居的问题曾经过相当的考虑。但是由于困难重重——缺少船只来运送这一千一百万人,敌人控制着海面,开支浩大,又生怕得罪法国维希政府,而我国正在寻求同他们通力合作,还有就是这个尚未开发的热带岛屿不适宜欧洲人生存——因此很难说清这一规划所产生的问题有多严重。海军方面后来向希特勒指出,总有一天英国会在马达加斯加登陆,以保卫他们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交通线,这时把犹太人安置在该岛上的一切谈论才告终止。元首宣称,英国只会“把这些害人的杆菌重新散布到全世界”。

事态就这样发展到只能在欧洲的土地上就地解决。这就产生了区域解决办法。海德里希在万湖揭开了这秘密上蒙着的纱幕,这样联邦的官僚们能一劳永逸地清楚了解他们要干的工作的性质了。

方案照理在二十世纪应该不容这项残酷的方案存在。真可惜!科垄德累斯顿、卡廷和广岛说明了这种在战时的道德沦亡的情况确实不仅仅限于德国。区域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办法是个轻率的方案,是那帮不负责任而不称职的坐办公室的柏林官员凭空想出来的。从行政的角度看,这方案自始至终都搞得一团糟。正象人们去政府大厦那些舒适的套房里凭空想出来的大部分计划一样,看起来头头是道,井井有序,一到现场就碰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