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典藏华夏打造节目 > 第六章(第1页)

第六章(第1页)

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那时的部落和部族联盟的情况是“时大时小,别散分离”;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政权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筑赵长城。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约公元前3世纪,匈奴的统治结构逐渐形成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而在秦帝国的都城,咸阳正在思考如何对付彪悍的匈奴骑兵,一份起草文案就摆到了秦始皇的案前,在匈奴骑兵高速冲锋的状态下,传统的步兵很难阻挡在历史的方向来看,一种叫弩的远程兵器,在秦帝国与匈奴对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兵马俑坑中。

因为经过2000多年,弓弩的部分木做的已经腐朽烂掉了,但也可以复原弓弩,复原之后的弩箭,可以发挥出很大的威力。

与弓箭不同,秦弓弩需要用全身的力气往上蹬,拉上弓弦才可以放箭。据专家推测秦弓弩的距离应该在300米左右,有效杀伤范围在150米,这种功在当时的威,远远超过任何一种远程兵器。

在考古兵马俑发掘现场中出土的最多青铜兵器,就是些青铜箭头,由于坑内没有发现弓箭的痕迹,所以专家推测这个是该是为秦弩配备的,战国时代弓箭头的种类繁多,上面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三棱箭头由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可以造成恐怖的杀伤力,可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专家对这些箭头做了测试,当检测结果出来的时候露出来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秦弓弩的箭头居然和子弹的误差仅0。2毫米。

………………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陷韩国大部分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反而把土地送给了赵国,战火也就在秦赵两国之间被点燃。

也就是因为上党之争而发起长平之战的秦赵两国。

长平之战中,秦军面对项目浪花一样翻滚而来的赵军时,如何发起攻击?他们战斗时的队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兵马俑坑中那些一动不动的逃脱战士,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兵马俑身前站着三排兵俑,专家认为他们战成这样是有道理的,且发现他们所使用的武器一律是远程用的弩,可以设想在秦军谷地的军阵之中,他们最先与赵军接战,也可以想象,当第一排士兵射击的时候,后面两排就可以搭弦拉进,以此轮番射击。

在战场之上,密集的杀伤力是最恐怖的,早在秦军之后2000年,欧洲人还用类似的方法组织火枪手,秦军有可能是开创了这种先河的经典射击方式。

然而,这只是他们的第一道攻击波。

然而,在发现兵马俑以来,弓弩的旁边还有着一个6。7米的毛柄痕迹,加上枪头完整的长枪接近七米,这种长度的矛头端平都十分吃力,秦军到底是如何用来作战的?。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将近七米的长矛甚至超过人体的3倍,超过人体三倍的长矛,就是进一个胡同都很难掉头,如果只是单兵格斗的话,会极大限制自身实力,但是在古希腊的时候,亚历山大就以七米而长的长矛而闻名,他们组建的方队,使他们战无不胜。

专家推测,秦军队伍中应该也有类似的长矛方阵,这个方阵的威力体现于集体力量,必须挺着长矛往前进,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

为了将几千人及万人会整成一个方队,士兵们都要经过严酷的训练,方阵在古代冷兵器时候是所向披靡的,如同一座山,一座城,整个的挪过来了。

方阵是古代军队作战时采用的一种队形,是把军队在野外开阔地上排列成方形阵式。远古方阵由前军、中军和后军相互嵌套排列而成,方阵平面呈现“回”字形状,反映出远古观念中的一种政治地理结构,来源于古代的天员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