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晚明txt电子书 > 第120部分(第1页)

第120部分(第1页)

陈廷栋兀自气愤,继续大声道:“自五胡乱华,晋室衣冠南渡,后又安史之乱,宋室南迁,江南人文荟萃,已为我华夏正朔,未想亡于北方胡虏,遍地腥膻,我堂皇汉人不感羞耻乎,它便万万舟船,于我何益。”…;

他的声调突然又提高许多,“每思崖山,老子便对胡虏恨之切骨,幸得我朝太祖起于江淮,驱逐鞑虏,竟北伐之功,只某恨生不逢时,不能亲见我汉家金戈铁马收复燕云,此一憾也。是以建奴虽为癣疥之疾,某也要散尽家财,一死以抗之。”

陈新转头看看陈廷栋,依稀可以见到他咬牙切齿的样子,这是个以文化自傲却又不修边幅的人,以他的脾气,绝不会作亡国奴,可以想见原本历史上崇祯十七年后,铁定是死在江南的某次抗清起义中。

陈廷栋的音调降下来,看着海岸的方向,“我大明二百余年,江南又有今日之盛”

刘民有静静看着那团火光,没有说话。

陈新怕陈廷栋继续激动,转开话题问他道:“建庸,马上要进长江了,咱们在何处下船合适?”

“西去金陵,沿途处处有港口,若要近一些,金陵左近一百二十里自镇江到龙江遍布码头,随处都可停靠。”

宋闻贤插进来问道:“如此说来,南京附近是否河流很多?”

“宋兄一向在北地,怕是没见过这许多河,南京居东南之首,非是无因,除虎踞龙盘之形胜,附近水网密布亦是缘由之一,国初修浚各处河道港口,更添便利,江东门、凤仪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各门外不远便有港口,稍远些又有大胜港,其他河道上还有板桥镇、秣陵镇等处港口,左近汇集河道十余条,湖广、江西、南直、浙江万舟云趋,是以自古都会得水利者宜无如金陵,。”

周来福这次啧啧叹道:“到时一定要去好好看看。”

陈新在一边笑道:“有得你看的,咱们就在离南京最近的地方上岸。”

陈廷栋回道:“那便是江东门外的上新河,还有龙江关两处。”

此时接近天明,几人都不再回仓,在甲板随意聊天,到天亮后,海狗子等亲卫也来到甲板。傻和尚看着水面上往来的船帆,惊奇的道:“咦,咋船多了哩。”

宋闻贤转头调笑道:“胖和尚,这是长江了,自然比海上多些。”

“啥叫江?”

“大河。”

傻和尚摸着光光的脑袋,左右看了一圈,好半天才道:“娘哎。怎地河岸都看不到,有这么大的河哩。”

……

数日后,陈新带头走下船。身后的聂洪等人跟着下来,好奇的四处打量,码头上到处是温软的吴地口音。

这里叫龙潭。江对面不远就是扬州府的瓜埠,也就是南京附近长江上两个重要渡口之一的瓜洲渡,那里也有进入大运河的航道之一,从湖广和江西顺流而下的漕船有部分从此处入运河。

他们停靠龙潭后,江上一直是逆风,此处离南京已经很近,陈新也不想耽搁,留下沙船,让他们在龙潭买一批南货后直接回威海,在龙潭休息一夜。第二日雇了马车向南京赶去。

几辆马车离开龙潭后,沿途景色慢慢变化,两侧农田中植满桑树和棉花,八月正在长江中下游棉花的开花季节,棉田中布满繁星一般的白色花朵。桑树林中无数的农人正在采摘桑叶,在这些经济作物中夹杂着少量的稻田。这几样主要的农作物之外,又见缝插针的在田埂等处种了许多水果,最多的是橘子,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也到了成熟季节。

沿途所见百姓大多衣衫不俗。而且路上行走的女子也比北方多,不少人还大胆的打量他们,或许是经济上宽裕,百姓看着比北方多了一种自信的神采。…;

刘民有、陈新、宋闻贤和陈廷栋坐一个车,刘民有看了一段,转头对陈廷栋问道:“建庸兄,为何江南种棉桑如此之多?”

陈廷栋摇头晃脑道:“应天附近还算少的,松江、湖州、嘉兴等地更有过之,江南得机枢之利,升斗小民以蚕桑丝绵得利,远超种田,是以人人舍本逐末,原本的产粮重地,如今自给尚不足十一,余者皆需湖广江西运来,每到两季收熟,各条河上粮船不绝于途。”

宋闻贤也道:“山东其他地区,实际也相差不多,刘先生未去过衮州和东昌,那里同样遍种棉花,得利确实远超麦粟,于一家一户一村一寨可如此,于我文登营上万百姓,却不可如此,北地今年愈加天旱少雨,饥荒一来,这棉花也吃不得,到时再仰食于商贾,非智者所为。”

刘民有点头道:“宋先生所说有理,是以分地之时都要求屯户必须种麦,对于套种的面积,亦有要求,免得那些农户钻空子。”

陈新静静听着几人说话,眼睛看着远处一个骑牛的牧童,他正在牛背上摇摇晃晃的唱歌,江南的牛比他想象的多,连行人也有不少骑牛和骑驴的,但江南的粮田之少,也让他很惊奇,原来所说的鱼米之乡,现在大多变成经济作物,江南丝和棉的销量很大,利润也比较高,种植和制造都有很大的附加值,市场的调节使得地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分化,便有了陈廷栋口中的江南人人舍本逐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