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么些年了,他拐弯抹角的也打听了不少的事儿,怎么就没有听说过自家二叔和什么姓梅的人家有来往,按照原著中说的,这梅家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啊!起先是贫寒人家,什么都没有,还是薛诚看着梅家的那个当爹的学问不错,这才帮助了一二,借了些银两让他能继续科考,而人家梅老爷呢!则是用娃娃亲,把自己儿子给卖出去,表示出了两家结为姻亲,永世交好的意图,表示出感谢,这个在这个时代来说那是很正常的,一个有钱,一个有才,两家人家接了亲,以后说不得就能共同发展了,可是不想没有多久,这薛诚就没了,薛家也开始没落了,而另一边梅家却上去了,不说别的,人家梅老爷就成了翰林了,翰林这个官职最是清贵,梅家一来是想着薛家的没落,没有了利用价值,二来是不想让人知道他借钱,卖儿子才能顺利科考,三来可能是这个时候突然读书人的性子发作,又嫌弃薛家有铜臭了,更或者,还有第四点,这梅翰林也看出了这些老牌子世家被皇帝放弃,甚至是想要开刀的可能,所以利索的把这娃娃亲的事儿给抛开了。
你说没有明说?想想,若是真的正紧的当着亲家的,那么也不会出先薛蝌带着妹妹到京城发嫁,结果人家梅家已经外放的结果了,谁家亲戚外放会不通知人的?谁家闺女十三四就急吼吼的赶着要送嫁的?所以这很明显,那就是梅家不想守约了,所以偷溜了,想着先耽搁着,等着这薛家姑娘不能等了,也就不了了之了,还有一个就是薛家也得到了消息了,所以薛蝌也急了,生怕让妹妹背上什么不好的名声,所以急着把人带到了京城,想靠着薛蟠他们住在荣府的名头,借着荣府的势力,把这婚事给坐定了。
当然这是同人里说的大概的可能,而那些什么判词,什么线索里,也有;不在梅边在柳边‘这样含糊的说法,或许别人会想着梅家的不容易,或者用梅家的角度来看这婚事的不合理之处,帮着梅家说话,可是对于薛蟠来说,他是薛家人,天然的就站在薛家这一边,在一个,不管到底是不是吧!薛蟠都觉得定亲悔婚这样的事儿上,女子永远是吃亏的一方。更不用说这吃亏的是自己的堂妹了。那更是不能接受。
只是在不能接受,他也没有什么方法要折腾梅家,因为现在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梅家也不能说有多大的恶事,他也不能下什么黑手,提前做些什么,所以薛蟠认为这样的人家,最好处理的方式就是不见,不理,不看,彻底的和他们拉开距离这才是最好的法子。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可是如今他一心不想着招惹的人,自己先找上门了,薛蟠还能不看清梅家那是什么心思?说白了就是个庸俗势利的小人,看着薛家如今的光景,蒸蒸日上,还有世家的底蕴,怎么看怎么都是一派兴旺的迹象,所以这就自己贴上来了,凡是啊!这贴上门的都不会受到重视,所以就是薛诚认为这梅老爷很有些才学,可对于梅家提出的娃娃亲,也不怎么在意了。
薛诚不是傻子,他心里很清楚,自家到底是分出来的,不比自家大哥家是嫡支,以后给孩子说亲也可能要低一些,可就是这样他心里也有些想法的,怎么也要找个书香人家不是,人品,家境也要好些不是!就梅家,那破屋三间的样子,怎么能行!
莫不是以后一家子都靠自家闺女的嫁妆过日子?当然他也知道梅老爷这学问,考上是肯定的,就看什么时候了,可是这一家子连个考试的费用都拿不出来,难不成,这是准备从定亲开始,他们梅家一家子都要自己家养着?那到底是他家嫁闺女,还是招上门女婿?
就算是他真的不介意,给了梅家银子,让他们家也发达了,可是这借着亲家的银子发达起来的梅家,以后会不会因为这些难以启齿的事儿,对着自家闺女芥蒂起来?更甚者,为了让这贫寒时的不得意不会被人知道,而对着自家闺女百般的折腾?
如今的薛诚可不是那个四处行商,家产不多的二老爷了,他在金陵待着,帮着自家大哥管着大大小小的生意,还帮着管着族学,这么些年下来,对于人心,对于等级,对于这些寒门学子的心思,那是比着原著不知道明白了多少倍!更别说他还有个机灵到了诡异的侄子,无意中让他知道了好几起寒门士子发达后恩将仇报的例子。没法子,贫寒人家,乍然富贵的,很少有人能保持原本的心性!这都是人性啊!
所以说如今的薛诚薛二老爷,虽然依然喜欢读书人,喜欢救济别人,可是对于这样一眼就能看出目的的人,已经敬谢不敏了。他有钱不假,可是他情愿用这个钱把孩子们从小养起,像是那些孤儿,那些依附在族学的十岁以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养了才不用担心他们恩将仇报。至于大人?最多给几个钱,什么定亲,什么结交,那还是算了吧!升米恩,斗米仇的,谁也不想不是!
所以在这里,在这个时空,梅家老爷依然得到了薛诚的赞助,不过也就是给了二百两银子,至于什么结娃娃亲?人家薛诚说了,他们总要长幼有序,到底薛家长房的薛蟠他们兄妹还没有定亲呢,他家这当弟弟妹妹的,也不好抢先。这就算是委婉的拒绝了。
人真的不能不说是极其复杂的生物,这梅家老爷听到薛诚的话,心里一阵的羞愤,只觉得这是薛诚他们看不起自家,觉得自家配不上他们家的姑娘,心下生恨了,还唾弃薛诚这一辈子也就是个秀才到头了,只怕一辈子也别想当举人了。转身就走,当然走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了吧银子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