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位曾在网上求助的父亲:
自己初二的儿子经常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他就经常半夜去逮,每次抢到儿子的手机,他都开始给儿子讲道理:
“我不是给你说过了吗?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
把学习搞好了,你才有资格玩手机,自律才会有自由。。。。。。”
每次儿子都是不耐烦的看着父亲,然后拿被子把头一蒙,根本就不听父亲把话说完。
这时候的父亲就一把掀开儿子的被子,继续灌输道理。
以前,儿子还能听一听,敷衍两句,结果这次儿子直接发飙了:
“有完没完,我凭什么听你的?”
这位父亲愣住了,骂骂咧咧地走出了房间。
到了第二天,儿子干脆连学都不上了,开始跟父亲冷战。
这位父亲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用的是很温和的教育方式,也没有暴力管教,怎么却反而“越管越反”了?
就是因为,到了青春期,孩子对于“我”的概念越来越强烈,渴望独立和自由。
如果家长还是反复唠叨、肆意指责,孩子积压已久的情绪就会变本加厉地爆发出来。
所以,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你仍然像以往一样,频频向孩子发号施令,期待他按照你的想法发展,那么孩子只会用叛逆行为来向你说“不”。
图片
图片
父母学会这一招
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那我们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就真的无计可施了吗?
其实不然。
清华附中前任校长王殿军曾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家长要“多做饭,少说话”。
就是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要做的,就是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多做饭,把饭做好一点,少说话。
有问题就求助于老师和他的同学,而不是试着改变孩子。
作者@明前茶,曾讲过一个“割漆人教子”的故事。
割漆人老郑的儿子从上了高中后就开始厌学,大伙本以为老郑会把儿子毒打一顿,谁曾想他却跟儿子许诺:
“你若是能跟我当一个月的割漆工,剩下的书不念也罢。”
儿子听了之后,立马答应,跳下床磨割漆刀去了。
妻子郑嫂不放心,悄悄跟老郑抱怨他把孩子都带野了。
但老郑却淡定地说:“孩子马上要高三了,打游戏打得黑白颠倒,如果他能跟我熬下来,也算是成人了。”
第二天,两人凌晨4点半就进山割漆了,结果还不到下午,儿子就累得浑身酸痛。
这天晚上,当他回家时,发现母亲早早做好了一桌子美味等着他,并未说只言片语。
对着这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儿子不禁眼眶发热。
从此,儿子带着他从前视如寇仇的课本,决定返回课堂好好读书。
几年后,儿子顺利考上大学找了份好工作,把老两口接到了城里生活。
老郑夫妻无疑是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