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在古代当山民 > 第142章 北伐旧事(第2页)

第142章 北伐旧事(第2页)

寿州府在金国治下并没有什么发展,整个金国发迹之地在北边,打退宋国占据黄河沿岸之后更是将重心放在大名府等人口和财税丰裕之地。

像寿州府这样靠近淮河国界的地方,人口早在宋国南迁之时大多都被裹挟往南,剩下的分布在如此广沃的土地上,起不了多大作用。

原本土地大于人口,有着充沛牛马畜力,发展农耕是件不错的事情。

可游牧出身的金国上下,对农耕之事并不上心,因为以少胜多,对面十来万人马被几千金国军队冲散俘虏灭杀,更是对农耕民族养成的军队一点都看不上眼。

战争多年,兵灾人祸轮番肆虐,早就把国界边缘的人力消耗的七七八八,这些地方都被分配给一些边缘贵族管理。

并没有多少管理经验的贵族们,仍旧是游牧民族那一套,按照人头和田亩收取重税,根本没有把这些地方当做一回事。

多年以来,寿州府才形成了蒙城、利辛、凤台三座城池。

蒙城最大,位置靠北,凤城最次,因为就在寿州榷场对岸,靠着金国南下的商队,这里是进入榷场的最后一站,物资集结,倒是发展的有声有色。

不是所有商队都能进入宋国境内,自然也在对岸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物资集散地。

南下到寿州府的金国军队,最后集结在蒙城。

寿州榷场打探来的讯息,并没有多少人马聚集和粮草调动的迹象,仿佛是金国自己想多了。

聚集中的金国军队派出探子,掺杂到商队之中进入宋国,竟然在榷场里找到不少的好东西。

有铁料,有粮食。

本着多备铁料粮草就是削弱对方战备的心思,调配了更多的东珠、药材换购这些玩意。

东珠药材这些东西一直是金国的特产,在对宋作战胜利之后,更是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沿海地区。对于金国来说,用金银换取宋国财物是最不划算的事情,东珠药材虽然珍贵,可在宋国更能卖出高价钱。

往往一颗上等的东珠就能换取百万斤的铁料。

这种运输方便价值高的货物,自然成了广受宋金两国大商人青睐的货品。

连这回急忙出动的金国军队,都带了部分这些东西,预备就地换取军资。

在榷场,这些紧俏货物能直接换取更多的物资,远比通过商队划算的多。

尝到甜头的军队立马在凤城对商队的业务插了一脚,从掌控榷场的五大家族手里换取了不少铁料精盐和粮草。

这一驻扎就是将近半年,宋国除了为岳飞追赠谥号之外,其他动静根本不大,连基本的军队集结调动,粮草征集调配都看不到有大规模北伐的迹象。

更何况,还有主和派的官员传递来消息,这是皇帝的一厢情愿,枢密院和三使司根本就不赞成再起刀兵。

十多年的安稳平和,靠着岁币就能买来两国平稳邦交,该失去早已经失去,该缓和的早已经缓和。

绝大部分人都是希望和平共处的。

打探清楚完毕的金国,证实这些都是虚惊一场,自然懒得再把大军驻守南方,就连多年不曾再有大战经验的领军将领们,也不愿待在南边太热的地界,纷纷要求回转到北方。

于是三方大军各留了一两营人马,其他人手纷纷回撤。

这就是兀里坦武安只带着两营人马守在寿州府凤城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自然是代表军队,仍旧把持着交易通道。

尝到其中差价乐趣的,肯定不愿意这么轻易放弃这个渠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