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来不及说要他趁早放弃,徒宥昊一眼扫过来,明明还带着颓唐之色,可眼底的坚决却是如斯明显,只听他斩钉截铁道:“此一生,叫我放弃贾瑚?断无可能!”
韩昹立在原地,久久,也只能长叹摇头。
这都是孽啊!
韩昹离开的时候,徒宥昊起身要送,但显然,他怕他强作精神,所以一定不肯,徒宥昊无法,也就随了他。等人走后,满室寂静,徒宥昊看着摊在桌上的图纸,那些他特别标注过的地方,每一个细节,都是他喜爱的,贾瑚喜爱的,是他一点一点整理出来,细心安排好的……
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想到日后贾瑚就要有个名正言顺的未婚妻,徒宥昊只能在这里,靠着这些事来打发时间,安慰自己,最少最少,他还能把以后的宅子,布置成贾瑚喜欢的,等他来做客,还能博他一笑。
如斯的卑微啊。徒宥昊低笑一声,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可怜了。喜欢谁不好,却偏偏,给自己挑了最难走的那一条路。
可是就此放弃?徒宥昊做不到。
他布了那么久的局,只为了最后虏获那个人,又怎么可以,因为中途的一点点伤痛小事,就此放弃?
散播出自己和贾瑚之间的事,是徒宥昊早早就考虑好所有后果之后才做出的一个决定。诚然,这会损害他和贾瑚之间的声誉,旁人会说他们到底年轻,热血上头,做事冲动了些。可这么一点点的后果,对比他可以收获的,完全不值一提。
哪怕是在宫里,他也知道,荣国府下聘前,贾瑚曾专门走了一趟顾家。按理来说,两家都要议亲了,当事人不该避讳着点吗?怎么还要特意登门拜访?只有一个可能,顾家因为那些传言,对贾瑚心生芥蒂了。当然,男人风流韵事只是小毛病,顾家最终还是会原谅贾瑚,结成这桩婚事的。索性,徒宥昊一开始也没打算破坏这桩婚约,他针对的,是顾家小姐。
徒宥昊是在后宫长大的,这里最多的,除了不完整的太监之外,就是宫女,对于女子的心思,他不敢说很懂,却也了解几分。怀春少女心思敏感,对未来的良人总是期望多多。贾瑚本是无可挑剔的如意郎君人选,可惜经过这次流言,顾家小姐心里,怕是难以去掉一个疙瘩了。
最初的印象破坏了,日后相处起来,便不会那么融洽。
徒宥昊要的就是这点。
贾瑚要娶妻他没有办法阻止,但他总要想办法破坏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总不能让他眼睁睁看着他们举案齐眉不是?
手段不能不说卑劣,可徒宥昊不后悔。贾瑚是他这辈子的劫,除了他,他别想爱上任何人!谁都不行!
为此,哪怕下地狱,徒宥昊也认了!
“不过倒是没想到,还有个意外之喜……”徒宥昊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双眼眯了起来。要是贾瑚韩昹在这里,准保就要嘀咕,他这是又要算计谁了?!
197
197、第一百九十七章 。。。
江南的风波闹得越来越大;隐隐的;竟似要暴起民愤了。本来就是骇人听闻的民杀官这样的大事;一步步走到如今;牵扯出了一箩筐的贪腐官员,甚至隐隐整个江南官场都被牵连上了。为了朝廷颜面,朝堂上下本是一致决定;要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追究首恶。谁知那判处刺杀者斩首之刑的消息传到当地;竟引起暴动。这下,事情便开始棘手起来。
朝中众人不由暗自查问;若当地百姓果然安居乐业,人人生活安康富足;为什么会对一个刺杀官员大逆不道的罪犯感觉同情?甚至感同身受;因为他,甚至都敢跟官府反抗?
所有人都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口,但是心底却都清楚,若是日子真的过得好,定没有人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却帮助一个犯人的。
这些,大臣们心底有数,皇帝,自然也是清楚明白的紧的。
江南是朝廷的钱袋子粮仓,万万不能有失。官场贪腐之风皇帝自然有所耳闻,但只要不闹出事来,这种屡禁不止的事,皇帝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可闹出民愤?皇帝暗自筹谋,江南官场,合该好好整顿整顿了。
可决心下来,皇帝又犯了难。
派谁去办这次的差事呢?
都说官官相护,这朝堂上的官员,同年、姻亲、师生,各种关系陈杂,利益关系可以拉起一票人来,再加上各自政见,江南那块儿自来又是各种势力集聚的地方,皇帝心里也没底,要是派了存心捣乱,生怕事情闹得还不够的大的去,江南那边怕要更乱起来。可要派了那存心袒护的去,事情虽然可以压下来,但这群昏聩之人,搞得江南如此混乱,岂能不重罚?非如此,不能安民心啊。
说穿了,皇帝也不是痴人,这次看着朝堂上上蹿下跳的朝臣,私下情绪激昂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皇帝看得明白,不说京里重臣多少跟江南那边扯上关系,就是自己两个儿子,年纪大了,想的也多了,未尝就不是想要借机把自己的手伸到江南去。
对此,皇帝怒在心头,偏、什么办法都没有。
既是他富有四海,唯独不能控制的,就是人心。
皇帝把朝中适合办此差事的大臣扒拉了一遍,有能力应付此时的倒也有几个,只是身份却不够,身份够了的,却又有诸多忌讳。皇帝愁得连着几天脸色都不好,最后还是孔端提醒了他:“既如此,莫不如多派个人去,钦差巡抚,多上一两个人,正好人多好办事,遇到事,也能有商有量!”
皇帝细细一想,可不是如此?正好刑部侍郎尤显中办事精干,为人端方,身处正三品,做个钦差倒也够了。至于再派一个压着江南那帮牛鬼蛇神,身份最少还要再高些。若是皇族中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可等皇帝把宗室营里稍微数得上号的人物拿出来一个个仔细推敲了遍,却发现,真正可以放心用的,也没有几个。原因差不多跟那些朝臣一样,要不,就是利益纠葛的太多,要不,就是身份不够。
还是那天晚上皇后在他跟前旁敲侧击地说,三皇子年岁也一日日大了,婚事都定了下来,只等着到日子大婚就好,这么大人,也合该半点差事,每天只是去各个衙门走走看看,去朝堂傻站着听,多丢皇子的脸面啊,话里话外的都在请求皇帝给三皇子安排个正式差事,皇帝这才猛然回过神来,对了,自己膝下,可不是还有个四皇子,身份够贵重,却泯然众人,没有跟任何江南任何利益关系扯上的边的吗?
跟皇后大皇子不亲近,跟淑贵妃二皇子之间还算亲近一点,年轻轻,看着也是安分守己的,就算去了江南,也不会起什么歪心思。
横竖他也只是派徒宥昊去江南镇场,镇镇那边的那群牛鬼蛇神,正经事自有尤显中帮着办理,也不用担心徒宥昊年纪轻轻不住事……
皇帝越想越觉得自己这注意好,诚如皇后所说,孩子大了,可不是要领差事了?快要大婚的人了,还没个正经差事,天天听证到处跑,半句话插不上算怎么回事?让老四去江南,也是自己给他的一个机会了。
皇帝回头再去问了一下亲信大臣意见,大家倒是都没反对。这些日子徒宥昊听政时候的表现还是挺不错的,在各个衙门问事时也没有仗势欺人,虽不是礼贤下士,还端着几分态度,可就是这样才叫人放心呢,夺嫡的惨烈,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搀和进去的。礼贤下士那是拉拢人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