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不灭的村庄振富 > 第112部分(第1页)

第112部分(第1页)

振书眼见得如此人手,心下甚是慌乱无底。事已至此,他只得勉强打起精神,鼓起劲头儿,招呼着众人分工摊派任务。算计到快十点钟了,振书抢先叫人点燃了鞭炮。无外乎是占了先,抢了头彩之意。接着,他便根据四喜划定的基线,率先刨下了第一镐。随后,二十几号人也纷纷抡镐下锨,尽心尽力地大干了起来。

因是山脚下,这里的土层并不深厚。只几镐下去,便触到了坚硬的岩石。镐锨磕碰着山岩,不时地飞溅起道道火化,并伴着刺耳的声响,震得虎口发麻。不一会儿的工夫,众人便气喘吁吁,大汗淋淋了。

茂生干惯了粗重农活,尚感觉不到劳累。他脱下了褂子,光着脊背,抡圆了尖镐,铆足了劲儿地向土层深处运力刨去。镐尖又触到了一块岩石。巨大的反震力通过镐把传回来,震得他手里的镐把差点儿脱了出去。他还说道,又碰到块大石头哩。他把镐尖使劲儿地向四周土石里触探,触探的范围却出乎意料地大。他招呼四季过来打帮手,齐心协力地往外起这块大石,终是没有触到石块的边缘。

俩人叨咕道,起出这块石头,恐怕也就到了地基的底哩。

正说着,四季忽然道,别急,别急哦。这不像是块石头。山石哪会这么平整呀。

茂生细细看下去,果然不是快普通的山石,像是一块人工雕琢的碑座模样。上面有人工雕刻成的浮云状花纹。他惊讶道,咋会有这个东西呢,真稀奇。

他俩的举动,引得周围干活的人都停下了手中家什,聚拢过来,探头探脑地观望。振书也跑过来,用袖子擦擦碑座上的浮土,仔细端详了半天,也猜不透这是个什么东西。他吆喝手下有限的几个男劳力都过来,共同起出这块奇怪的石头。不一会儿,一个巨大沉重的碑座被起了出来。呈长方形,就像庙里神像坐下的莲花座一般。有纹饰,有云线,显得精致好看。只是在茂生初次探到时,用力过了,有一只角被尖镐震掉了,其余完好无损。

振书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叫众人赶快在碑座出土的地方继续深挖细找,肯定还会有啥样的稀罕东西。

过了大半个时辰,终于在离此不远的深土里,又相继挖掘出了两截石碑。这两截碑原本是一整块的,不知何时断成了两截。核对起来,断裂的茬口儿上虽然磨损得厉害,但依然是块相对完整的碑石。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5)

振富叫人从坡下的沟里弄些水来,清洗石碑。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把碑身上的泥土洗净,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碑石呈圆首,额饰浅浮雕“二龙戏珠”纹,四周边栏浅浮雕回纹。碑高约两米,宽约一米。碑面上镌刻着一些模糊的字句。有些字尚可认读。有些字则完全被风化漫漶掉了,只剩了粗糙不平的石面。

振书趴在上面,认真地指认辨识,以确定石碑的内容和来历。看了半天,不是有些字句不认得,就是有些字句根本认不出来。不过,有一点是十分确定的,这块石碑肯定大有来历。只看这碑石风化的样子,不像是近些年才有的。振书费了好大的劲儿,大体读出了碑文落款处一趟“时大□□治九年岁次□□五月丙寅日立”等字样。碑的正文,只能跳三隔四地认读出一些“庙”、“无”、“人”、“之”等等连不成句子的字迹。想是振书识文认字的底子有限,断句功底又差,再加上字迹多又剥蚀模糊,一时之间,尚不能认读出一个大概内容。

尤是这样,振书也是如获至宝。他大胆地当众断言道,看看,看看哦,这儿原先还真就有座神庙的。咱算是办了一件有大功德的事哩,大功德呀。

他的话,引得众人一阵骚动,群情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兰香拔腿就往村子里一溜儿小跑而去。她边跑边说道,我得跟三弟媳妇道去,叫她也高兴高兴。

兰香的腿脚快,而她的嘴巴更快。一进了村子,她便大声小吆喝地四处宣扬北山脚下挖出了一件稀罕宝贝,又说不出是啥样的宝贝。不一会儿的工夫,留守在村里的人没有不知道的。特别是那些爱热闹的娃崽子们,刚刚从厂区里回到村子,又踅身跑了回去。他们在大门口上大声小吆喝地叫喊了一阵子,再连滚带爬地向北山脚下一溜烟儿地飞奔而去。

于是,这消息便如扎了翅膀的山雀,在刚刚散会的人群中飞来窜去。

参加会议的人们浩浩荡荡地涌到了北山脚下。立时,就把那两截石碑和那块碑座围了个水泄不通。有几个人还装模作样地试图认读碑文。辨识了半天,没有能读出顺溜句子的。他们便面红耳赤地围观着,一个劲儿地“啧啧”称奇。

木老爷子腿脚慢,被人群远远地撇在了后面。木总和木琴只得左右搀扶着,陪他慢慢走。

到了跟前,众人知道他俩是城里人,自然见识广,学问大,就自动让出了一条道。让木老爷子爷俩去辨识。

木老爷子仔细端详着这三块石头,又掏出了老花镜戴上,俯身闷头辨读着碑文。木总也凑上前来,帮衬着辨读。过了半晌儿,木老爷子才抬起头,摘下老花镜,使劲儿地揉着有些酸疼的眼睛。他对身边同样也在盯看碑文的杨贤德说道,好像是明朝时立的石碑,也可能是清朝的。从碑文磨损的程度看,立碑的时间很久远,应该是明朝的。

杨贤德疑惑地问道,你咋知晓的。

第八章 对峙,或纷争6)

木老爷子回道,这碑文的落款有一个“治”字。前一个辩不清,应该是立碑时的朝代年号。明朝时有“弘治”,清朝时有“顺治”、“同治”,这得请专业人员来鉴定。还要通过碑文内容,综合确定碑石的来历和意图。粗看碑文的内容,应该是一座民间集资修建庙宇的功德碑。后面列出的这些人名,就是捐赠钱粮的善人信士了。

杨贤德一听,眼里立时放出了贼亮的光芒来。他说道,谢谢木老先生呀。又对木琴吩咐道,这碑石,谁也不准乱摸乱动,派几个放心的人手看管起来。我这就安排人去县里,请专家来鉴定。鉴定之前,这碑石要是出了一丁点儿的闪失,我可要拿你试问哦。

木琴也觉出这石碑有些来历,事关重大。她忙说道,放心吧,我会看管好的。

这时,振书凑上来,自告奋勇地要负责看管。杨贤德点头同意,说这石碑是你先挖掘出来的,功劳一件呢。就由你来看护,比别人都放心。他又挥手驱散了围观的人群,说该干啥都干啥去,赶紧回去落实会议精神。等鉴定结果出来了,我再通报给你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