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汉帝国风云录评价 > 煮酒论史篇 千古之谜传国玉玺(第2页)

煮酒论史篇 千古之谜传国玉玺(第2页)

公元1126年,靖康之乱后,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也被大金国掠走,不知所踪。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传国玺忽现于市,伯颜命人购得,玺入大元。伯颜曾将元帝国从各处收缴来的历代印玺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建大明。大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达入漠北,追击遁逃的蒙古朝廷,以期得到传国玺,这是历史上最后的有关传国玺的记载,最终还是空手而返。

至此,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风风雨雨的传国玺就此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另: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两者不同,一般指第一种说法。

另:北宋哲宗时所得的传国玺当时便有人怀疑是章惇、蔡京造假的。

明清两代也时有假玺出现。明孝宗曾获过所谓的传国玺,孝宗皇帝当时就认为是假的;清初时,宫内藏有三十九方各色御玺,其中一方被认为是秦制传国玺,公元1746年,经乾隆皇帝钦定,证实是仿刻赝品。1924年11月,末代皇帝博仪被逐出宫时,张壁、鹿钟麟等人仍在追索着传国玉玺。

“辽史”记为“大魏受汉传国之宝”,我以为应该是“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唐武则天时改“玺”为“宝”,应该是那时代改的。

“宋史”记:“宝。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或多亡失。”又:“魏本纪”中曾记录在一座毁坏的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补充:(天子六玺)

天子六玺:文曰“皇帝行玺”,封常行诏敕则用之。“皇帝之玺”,赐诸王书

则用之。“皇帝信玺”,下铜兽符,发诸州征镇兵,下竹使符,拜代征召诸州刺史,

则用之。并白玉为之,方一寸二分,螭兽钮。“天子行玺”,封拜外国则用之。

“天子之玺”,赐诸外国书则用之。“天子信玺”,发兵外国,若征召外国,及有

事鬼神,则用之。并黄金为之,方一寸二分,螭兽钮。又有传国玺,白玉为之,方

四寸,螭兽钮,上交五蟠螭,隐起鸟篆书。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凡八字。

在六玺外,唯封禅以封石函。又有督摄万机印一钮,以木为之,长一尺二寸,广二

寸五分。背上为鼻钮,钮长九寸,厚一寸,广七分。腹下隐起篆书为“督摄万机”,

凡四字。此印常在内,唯以印籍缝。用则左户郎中、度支尚书奏取,印讫输内。

工具箱

【·原创:国胜2004-12-1023:06】

“和氏璧”传递1600余年,实为举世所罕见。历代许多学者都想搞清其面目,并作了艰辛探索。1921年,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中分析,它应是一种珍稀的具有碧绿、洁白闪光的拉长石。2001年,在“中国观赏石博览会”上,展出地质学家、宝玉石和观赏石专家袁奎荣以变彩拉长石复制的“和氏璧”(见图)。

工具箱

【·原创:国胜2004-12-1023:08】

上图是魏玺——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下图是元符所得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疑是后世伪托)

工具箱

【·原创:国胜2004-12-1023:18】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