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烈笑了一下,继续道:“然后拿5万出来,注入咱们创作社,创作社不能只有我一个人拍片子,到时候进行剧本评选,谁赢了谁拿这个钱去拍片子。你们也试试吧!”
刘林他们都点了点头,都是学导演的,肯定都想做导演,没人愿意打一辈子下手。
苏烈继续道:“剩下十万,我准备注册一家工作室,为下一部片子做准备!”
刘林问道:“为什么不直接注册一家公司?”
苏烈笑道:“我们现在是学生,哪有时间来经营公司,再说了,我们也没什么项目,没必要搞那么大的摊子!”
工作室结构小,成员少,比公司运作灵活,没有过多条条框框的要求,从而使工作效率更高,因此很多导演都是以工作室的模式运作。
导演工作室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挂靠在公司的名下,例如冯小刚自己的冯小刚工作室,就是挂在华谊的旗下,电影的项目有华谊投资,电影的上映宣传由华谊负责,而冯小刚只需要负责电影的拍摄,这种合作模式导演比较省心,不用去操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另外一种,则是独立的工作室,完全靠单打独斗,比如贾樟柯的工作室。这种工作室自主性比较强,可以自由选择合作对象,这次我可以跟华谊合作,下次我可以跟博纳合作,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用按公司的要求来办。不过这样的工作室,虽然没有了捆绑在自己身上的诸多限制,但同时也没有了原本在公司之中能够轻松得到的宣传资源、公关资源等等。
这两种模式各有各的好处,关键在于自己的定位,根据需要来选择。
苏烈要做的是后一种工作室,他不想把自己捆绑在任何人身上,拍摄什么电影,怎么拍他都希望按自己想法的来,不希望有人指手画脚。
其实苏烈成立工作室就两个目的,让张卫国这种打他主意的断了念想,同时在合作的时候大家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合作,更加规范,一切按合同来。
听完苏烈的说明,四人明白苏烈的意图了,他们相当支持。
邹波道:“既然成立工作室,总得有个名字吧?”
苏烈就道:“大家都想想,争取想一个好名字!”
刘林沉吟道:“我们现在在京城,我们拍出来的电影肯定会火,要不就叫京城hot,京城热,你们觉得怎么样?”
苏烈差点没喷出一口老血来,等一两年日本的东京热出来了,一个东京热,一个京城热,人家还以为我们是毛片工作室呢!他赶紧摆手:“俗,太俗了,坚决不能要这种俗气的名字!”
邹波从来不会放过打击刘林的机会:“俗也就罢了,关键京城两个字格局太小,难道除了京城就不热了吗?”
刘林就道:“有道理,那就叫地球热,宇宙热!”
难不成你还想拍大战外星人的毛片?宇宙热都来了!
苏烈实在受不了这货了:“热你个头,不准在提热字!”
邹波想了一下道:“叫加勒比怎么样?我们就像那加勒比上乘风破浪的海盗,整个电影世界任我翱翔!”
苏烈真的要疯了,这两个货不去日本发展真是浪费了,想的全是毛片公司的名字。
在这之后不断出现各种奇葩的名字,什么威震天、霸天虎,什么骑兵电影、啄木鸟,什么洪兴、东兴,乱七八糟的一堆。
一番讨论下来,最终唐宁提出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名字——造梦人。
大家都觉得这么名字不错,光影交错的电影在创造更多精彩故事的同时,也在编织着更多人的脑海中的梦想,一个个电影导演,都是造梦领域的大师,都是造梦人。
名字有了,还需要去注册。这些事情就交给陈子云了,他是京城人,找熟人办手续比较快。
接下来,讨论的重心回到了电影本身,成立工作室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电影的操作。
唐宁道:“我们先看剧本吧,然后开始进行筹备工作。”
苏烈笑摇头道:“剧本现在还没好,我还没想好拍什么。”
众人都觉得奇怪:“暑假的时候你不是说剧本已经写好了吗?”
苏烈摊开双手道:“暑假确实写了一个短片的剧本,说实话那时候我还是小看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响力,我以为《信号》只能勉强回本,没想到在威尼斯的时候好几个海外投资人想给我投资,北野武直接说给我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