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应当的,这次不但要给官员加俸,吏员也要加薪。”
“北衙禁军将士们也得加些薪。”房玄龄提醒,几万常备军呢,得照顾好他们的感受。
“这是应当的,朕不但要给北衙将士加薪,就连南衙的府兵,以后他们上番、戍边以及到军府轮训、值守,朝廷也会给他们发津贴,并负责他们的口粮。”
“陛下,这可是好大一笔开支。”
“开支大也得发。”李世民坚定的道,“朝廷税收,取之于民,就得用之于民。税赋征上来用于何处?当然是国防军备开支、宫廷皇室开支,以及官吏俸禄开支,还有就是修建基础设施,比如修路铺桥、修堤筑坝,维修水利,防灾救灾等等,百姓交了税,我们就有义务用好这每一分钱。”
“陛下说的有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了,给官员胥吏加俸,给将军士兵加薪,这些已经讨论过了,接下来,我们讨论讨论下关于太子所说的天下粮食统购的这个事情吧。”
承乾提出的粮食统购,就是朝廷根据历年粮价,定出一个合理公平的粮食收购价,然后给天下各道、州县下达一个粮食收购任务,按这个统购价向当地百姓征收粮食。
承乾在奏章里特别加了一句,这个收购任务,最好是别超过当地粮食产量的一半。朝廷统购三到五成,剩下的由农民和粮商以市场价买卖。这样做,既保证了朝廷的粮食需求,也不会影响到粮食市场。
李世民摇着头笑道,“朕敢保证,这一定又是李超跟太子提出来的。”
房玄龄倒是有些赞叹的道,“粮食不仅仅是种商品,太子的这个统购提议,臣倒觉得非常不错。成立粮食署,统购粮食,然后合理的仓储这些粮食,制订好战争、救灾特别时期的开仓应急预案,确实非常有必要。”
第1081章 给李世民加戏
前门大街上的茶楼很多。
如今茶在大唐真是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哪怕是普通百姓之家,也会备上点茶叶。虽然茶叶可能是最便宜的茶叶沫子茶叶饼,但没有茶是万万不行的。不说平时来客得备茶,就是自家,也几乎天天泡茶喝。
茶叶在百姓们的眼里,并不是什么附庸风雅,他们更视之为一种药。喝了能强身健体,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这种观念也不知道是怎么传递开来的,但确实大大加快了茶叶的流行。
李超他们来的这家茶楼,已经属于高档茶楼了,与路边上那种单纯给过客卖大碗茶解渴的铺子不同,这种茶楼,已经带休闲和娱乐为一体了。
有楼下散座和楼上包间。
装修的也很别致,楼下比较热闹,因此茶楼不但有茶博士倒茶,有茶娘表演功夫茶,甚至还有唱茶名跟唱戏一样的机灵跑堂伙计。
并且一楼还有一个戏台子。
每天都会有说书人说书,有时也会有人在上面表演杂耍。
喝的茶种类也多,基本上如今各种茶,这里都有。客人想要什么茶就有什么茶,而且也可以要茶艺表演,甚至煮茶的水都有讲究,客人可以按喜爱点。有自周边挑来的水泉,也有附近有名好井里打来的水,甚至有自武当山运来的山泉水。
茶点心也多。
喝什么样的茶,就能配什么样的点心。
点一壶茶,要几样精致的点心,叫个茶娘表演茶艺,甚至能叫来两个小娘过来揉肩敲腿,也可以花几文钱就能叫个人来读报。
若是在楼上要了包间,甚至还有人给你吹萧弹琴。
来这里的人都很悠闲,甚至有人一边喝茶一边下棋的。
这茶楼里消费一次其实不便宜,哪怕是普通的茶,也肯定比自己买的贵。当然,其实李超觉得挺值得的。这茶楼里装修不错,氛围也很好,何况人家还有免费的说书和表演看呢。
坐下没一会,就有一个白袍老者上了台。
台上摆着一张书桌,老者坐定,拿起一块惊堂木往桌上啪的重重一拍,将大厅里的茶客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书接上回”
这说书人讲的正是大唐英雄传,这是如今天下最火的一本评书了。评书这个形式,最初还是由李超传出来的,最初评书还只是寺庙里的俗讲。但评书出现之后,火的很快。
绝大多数的说书人,都讲大唐英雄传。
无他,这本最先是在时报上写的书,太火了。大唐英雄传,一开始都只是散篇,李超给秦琼、平阳等人在时报的人物专栏上的专访。
后来又给他们出特刊。
最后,李超把秦琼、程咬金等这些在报上专访过的名人们,串连起来写进一本书里。书主要还是仿的隋唐演义写的,不过内容有许多改变。
因为如今还是唐初,所以这本书是贬隋赞唐,且书中虚构较少,基本上都是事实。带有史书传记式样的一本多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