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多尔衮是谁 > 第15部分(第3页)

第15部分(第3页)

为什么我要说原因在于多尔衮呢?历史上记载,多尔衮长得虽然很英俊,但是从小人就比较消瘦,三十岁左右就经常病。

得病的原因,根据他自己说,是由于在1640年松锦大战前后费心造成的。

至于病症,历史上记载他是“怔忡之症”、“风疾”和“咯血症”。

什么是“怔忡之症”呢?中医上讲的“怔忡之症”指的是西医上说的心血管方面的病。分为以下几种:病毒性心肌炎、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下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等。

“风疾”就是我们现在中医所说的中风,西医分为以下几种: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等。

“咯血”,是中医上的说法,西医分为以下几种:肺结核引起的咯血、支气管扩张症引起的咯血、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咯血等等。

由此看来,多尔衮的病还是比较严重的。

既然多尔衮一直有病,那么,东莪这个孩子是怎么来的呢?

巧了,他惟一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女儿则恰恰是在此之前的1639年前后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出生的。

而此后的多尔衮再也没有过自己的孩子,这是当时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

由于多尔衮一直没有自己的儿子,而他的弟弟多铎有八个儿子,所以多尔衮后来就把多铎的五子多尔博过继了过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孝庄皇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她知道,她与多尔衮的接触是很安全的。再怎么接触也不会产生那种让她突然怀孕、让朝廷尴尬的现象。

因此,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两个人之间,应该早就有更加密切的接触了!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两个人,毕竟一个是英雄,一个是美人!他们之间出现点色彩,当时的人们还是很容易接受的。所以,才有了前面我们所讲到的多尔衮与大学士范文程的密议定计,才有了众位大臣的附从此议。

野史上记载的太后下嫁盛况

前面我们讲到了野史上记载的多尔衮巧妙求婚的情况!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众位大臣的想法。

在中国人的心中,宁拆千座庙,不破一门婚!面对着这样一段大好姻缘,谁还敢说出个不字呀。所以,他们也顾不得宋明以来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了,纷纷随声附和。史官也大书特书曰:“皇太后下嫁摄政王。群臣上贺表。”

相传婚礼之盛,为从来大婚所未有。京师除一二自命清流者外,多传为佳话,同瞻盛典。当时又有恩诏宣示天下,也系汉人手笔,其略曰:

“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周室懿亲,元勋贵胄,其身份容貌,皆为国中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

孝庄皇太后下嫁给了睿亲王多尔衮,肯定会给包括顺治小皇帝在内的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带来巨大的影响。多尔衮会如何对待顺治小皇帝?顺治小皇帝又会如何看待自己曾经的叔叔、现在的继父多尔衮?顺治小皇帝又会如何看待自己的母亲孝庄皇太后?自认为得到了孝庄皇太后全力以赴支持的多尔衮又会如何对待他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兄弟?而这些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呢?

第二十三讲 多尔衮之死

首先,我们还得从多尔衮与顺治小皇帝的结怨谈起。

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恶化,为什么会恶化?我们在不谈他与多尔衮、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前,我们先简单地浏览一下中国历史。您看看,中国历史,从周到清,那么多的摄政王,哪一个摄政王有好下场?所以,我们不谈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就知道,多尔衮的结局一定是悲剧性的。

多尔衮何许人也,他能跟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周公相比吗?堂堂周公摄政,让周成王憋得三个月不说一句话,不敢说话,不敢出家门,生怕人家误会他要篡权,要怎么样。多尔衮熟读汉家的书,他会不清楚吗?他太清楚自己作为摄政王将来的下场会是什么。他要避免这种下场出现,他要改变历史对于摄政王的结局。所以,他对于顺治小皇帝做的,是仁至义尽。他也非常清楚,一旦孝庄皇太后下嫁给多尔衮的话,那给孝庄皇太后带来的结局将会是什么,他太清楚,万历小皇帝是如何对付张居正的?

根据《明史》记载,万历小皇帝十岁继位,由于皇太后极为信任张居正,所以把所有的大权交给张居正。张居正对于十岁的万历小皇帝的教育,从知识层面上,是全面、系统的,从管理层面上,是管教严格的。但是,正是他的全面、系统、严格的管教,造成了小皇帝的叛逆心理。十年以后,张居正一死,万历小皇帝马上不顾自己母亲的一切教诲,立即扒坟掘墓,锉骨扬灰,这就是他对于张居正的报复。不仅如此,拒绝上朝,拒绝批改文件,拒绝一切,没有他,没有张居正教育的这个高徒,明朝恐怕还不致于灭亡得那么快。

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多尔衮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规定从孝庄皇太后开始,严格执行后宫不得干政的制度,从孝庄皇太后开始,一直到慈禧太后之前,清朝所有的后宫都很好地坚持了这个制度。只要一当皇帝,只要你的孩子一当皇帝,你就离你的孩子远远的。所有妃子养的孩子,都得领到皇后那儿去教育。皇后的孩子皇后不能教育,离开你的母亲,断绝你们之间的往来。你对他没有感情,没有太多的感情,所以到最后你爱不起来他,也恨不起来他,因为这是规矩。这就是我们讲顺治他经常见不到孝庄皇太后,当了皇帝倒见不着太后。

第二,在对于顺治小皇帝的教育问题上,采取顺其自然的办法。什么叫顺其自然呢?这里的顺其自然,是指第一,在学习满汉两种语言的问题上,先学哪个,后学哪个?还是两个并重?谁留的作业多?是满文师傅留的作业多,还是汉文师傅留的作业多,重点学习哪个?多尔衮自己不是教育家,他只能凭自己的直觉,给顺治小皇帝做一个简单的决策。他还在关外,就给五岁的顺治小皇帝请了五个师傅,三个满人,两个汉人,五个人进行教育。既然我不能拿主意,那就顺着小孩的便吧,小孩爱学什么学什么,那您说您要是顺治小皇帝的话,您是满洲人,您肯定先学满文,然后您再学汉文。小孩谁不喜欢玩儿啊,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肯定先学骑马、射箭。所以他就开始学习这些。

入关以后,他又继续对顺治小皇帝进行教育,又派了新的师傅。结果,小皇上不满意。顺治皇帝在成人以后,经常埋怨人家多尔衮,说我的叔叔摄政王,就怕我学习好,不给我派师傅,天天让我玩儿。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您想一想,顺治小皇帝的父亲,临终的遗言是什么?不能放弃满人的传统,一定要学会骑马射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