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之我是良妃书包网 > 第104部分(第1页)

第104部分(第1页)

卫琳琅知道不先安住他们的心,两个孩子是无法安心用饭的,好在自己也没有什么大病,卫琳琅安心的坐下让中外专家会诊一番。

胤禩和乌力吉都紧张的看着太医们的手指在卫琳琅腕上摁住,又盯着太医的脸不放松,生怕错过太医面上顶点可疑的表情,他们总是担心卫琳琅串通太医,对他们撒谎隐瞒。太医们被两个现任国王盯住,心里惶恐,却也不敢耽误给卫琳琅诊脉,定了定神,闭上眼睛专心的给卫琳琅请脉。

洋医生们不会号脉,却拿出了卫琳琅熟悉的东西,听诊器。

卫琳琅看着这稍显粗糙的东西,心里感慨万千,这些年,大清也生产出了一些个后世常见的东西,就像座钟,橡胶轮胎等。因为康熙鼓励手工艺人,重视外来科学家的科研技术,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大清的科研文化可是一日千里,只有没有想到,没有做不到的东西,因为已经研制出了蒸汽机,一些个机械带动的半自动加工厂已经随处可见,传统的人力织布机,也用上了先进的蒸汽机,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要不是钢铁等生产力因素限制,制造更加紧密的仪器还有待时日,恐怕一些更加先进的东西都要生产出来了。

说道机械纺织,不得不说说当初由卫琳琅“发明”出来的毛衣,因为康熙提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连穿衣服都有讲究。俗话说的二八月乱穿衣,倒霉的清朝人若是赶上了暖冬,早早的穿上了单衣,突然又遭遇倒春寒,连冬衣都不能够穿。而毛衣这一内穿又薄厚适宜,保暖性较好,刚好填补了这个时候“无衣可穿”的空白,因此当后宫的女人们还在吃卫琳琅的醋把卫琳琅送的毛衣压箱子底的时候,毛衣的织法已经从卫琳琅的偏殿,流传到了宫外,又经过北京城,流传到大清各地。后来随着动力机械的发展,经过有心人的研发,也把毛衣跟织布机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已经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了。

中、洋两方的太医们给卫琳琅诊完脉,胤禩跟卫琳琅告罪一声,带着他们到外面“逼供”去了,只是绕了一大堆学术语之后,结果依然令人沮丧,卫琳琅的消瘦跟疾病无太大的关系,查无原因。

卫琳琅无端消瘦其实是想儿女想的,又赶上了更年期,虽说也能吃能喝,到底也多了些失眠多梦心悸的毛病,因为担心康熙和弘旺及原在他乡的胤禩他们知道,卫琳琅只要是太医诊断不出来的东西她都瞒着没有说。原来的孙院正也做了古人,现在的太医们经过后宫的洗练也都成了精,一个个即使发现点端倪,也不敢轻易下结论,只是说一些避重就轻的话来敷衍,知道卫琳琅不爱喝药,也不敢随意的给卫琳琅开药招眼。因此卫琳琅的身体虽然是保养得当,到底是心情抑郁,一天天的瘦了下来,总结成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心病还要心药医。

如今心药都回来了,卫琳琅笑口常开,睡觉更是一夜到天明,连个梦都没有,用膳也比平时多用许多,短短几天时间,卫琳琅脸上就显得富态了些,看上去也年轻了几岁。康熙、胤禩和乌力吉等人都看在眼里,不约而同的都替卫琳琅感到骄傲和心酸,这要什么样的母子感情,才可以一肩挑起对儿女的思念不管,放他们展翅高飞而去呢?

胤禩原本还担忧着他的国家的政事,如今更是不舍得离去了,父母在不远游,自己已经离开那么多年,如今康熙和卫琳琅已经日显老态,他们还有几年可活,难道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才知道后悔吗?

胤禩也经历过日夜思念亲人的滋味,如今又要担忧不能奉养双亲的良心谴责,对于乌力吉催促回国的建议,越发的没有了主张。胤禩考虑了几天,国内有富察氏代掌行权,胤禟和胤礻我也没有回来,能够替她压住文武百官,那些原本跟随他一起,这次归国都决心要留下,没有回大清的一些富家子弟,现在执掌各个要害部门的忠心耿耿的将军们的协助。只要富察氏不出大褶子,自己短短的离开几年,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胤禩决定过后,先是给富察氏写了一封长信,令人快马送走,信中胤禩跟富察氏说了自己的担忧和决定,又交代了他能够想得到的一些国策,以防万一,胤禩也立了一封禅位诏书,在适当的时候,富察氏添上名字就可以生效。

胤禩安排妥当,跟乌力吉说不跟她一起回转道沙俄回国了,乌力吉盯着胤禩半晌,心里思绪翻滚,不明白胤禩为何会如此决定。倒不是说乌力吉对康熙和卫琳琅不够孝顺,她也担忧卫琳琅的身体,所以才在百忙之中,把国家托付给年幼的安娜姐弟们照管,万里迢迢的赶了回来。眼见着卫琳琅身体好转,乌力吉也担忧沙俄的子女,一心挂两头,到底是母性占了上风,乌力吉决定回国。女生外向,自古以来都是出嫁从夫,女子嫁人后,没有跟着父母过一辈子的,当然,那种倒插门的姑娘例外。若在前世,乌力吉虽然贵为康熙的七公主,即使嫁在大清,招了额驸住在北京城,也没有日夜守在父母身边的道理,多回家看看,在父母生病弥留的时候,能够伺疾、孝顺几日,已经算是尽了孝道的了。

胤禩身为男子,跟女子们接受的教育和心理观念都不同,自小就有替卫琳琅养老送终的觉悟,虽然卫琳琅是康熙的妃子,跟一般百姓们儿子抚养父母有所不同,可是,胤禩如今贵为一国国王,拥有的是天下百姓,所缺的就是父母亲情,卫琳琅为他失去良多,付出毕生精力,眼看着卫琳琅日渐苍老,胤禩自然不能够像乌力吉那样,撒手而去。

乌力吉劝了胤禩一番,见胤禩不肯跟她同行,懊恼埋怨了一回,洒了一把热泪拜别康熙和卫琳琅,就跟胤禩辞别回国了。

卫琳琅夜里睡不好觉,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到底不是一日两日,康熙在她生边安排的有人,日夜盯着卫琳琅的举动,不用康熙过问,就能够知道卫琳琅的近况。何况康熙还和卫琳琅同眠共枕过,更加清楚的知道卫琳琅夜里容易惊醒的事情,俗话说的好,一夜不眠十日不安,上了岁数的老人一个晚上睡不好,短短十日可是补不回来的。

只是康熙知道自己越发的力不从心,弘旺也还年幼,压不住阵脚,胤禩再不回来,他恐怕撑不住了。大清可不能够在他的手中败下去,时间紧迫,到底是国家大事战胜了个人感情,康熙并没有交代太医对症下药,纵容了卫琳琅的隐瞒,也对胤禩的“间谍”们稍微的夸大了一下卫琳琅的病情,康熙计算着情报传过去的时间,安排着一应禅位事宜,胤禩到底是没有令康熙失望,动作迅速的就回来了。

既然回来,康熙就不会放过这难得的机会,只是胤禩到底也是一国领袖,他肯乖乖的接受这个皇位吗?

康熙心中没底,胤禩可不是过去的胤禩,也跟胤祉胤禛他们不同,胤禩如今已经是一国之君,逼不逼急,他都是有退路的。碾转反侧了几天,康熙都无法跟胤禩开口说禅位之事,康熙断然没有想到,原本几个儿子们争夺的头破血流的那把椅子,如今还要逼着另一个儿子去坐。

康熙不愿意跟胤禩闹翻,更不愿意让胤禩有拒绝的机会,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不要自己的那把椅子。

康熙是谁,千古一帝,他要想办成的事情,几乎没有办不成的。就在胤禩围着卫琳琅团团转的时候,康熙使了个障眼法,突然就带着卫琳琅消失了。当然,康熙不会给胤禩反口的机会,他给胤禩和几个主要的辅政大臣们都留下了盖着皇帝大印,语种不同的禅位诏书,即使造假都难。

作者有话要说:jj还在抽,更一次文真不容易啊!!!

正文 胤禩即位

康熙不仅留下了胤禩即位的诏书,还给胤禩留下了卫琳琅晋升孝恭仁皇后及慈纯皇太后的诏书,胤禩展开一看,卫琳琅晋升皇后的那道圣旨,圣旨笔墨明显陈旧,不是最近所写,胤禩仔细一看,落款日期根本就跟卫琳琅前些年升任皇贵妃的第二天。

胤禩这才知道,康熙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算计了,而且还拿着卫琳琅的身份来要挟自己,康熙的正室皇后之位,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即使胤禩贵为天子,自己不在乎庶出的身份,但是他也希望能够给卫琳琅挣来康熙正室嫡妻的身份,古人重正统,就算是胤禩也不例外。虽然胤禩知道卫琳琅根本就不在乎她跟康熙在一起,会是什么身份地位,卫琳琅暗自争宠,从来都是替他们兄妹挣来更好的生存环境,卫琳琅替胤禩他们做了那么多,身为人子,怎么不会伺机报答。

而且在胤禩出国以前,都是子以母贵,享受着卫琳琅的余荫,他还从来没有替卫琳琅挣来过荣光,胤禩自然也想让卫琳琅母以子贵,享受一回做儿子的孝顺之心,额娘做了一辈子小老婆,如今能不能够做正宫娘娘都要看自己的决定了。

只是这件事牵扯太大,胤禩想即使卫琳琅在这里也不一定会认同康熙的这份圣旨。胤禩又打开另外两份圣旨来看,一份是卫琳琅的皇太后诏书和康熙自己升任太上皇的诏书,两份诏书日期一样,都是新近书写。胤禩仰天长叹,康熙前路后路都已经给他堵死了,要么即位,给卫琳琅皇后正宫娘娘的身份,要么旁观,看着大清陷入混乱,连个皇帝都没有。

胤禩可没有想到被康熙摆了这么一道,动用他所能够支配的力量,几乎把北京城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康熙和卫琳琅的下落。

康熙一下子留了那么多的圣旨给满汉大臣们,就算是胤禩想瞒也瞒不住消息,胤禩府里的侧室和他们的家人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心底突然就雀跃起来,胤禩除了富察氏,只有原本他的一个侧福晋一个妾室,只是她们跟胤禩根本就没有夫妻之实,胤禩当初走的时候也问过她们的意见,她们选择了独守空房,多年过去了,也绝了跟胤禩欢好的心。如今胤禩继位,身份自然不同,历史上只有一个妻子的皇帝凤毛麟角,有那么多信誓旦旦的人最后做了大事,不也违背前言,抛弃糟糠。

而且胤禩妻室少也有一个好处,如今富察氏也不在身边,她们身为胤禩的“侧室”,怎么也能够捞个妃子做做吧?不比当什么侧福晋的强吗?这两个女人如今无比庆幸当初的选择,更加谦卑恭敬的等着胤禩的“临幸”。可是见胤禩只在康熙的乾清宫找了个偏殿住下,根本就没有提接她们进宫,更别说胤禩连康熙的后宫都不加封赏,更没有让那些“太妃”们挪地的打算。

她们和她们的家族早知道胤禩在外立国的消息,也知道胤禩被康熙摆了一道,逼着继承皇位,但是如今胤禩摆明了是不想继位的。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家族虽然有些失望,却也接受了现实,安稳的呆着不动,等着胤禩的进一步行动。她们这些年老实,却也得到了康熙和胤禩的关照,家里男子也都有升迁,生意往来等也得到过胤禩和皇室的的关照,既然没有了希望,也不能够惹得胤禩厌烦。

弘旺可没有想到自己一夜之间成了预备太子,回想到康熙这些年对他额外的“关照,”身上出了一身白毛汗,皇玛法这是筹备了多年的啊,早就计划要阿玛继位了,连自己这个预备接班人都培养了多年了。弘旺心里害怕,老实跟胤禩交代了对康熙的猜测,胤禩沉凝了片刻,康熙老谋深算,不仅用卫琳琅的身份来做交易,连自己的接班人,下一任皇帝都培养好了。

叹了一口气,胤禩吩咐弘旺、弘蛟两人全力寻找卫琳琅,事关重大,若是有可能,胤禩还是想听听卫琳琅的意见的。

强龙难压地头蛇,康熙即地头蛇又是强龙一只,他在大清经营了几十年,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即使胤禩即位,他还是太上皇,大清第一人的地位,没有人敢正经违背他的命令。康熙准备充足,挑的人手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即使卫琳琅有心传递消息,也因势单力孤,不可能成行,再说,即使是习惯使然,卫琳琅也不敢随意的违抗康熙的命令啊掉了牙齿的老虎也是老虎,卫琳琅可不敢小瞧康熙,随意的泄露他们的行踪。

卫琳琅被康熙带着身边,一路游山玩水,混迹于百姓之中,难得的享受着期盼已久的普通人的生活,心里也不能够真正的开心快乐起来。虽然康熙不跟她说摆了胤禩一道的事情,卫琳琅直觉也认为康熙突然带她出来,没有好事,绝对跟胤禩有关。康熙那么勤政的一个皇帝,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抛下政事不管?做起了所谓的员外老爷,而且这次出行跟往常一点都不同,最少跟随的人员就极少,平时也都隐在暗处,应该是真正的精英,个个身怀绝技。而且康熙此行平时也都不见半点铺排,过着跟他现在“身份”相符的生活,也不见原来替康熙传递折子的快马人员,他的折子谁在帮他批?

卫琳琅心中疑惑,却也不敢问出口,更没有那个时间问康熙。因为康熙此行只带了卫琳琅一个女眷,卫琳琅既要担负康熙的饮食起居,还要负责夜间的侍寝工作,两人日夜相处在一起,卫琳琅根本就没有离开过康熙的视线,即使想私下里传递消息,跟路人打听一下,可有京城极胤禩的小道消息,也要有机会才行啊。

大清经济繁茂,生意往来等人员流动频繁,胤禩又不敢发圣旨寻人,更没有动用国家军队来找人,自然不可能做到细细梳理盘查,只往他们想到的能够藏人的地方找。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康熙一国之君,熟知兵法真真假假,虚实相结合的策略,他鱼龙白服,跟卫琳琅两个混迹于乡野市井,流连于市集店铺间。即使不用隐藏行踪,胤禩、弘旺他们也料不到康熙会如此明目张胆的行走于人间,虽然天地会这些年消声灭迹,但是还是有一些个不安定因素会关注着一国之君的动向,康熙曾经嘱咐过他们,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胤禩断然不会想到康熙这次反其道而行之,还带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卫琳琅,想到两人年纪老迈,恐怕会隐居休养一番,胤禩只在那安静偏僻,风景秀美的地反找寻,两人心思相驳,所以无论胤禩和弘旺、弘蛟用了什么办法,用了多少人,也找不到康熙和卫琳琅的半点蛛丝马迹。

倒不是胤禩担心康熙会把卫琳琅怎么样,胤禩是想找到卫琳琅之后,带着卫琳琅回国,康熙会远遁,自己也会,其实要不是担心和对康熙还有一丝父子血脉相连,胤禩早就想带卫琳琅远走高飞的了。胤禩并不担心卫琳琅不肯跟自己遁走他乡,康熙留下的皇后圣旨,胤禩也没有打算公之于众,若是公布了,身为继后嫡子,他们母子更没有办法脱身了。自小跟卫琳琅相处,字里话间,卫琳琅都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而且胤禩知道,面对康熙的时候,无论是卫琳琅是多么自在安然,她都有一种连她自己也没有发现的排斥感。

只是胤禩没有想到,自己心里想了n次的主意,自己没有动手,让康熙先下手了。

胤禩已经想好,实在找不到康熙把皇位还给他,找一个兄弟出来,把皇位禅让给他,自己就可以脱身了。胤禩虽然不在大清,对大清的事情可是非常清楚,尤其是涉及到康熙和卫琳琅的。

胤禩身为国君,自然不会忘记关心皇权交替,他也想要知道大清的下一任皇帝是谁,自己也好决定将来如何跟新皇相处,当初他安插在各位兄弟们那里的人手也没有撤离,他们们的性情和举动也时刻有人关注着,向他报告,所以胤禩自然也会知道自己的几个兄弟中,有人可是一直关注着这把椅子的。

胤禩实在是搞不懂康熙的意图,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