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逆风向阳花童珺 > 第4章19911(第1页)

第4章19911(第1页)

转眼就到了一九九一年二月十三日,农历腊月二十九。

按照毛母家以前的惯例,一大家人会轮流在几个兄妹家吃团年饭,除夕当天,各家才在各自的小家里单过。

毛父是本地土著,薄有家底。奈何祖上人丁稀少,到了他这儿,只剩下了三代单传的他自己和家中老母。

母子俩守着一套诺大的四合院相依为命,别看毛父虽长相平平、身板单薄,但颇有商业头脑。

他不仅把家中多余的偏房租给一些外来户,早早的就过上了”包租公“的日子,还开了家粮油副食店,总的来说日子过得还不错。

毛母年轻时本是外地富户家的厨娘丫鬟,据说是打仗那会儿逃难到了当地。

之后她嫁给了毛父,上面老太太在看着二孙子出生没多久,之后就去世了。

毛母性格强势,平时在家里基本上是说一不二,毛父也乐于当个“耙耳朵”。

因为烧得一手好饭菜,她后来机缘巧合进了市里钢铁厂食堂当工人,早些年已经退休。

三个儿子,老大参军之后在部队上提了干,后来因公负伤之后提前从部队转业,分到了防疫站。

他媳妇儿是高干子弟家的独生女,也是卫健系统的。夫妻二人有一个女儿,比李晓童大六岁,已经在上初中了。

老二初中毕业之后接毛母的班,进了市里的钢铁厂。他长得长得人高马大、一表人才。加上为人老实肯吃苦,也颇得领导器重。

后来更是在老领导的撮合下,娶了分来厂里的一个女大学生,夫妻感情很好,结婚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老三当年知青下乡的时候,恋爱脑的他当时和本地的一个女孩儿处上了对象。

后来知青回城的时候,他选择跟媳妇留在了农村。

夫妻俩之前也生了个小子,但是半岁的时候得病死了,后来又生了个女孩儿,只比李晓童大一岁。

李晓童的母亲毛阿敏排行老四,初中毕业进了纺织厂。

后来嫁给了李茂林,是老俩口眼里最没出息最不听话的。但不知为何,在孙辈中毛母却最喜欢李晓童。

最小的闺女嫁到了云南,女婿是现役军官,俩人的闺女比李晓童小一岁。

今年的团年饭本来是轮到毛阿敏家操办的,但因为李茂林出了事儿,毛阿敏也没多余的钱来操办。

所以毛母决定全家都去老三家团年,老太太觉得毕竟老三家火锅店刚开业,一大家子人去了,正好去给他添添人气。

去别人家吃饭总归是不能空着的,所以不管毛阿敏眼下多拮据,她还是拎了两块自己弄的腊肉和一袋苹果。

老三家就在离市里不远的镇上,三舅妈是当地山上种果树的农民。

她家的房子在山脚下,以前夫妻俩每天上山干活儿要走好几里地。

俩口子刚刚结婚的时候房子是破破烂烂的,但凡碰上刮风下雨,他家就是外面下雨,屋里也下。

一直到后来毛阿敏和李茂林结婚,老三夫妻俩才算是住上了好房子。因为李茂林当时是做建材生意的,手里不光有材料,还有工人。

所以在毛母的极力主张下,李茂林出工出力地帮老三家重新盖了一幢二层小楼。

盖房子的钱当然是没有给的,美其名曰将来条件好了再还。

随着后来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大家都富裕了,像老三他们这种离市里比较近的乡镇,也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原先各家种果树的土地统一承包给大企业,大家地也不用种了,等着收租金就可以。

有点经济头脑的,依山傍水的人家也都趁机翻新了自家小院,给城里人提供一个周末休闲娱乐的地方,算是当地最早期的农家乐。

老三家的火锅店就开在他家房子的一楼,因为是要过年了,所以也没有其他顾客。毛阿敏娘俩到得比较早,老大一家和毛母毛父还没到。

毛阿敏把带来的苹果和腊肉交给老三的时候,老三客套了一下:

“你现在这个情况还瞎花啥子钱嘛……老二他们一家在后头耍,你要没事就来帮你嫂子打打下手,等妈老汉儿和老大他们来了就开饭。”

说着就把接过来的东西递给了自己媳妇,老三媳妇看了看手里的腊肉和苹果,嫌弃地撇了撇嘴角,不满的表情一闪而逝。

听到李晓童来了,老二家的小子咋咋呼呼地就跑了出来。

“晓童,晓童,快来,快来,哥哥请你喝可乐……”

因为老二家的这个小子,是孙辈中的独苗男丁,重男轻女的毛父对这个唯一的孙子更是宠上了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