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有些孤陋寡闻了,在你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长”字就是我转世的人了!”火德星君解释道。
“‘关云长’?啊!天啊!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关二爷么?也就是历史上的武圣人啊!”关云一边说着,那个传说中的关二爷开始在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难道自己真的要重生武圣关二爷了?就是那个身高九尺鬓长一尺,面如重枣、仪表堂堂,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就是那个温酒斩华雄,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放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二爷?”关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就要成为这个书中描写的主人公了?
这不是在做梦吧?这一切是真的么?虽然他在人间也没少看过这样的小说,他也是个三国迷,对于关羽这个人物还是很熟悉的,自己就要成为关云长了?这可是个大英雄啊,传说中的穿越真的要在自己的身上上演了么?而且还是要重生关二爷,要回到三国了?此时的关云脑海再也无法平静了:震惊、惶恐、兴奋、焦虑。。。。。。。。。。。。。简直是五味俱全、百感交集。
关云正在迟疑,就在这时却见眼前一道亮光闪现,关云便没了知觉,等关云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山上,身边却是一大捆已经捆好了的柴禾,还有一把锋利的镰刀,再看自己的身上,穿着一个带着补丁的棉褂子,是那种泛着青色的料子的褂子,显然这是自己在去山上打柴哩!
再看看这周围的景色,已经枯萎的树木和已经泛黄的叶子及野草充斥着整个山林,还有那林林总总的石块到处都是,与草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显然已经是深冬时节了,但还是依稀可见那山上的苍松和翠柏,这里的植被是如此的完好让关云觉得如同到了“世外桃源”一般,除此之外还可以听到山间不时传来的狼虫虎豹的叫声。。。。。。。。。。。。
关云躺在山间耳闻目睹着这个新鲜的世界,联想到前番的那段模糊的记忆,关云不禁思量:难不成这就是汉末么?难不成现在的自己就是关二爷么?再联想到曾经看过的汉末演义,关云对现在的自己有些怀疑了:自己真的穿越成了那个关羽关云长了么?真的是那个身高九尺鬓长二尺,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关二爷么?那为什么没有看到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和胯下的赤兔马呢?还有为什么自己没有穿梭于千军万马之中,没有在两军阵前厮杀?现在的自己真的是那个传说中的“万人敌”关二爷么?
此时此景与关云前世所熟知的关二爷为什么这么的离奇?他完全看不出自己哪点能与那个传说中的武圣人关二爷联系到一起?莫非是那个火德星君在骗自己?还是自己在做什么“春秋大梦”啊?眼前的一切让关云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其实他哪里晓得,现在的他正处于公元172年也就是汉灵帝熹平五年,再说白了点就是汉末,那个昏暗的旧社会,就是那个宦官专权的汉末时代,天下被一片乌云所笼罩,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此时的关羽正值16岁,用当时的话讲这叫做弱冠的年龄,现在的关云长还身处河东解良的常平里村,也就是说关云重生成了少年的关云长了。。。。。。。。。。。。。
关云一下子重生成了汉末的关云长,出了年龄与曾经的自己不大一致(重生前他已经快30了,重生后他才16岁)外,其他的几乎没有改变,他的思维仍然附带了之前的那股记忆,也就是说他之前的所学没有荒废,他的大学也没有白上,这些记忆尚存,还有他读过的三遍的《三国演义》以及其他小说这些记忆仍然没有泯灭。他的身高居然还是之前的1。75米,他的面容除了脸庞皮肤变得细嫩之外,容貌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之前的他长得一副长方形的脸,皮肤是那种偏白的,眼睛细长,浓眉阔嘴,鼻梁不是很高,虽然称不上什么一表人才但也是个偏帅型的小伙子,这一点重生之后没有改变。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关云之前所练就的散打功夫居然还在,他伫立地上,伸胳膊撂腿,一阵摆弄,让他惊喜的是,他的招式仍然存在,他的腿脚功夫仍然不减,他的双腿依旧能够劈开,他的拳头挥洒自如,这些都让关云找到了曾经的感觉。
关云验证完“自己”之后,开始调整自己的身心开来: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命运选择自己重生汉末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关二爷,那么自己要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这个汉末好好的干上一回,就像曾经的自己一样,要做就做最好,对于汉末关云并不陌生,从小学六年级起他就开始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虽然正值年少不过这种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一上映还是深深的吸引了他,他年少的心就已经被这个剧情所牵引,尤其是里面的打斗场面更是让他兴奋的不得了。
他自己曾无数次的幻想里面的人物进行对决,而里面的关公更是让他倾慕不已,他高超的武艺以及威风凛凛的英雄气概,成为里面最让关云欣赏的武将,这还不算关云后来又熟读了三遍《三国演义》的小说,可以说关云称的上是一“汉末通”,这下重生到了汉末真的是来对了时代,重生成了关二爷,自己居然成了心目中的英雄,这简直是天遂人愿。
只不过二爷后来的命运实在悲催居然败走了麦城,为一无名的将领马忠所擒获,实在是可悲可叹,没见到这个场景关云都唏嘘不已,为二爷叹惜,这下自己成了二爷,他再也不会让那段悲催的历史重演了,他要改天换地,重整山河,誓要一统三国。关云这样幻想着。。。。。。。。。。。。。。。。
正文 第五章 少年关羽
但此时的关二爷情况并不是太好,确切的说境遇相当的可怜,二爷的父亲关毅是个大孝子曾经为他的爷爷关审守灵三年之久,一生并未入仕,也未曾经商,过着那种中下阶层的生活,也就是俗称的“布衣”生活,尽管如此,这关毅却继承了他的父亲关审的优点,那就是崇尚读书,尤其是对于左氏春秋和《易》学更是情有独钟,可以说此时的二爷生活在一个穷困潦倒的“书香门第”家庭,此时的关云长需要一边读书一边打柴,生活还是相当的贫苦的。
醒来之后的关云正在山上打完柴禾,疲惫不已的他便在山间打起盹来,但很快便被山上这寒冷的天气所弄醒,醒来之后便要扛着这柴禾回家了,关云也不知道此时的“二爷”家在何处,不过他还是扛起了柴禾往山下走去,这点柴禾对于军人出身的关云来说算不了什么,很快他就扛着柴禾走到了一个村子边上了,却见这村子不大,稀稀拉拉的有些人家,毕竟是汉末的村落比起之前的村子要小许多,而且建筑的皆是木头房子和草屋,市井的繁华以及整齐的街道全然不见,关云见到不禁有些失落,但村子如画的风景却让关云感到耳目一新。。。。。。。。。。。。。。。
关云扛着柴禾走到村子边上,心想:这一定是二爷所在的村子喽?关云扛着柴禾走进了村子,村子里皆是土路,但地势很平坦,关云正扛着柴禾走着,这时却听旁边有一个浑厚的声音招呼道:“常生你回来了啊!”
常生?关云不禁一阵纳闷,他回头一看却见一上了年纪的老者,身着破旧的布衣,满头的白发正用眼睛注视着自己,关云便问道:“请问您是在叫我么?”
“当然了!这村子还有第二个人叫常生么?”老者反问道。
关云一听这话顿时懵了:不是说重生关云长了么?怎么又来个常生?莫非是火德星君在骗自己不成?常生?这个名字跟二爷一点也不搭边啊?不行我得好好问个明白才行。想到这关云遂问老汉道:“老伯我可是叫做关羽啊?”
老汉一听这话有些奇怪道:“你姓关这不假,不过关羽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了,老夫只晓得你的小名叫长生。”
关云一听这话心里不觉心头一亮,心想:既然姓关这就有戏了!关云紧接着问道:“那这是哪里呢?”
老汉一听这话不觉有些惊奇的问道:“我说长生啊!你不会是喝多了吧?还是没睡醒啊?或是你的脑袋被驴踢了?连你的家乡都不知道叫啥了?”
关云被老汉这么一反问倒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是啊自己再糊涂也不至于糊涂到这个地步吧?算了还是不问了,我就这么的摸索着来吧,关云想到这向老汉一鞠躬便继续向前走了,老汉见他如此这般状态甚是不解,见关云要走老汉急忙上前拽住关云,对关云道:“常生啊!你今天有点不对劲啊!我看你是不是中邪了啊?我看啊我还是帮你驱驱邪吧?”
关云一听这话忙推脱道:“老伯千万别,我什么事也没有,我这就回家了,告辞!”
关云挣脱开老汉,边走边想:这个长生怎么会和关二爷联系在一起呢?关二爷应该是关云长才对呀?关云边走边思索着,走着走着他猛然觉醒:想起来了!曾经他看过一本民间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二爷外传的,那个故事里提到了二爷原本叫做“长生”来着,莫非这个故事说的是真的?关云想到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通过与老汉的交谈关云确定了两点,哪两点:一是这个村子就是关二爷所生长生活的村落;二是现在的自己确实就是关二爷。对于后者他还不能完全确认但有超过一半的可能:他就是关云长。
关云一边想着一边扛着柴禾往前走着,“长生你还往哪走啊?你准备把柴禾扛到哪去啊?”又一个声音从耳边传来将关云的视线一下子吸引过去,关云循声望去却见一30多岁的中年人叫住了自己,关云未曾见过此人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招呼,便愣在了那里,却是那个中年人继续说话了:“长生你走过了!这才是咱们家啊!”那个中年人言罢便拉着关云走到了一座木头房子的篱笆院子里,关云这下才会意开来:原来他找到爹了,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了。
关云终于找到家了,后来他得知这个地方在汉末叫做河东解良常平里,他之前知道二爷是河东解良的但具体到哪个村子就不晓得了,这下子他才得知原来二爷生长在这个被称作“常平里”的村落里,他的父亲关毅是一介布衣,但却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曾经为他的爷爷守灵但三年之久,不但如此这关毅还崇尚文化尤其是让关云熟读两本书:一个是《左氏春秋》,一个是《易》,读过《三国演义》的关云对于二爷也是颇为了解的,书中提到二爷年少时喜欢读《春秋》,关云以前从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