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在 > 九五胡乱华第一枪 匈奴刘渊(第3页)

九五胡乱华第一枪 匈奴刘渊(第3页)

这时候刘渊挺身而出,大义凛然的说:“那帮乌合之众,让我回去召集匈奴五部人马,分分钟搞定。你说你一个正经皇位继承人,总不能天天这么被打的抱头鼠窜吧,你听我的,先别回去洛阳送死,等我带人回来,给你安上隐形的翅膀,带你飞过绝望!”

司马颖同意了,暂时决定不回洛阳了。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岳阳楼!

我想,真实原因是,他不得不承认,他打不过司马家其他人,至少不能一口吞下其他诸王,又没有持久战的实力。他只能寄希望于刘渊。你说他没有怀疑过刘渊会一去不回吗,我觉得必然是怀疑过,但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在眼前这个匈奴人身上赌一赌,毕竟自己对他还有过救助之恩,他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同年,刘渊回到匈奴五部,一个叫“左国城”的地方,称“汉王”,一部另类的“吕梁英雄传”即将上演。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要称为“汉王”。刘渊觉得自己虽然是匈奴人,可是祖上世代跟汉朝通婚,自己身上是有刘邦家族一个X基因的。何况自己本来就姓刘,当然是刘邦后裔!外孙子也是孙子!

这就很搞笑了,东汉亡国八十多年后,跟大汉打了四百多年的匈奴人竟然跳出来说:“我给大汉续命!”

“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

你们当“汉”是自助餐的豆奶啊,只要手里拿着张“我也姓刘”的门票就可以无限续杯?

然而在那个时候,司马王朝这匹也曾朝气蓬勃的战马,在经过这十几年的疯马秀后,司马终于要成死马。百姓,所有民族的人民,都对朝廷失去了耐心。所以刘渊在短短二十天内,竟然召集了五万大军,影响力确实惊人。口号都不用喊,他一抬手,大家就跟着抄家伙上!

眼看这边刘渊越来越强大,僭越称王,司马家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司马腾派人来打,当然是铩羽而归。不要说是司马家的走狗,就算是司马家此时幡然悔悟,团结一心来打刘渊,胜败都未可知。

匈奴人横扫北方,走出山西,河东大部分都臣服,只将西晋朝廷压缩到洛阳长安一条夹缝中苟延残喘。南渡长江似乎是晋朝唯一的退路了,保住汉人最后的血脉。五胡不仅乱华,更是融入华夏,他们就像发春的孔雀,一个个都炸开了毛的向中原大地展现自己的民族魅力,寻求青山绿水,远离大漠黄沙。

这其中有一个归降刘渊的羯族奴隶,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叫做石勒。十六国的第二梯队已经陆续跟上。

同年,刘渊借壳上市,称帝,壳子就是“汉”,年号永凤,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太阳之子终成飞龙。

可多民族融合必然给中华大地带来分娩前的阵痛,刘渊只是一个开头,接下来一百三十多年的岁月,直到北魏拓跋氏脱颖而出统一北方,南边结束东晋的统治,进入宋齐梁陈的流水线,民族融合才告一段落。就连李世民的身体里都流着鲜卑的血液。所以所谓的“五胡乱华”对于中华民族究竟是劫是缘,很难说清了。

但是至少在刘渊称帝那时候,对于中原百姓来说一定是“劫”。他称帝后还不忘给当年的汉学老师崔游叫来自己的公司上班,可汉人崔游委婉的拒绝了他,九十多岁的高龄,就不过去碰瓷新企业了。主要是,丢不掉的偶像包袱,汉民族的骄傲。

刘渊在公元310年去世,当了六年皇帝。他在位期间只做一件事:打洛阳。

中国之所以叫中国,是因为汉人居中,称之为“国”。四周都是胡人,蛮夷。而中国的中心,就是洛阳。

洛阳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只有得到洛阳,匈奴人才能撕掉“叛乱”的标签,成为中华大地真正的主人。

刘渊不是不想打下来洛阳,实在是司马家此时已经是困兽之斗,八王之乱也经过终极PK,到最后只剩一人。你们打打外围我们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们都要夺房产了,这谁能不拼命?

刘渊求胜心切,关键时刻,找个神棍算了一卦,说他:岁在辛未,乃得洛阳,今晋气犹盛,大军不归,必败!

如果这一卦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算命的人确实有点东西。辛未年正是公元311年,而刘渊死于310年,也就是说,直到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天,他也没能将那个“汉”字大旗重新插到洛阳的城楼上。

刘渊一共有七个儿子,长子刘和继承大统。刘渊生前虽然以汉朝制度治理国家,但是倚仗的却是匈奴人组成的军队,所以朝廷的行事作风难免也都是匈奴习性居多。

他在的时候靠着说是权威也好,说是人格魅力也好,总之他能镇得住五部匈奴听从自己的号令。他死之前生怕不能完成“称霸全国”的梦想,赶紧给自己的儿子们都封王拜相,官衔给的一个比一个大。比如匈奴人的最高领袖的称呼:大单于,他便给了第四子刘聪。

刘和没他爸爸那么大人格魅力,所以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要给自己的弟弟们来个集体谋杀。只有将全部的权力,军队都控制在自己手里,这个皇帝做得才算有滋有味,不然自己见到弟弟刘聪,是应该按照汉人的礼节让他叩拜自己,还是按照匈奴人的礼节,自己先拜见大单于呢?

可是刘和被刘聪反杀了。大单于当然不能束手就擒,尤其在其他几个兄弟都先后被刘和成功杀害之后,刘聪已经没有退路了,想活命就得正当防卫乃至防卫过当。

然而刘和也好刘聪也好,他们都保留着匈奴人的劣根性,都有违背汉制或者说有违泱泱大国威严的两个通病:战后必烧杀抢掠;娶前任留下来的后宫团,通常是名义上的后妈!

刘聪跟父亲的单皇后传出宫廷秘闻,表面尊称单皇后为皇太后,实际两人不清不楚,他甚至封单皇太后的儿子刘乂为皇太弟。

这个女人是什么样的魅力,可见一斑。

军事上,刘聪不负众望,带领军队猛攻两京,还真的就在公元311年拿下了洛阳。之后便是对洛阳无休无止的屠杀,甚至包括蜀汉刘禅的全部儿子。

当年刘渊登基称帝,尊的先皇,正是刘禅。没想到自己死后一年,先皇的后人被自己的后人灭了个干净。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后攻打洛阳和长安的战争中,有两个人始终是这场战争的扛把子,一个是刘渊的养子刘曜,一个是羯人石勒。他们后来也都当了皇帝。

刘曜进入洛阳后,娶了傻皇帝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结果后来等到刘曜做皇帝,羊献容再次成为皇后,这个女人的命运就是这般曲折离奇,颠沛流离。

长安失陷后,西晋彻底灭亡。公元317年,司马睿靠着江左望族登上皇位,开启东晋模式,却成为比司马炎更窝囊的开国君主。“王与马共天下”那是另外一边的故事了。

十六国的故事就好像一碗稀粥,乱作一团,很难分清你我,更难说清是非,最多的时候北方有八个政权同时存在。就在这边刘渊刘聪父子齐上阵的当口,中原西南,今四川地区也没闲着,一个李姓“成汉”政权迅速崛起,因其山高皇帝远,李家人在那边爱怎么胡来怎么胡来,司马家鞭长莫及,别说他称帝,他就上天,司马家也根本管不了。

搞笑的是四川这边叛乱者李雄也是先称王:“成都王”。曾经我就特别奇怪,刘渊在当司马颖狗腿子的时候,司马颖的封号就是“成都王”,可是为什么封地明显是成都的王爷,却跑到山西附近,邺城镇守。有一段时间我确实没搞懂是刘渊从四川返回的山西还是司马颖当时只是被政治打压刻意留在邺城,成都王变成了一个虚衔!

直到我读了成汉李家的历史,才知道人家成都也有个成都王。所以司马颖根本不可能去当时正乱糟糟的西南。国家名号都能南北共用,南边成汉,北边汉赵,何况一个成都王。

其实少数民族统一中原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开端在五胡乱华,而五胡乱华的开端在刘渊引匈奴兵南下称帝。

从上帝视角看,刘渊是造成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从个人的角度看,刘渊却没做错任何事情,这与当年刘备,孙权,还有后来的李渊,赵匡胤的做法别无二致。并且,他比当时司马家的任何一个人,更有能力去做皇帝。可惜的是,他没有资格,他是个匈奴人。

本以为蛟龙入海,逐鹿中原,原来只是自己感动自己的黄粱一梦。后人只知道刘邦的大汉,刘秀的大汉,至多到刘备的蜀汉,鲜有人知道还有刘渊的大汉。就连后世记载也是称其为“汉赵”,后来又为了区分石勒的“后赵”,把“汉”字直接拿去,刘渊的国号变成了“前赵”。不管怎么看,这名称跟他建国之初的名称都一毛钱关系没有。借壳上市的壳子最后也彻底被扒光。

十六国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说好听的叫英雄辈出,说实话就是群魔乱舞,人人都为了能分到中华大地的一杯羹而杀红眼睛。大部分能昙花一现的国家都有一个像刘渊这样的开国君王,他们好像是枭雄,又好像不是,终究只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家罢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