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十四年春,兼任河北采访处置使的陆善以范阳节度使判官严高清为常山太守。
同年,苏荷抵达九原后,与父兄开始商议陆善造反之事,此时,天下人皆知陆善造反,唯有皇帝不信。
作为汉人武将,功勋卓著的苏仪对于天子重用胡将,而自己却因奸人排挤,一直不受重用所不满,为此,苏仪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抑郁不得志。
直到太子李怏的巡视,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然而这一晃,便是五年过去了,而今等来的,却是即将天下大乱的消息,乱世需要倚靠武将,然而如此一来,天下百姓就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己的族人也会遭受波及,一时间,苏仪不知是该喜,还是忧。
但对于苏荷所转告的雍王所说的话,苏仪为之坚信,并听从。
在之后的几个月中,九原郡不断张贴出告示,将消息散步诸郡,朔方有九原郡带头,收容天下流民,凡无家可归者,皆可入九原,并设置粥棚救济。
塞外荒漠一直都是地多人少,当苏仪的消息传出时,便有关中大量流民涌入。
在雍王李忱的提醒之下,曾万福将产业南迁,这些年来,借助苏荷嫁入皇家的势力,曾万福积累了大量财富,甚至还与长安首富王元宝结交,合伙做起了生意。
当年的赠画,也让李忱与王元宝以及钱启相交,钱启今已入仕,而王元宝的财富也越积越多,作为一个聪明的商人,王元宝的眼睛也是极为锐利的。
之所以与曾万福一同合作,不是因为曾万福这几年在商行的影响,而是他知道曾万福的背后站着雍王。
于是九原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大量的人口、粮食。
而为避开嫌疑,在收容流民之前,苏仪就写了一份奏疏通过进奏院上至朝廷。
其内容便是苏仪见到关中饿死的饥民太多,而九原人少,希望得到朝廷的许可,让九原郡收容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
有关饥荒的奏疏自然被张国忠所拦截,忙于与陆善对峙的张国忠,正愁无法安置这些流民,如今有人愿意接下这烂摊子,又怎会不允许呢,于是他假借朝廷与天子的口气,不仅批准了此事,还夸赞苏仪的为朝廷分忧的忠诚。
天圣十四年二月,已过甲子之年的河西节度使哥舒撼忽然在治地染上风疾,皇帝遂特旨让其回京修养,并安排太医视诊。
哥舒撼患病,最急切的,还是一直扶持与保举他的张国忠。
而回到范阳的河东节度使陆善,竟也开始称病不见人,并派遣自己的使副将贺万年赴京入奏,以自己是胡人为由,无法让汉将服众,让他们完全听命,如此一来,便会导致延误战机,于是请求让自己麾下蕃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
而对陆善深信不疑的皇帝得知后,当即就命中书起草敕命,又命吏部给蕃将告身。
——政事堂——
张国忠为中书令,当他接到皇帝的命令后,自然是不乐意的,可又不敢忤逆皇帝,于是将消息告知了左相卫素。
当卫素得知皇帝欲下敕命给告身,答应陆善以番代汉之举后,愤怒的将笔折断,并与张国忠商议道:“陆善自担任三镇节度使以来,久有异志,如今又请以蕃将代汉将,其反意已明,明日老夫要入宫进谏圣人,如果圣人不肯听,还请右相继续谏言。”
张国忠点头,并道:“你我一同入谏,圣人定会听从。”
翌日,右相张国忠与左相卫素入宫面圣,然而在紫宸殿的门口等了许久,也不见皇帝的身影。
无奈,张国忠只得贿赂皇帝身侧的宦官,“边将军,我等有急事要面见圣人,还望将军通融。”
只见张国忠将一包珠宝塞到了监门将军边令承手中。
“二位相公请稍等片刻,小人这就去通报圣人。”
收到了好处后,宦官的办事效率也高了不少,没过多久皇帝便召见了二人。
正因皇帝知道他们的来意,所以才不想见他们,“吾知道二位卿是对朕的敕命有疑惑,怀疑陆善有反心是吗?”
怀疑二字说出,左相卫素当即炸了,他遂道:“陆善一人担任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手握十八万大军,而今不断向圣人索要官职、封赏,一人集军政、马政大权,如今还要让蕃将代替汉将,番将都听从他的命令,他便能够彻底掌握那十八万大军,难道他的野心还不够明显吗?圣人,这是李唐的江山,汉家的土地,绝不能让一个胡人独揽大权,不能让其以蕃将代汉将。”
卫素的言语有些激烈,惹得皇帝很是不悦,“你是在指责朕,识人不明,断送了汉家江山吗?”
卫素见皇帝发怒,当即持笏下跪,“臣不敢。”
“那你们入见,为的什么?”
皇帝又问道,说话间还撇了一眼张国忠。
张国忠吓得连忙与卫素一同跪伏,卫素又使眼色张国忠,然而张国忠却因为害怕以及知道皇帝的脾气,于是不敢复谏,卫素只好叩首又道:“圣人,天下皆知陆善将要造反…”
“天下人如果都知道陆善要造反,为何只有你们两个宰相来禀报朕呢?”
皇帝打断了卫素的话,“难道不是因为你们忌惮朕宠信陆善吗,你叫朕如何相信呢。”
“去年,朕派人以珍果赐陆善的名义,借机观察陆善在范阳的情况,卿也听到了使臣回来禀报的话。”
皇帝又道。“朕推心置腹对待陆善,就像对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如此厚爱,他必无异志,东北的奚人与契丹部族势力强大,除之不尽,非陆善镇遏不可,这件事朕自会考量,卿等无需多虑。”
在卫素的刺激下,皇帝竟答应了陆善以蕃将代汉将的要求,并将太子李怏的女儿嫁给了陆善的长子陆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