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三小姐
三月初八,宜嫁娶。
清晨,苏莞娴站在窗前,瞧着院子外头底下人走马灯似的来来往往。
所见之处,皆是一片触目的红。
婢女召香端着镶有瑞兽的双耳铜盆走进来,瞧见窗前那仅着单衣的纤细身子,不禁心里一紧。
她连忙放下水盆,然后拿了织锦披风,轻轻覆在那细瘦的肩上,柔声说道:“姑娘心里若是不舒坦,就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吧。”
“哭?为什么要哭?”莞娴慧黠的眼眸一闪,回过头,脸上已经挂着十岁孩童应有的天真童稚,“今儿是爹爹的好日子呢,莞儿要乖乖的。”
“姑娘……”召香一时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轻叹一声,“说得是。太太过世七年,老爷方才续娶,对太太已是情深意重了……姑娘这般乖巧懂事,想必新太太也会喜欢的。”
“情深意棕?这粽子好吃么?”莞娴歪着头笑,嘴角微微弯起,嘲讽的笑意一闪而过。
“那不是粽子,是……”召香不知主子说的是反诘之语,反而认真思索着回答,“就是男子对女子很好很好吧。”
“哎哟,你又跟咱们姑娘说啥呢?!”
又一个婢女走进来。她的打扮与召香一无二致,神情却大不相同,薄唇含笑,一双丹凤眼里闪着熠熠的光彩。她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银耳莲子粥,小嘴一张,劈头对召香说道,“咱们姑娘还是个孩子呢,你就跟她说那些有的没的!仔细张总管知道了,拿板子抽你。”
“呵呵……”召香吐吐舌,不好意思的笑笑,不敢再多言语,只是低头为自家主子洗了脸,然后细细的将小姑娘及腰的长发梳成两个小髻,又在发髻上各系上一圈翠玉珠串。
梳洗完毕,莞娴坐在桌前,拿小勺吃了几口粥。
“召玉姐姐,这粥熬得正好。”她点点头表示满意。
“那是土司老爷捎来的锦珍莲子熬粥特别香。连膳房的崔大厨都说,这样香甜的莲子他这辈子还是头回见。”召玉笑着回答,“还有上回的锦珍木瓜……从南甸到京城千余里,难得到了这儿,竟还像新采摘的一般。”
“是啊。”她抿嘴笑,“外公家里,好东西多着呢。”
“你听说了么?新太太可是庆侯府里的小姐呢。”
她正吃着粥,忽然听到门外不远处的回廊下有人说话。听那声音,是她的奶妈吴嬷嬷。
“哟,楚侯爷的女儿怎么会下嫁咱们老爷?”另一个女人问道。那声音像是侍弄花木的顺三媳妇的。
“听说是庶出的。苏家世代书香,先太老爷是做过尚书的,如今咱们二老爷也是四品的侍读学士……侯府庶出的千金嫁给咱老爷做正室,虽是续弦,也不算辱没了。听说啊,这位楚小姐年方十七,不仅长得美,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的。”吴嬷嬷尽情的显摆自己的消息灵通。
“啧啧……二老爷倒是好福气,攀上这门亲。”顺三媳妇笑道。
“是啊,二老爷这一辈子,官运就押在太太们身上了……”吴嬷嬷哼哼的笑,压低了声音,“你知道不?先头的太太啊,是南甸土司之女呢。那会子老爷刚中了进士不久,外放了南甸一个县的芝麻绿豆官儿,忽然就被土司之女看上了非他不嫁……这一和太太成亲啊,老爷的官阶就蹭蹭的升上来了……”
“哟,那老爷的运气忒好。”顺三媳妇笑嘻嘻的。她们底下人闲来磕牙,也就喜欢私底下说说主子家的那些风流韵事。
“这两个老虔婆,乱说话也不怕拔舌头。”听到这儿,召玉笑着提了提裙子,作势想出去提醒她们一声。
“别管她们了。”莞娴抬头对她淡淡微笑,“我也想听听爹娘以前的事呢。”
屋外头的吴嬷嬷咳了一声,叹了口气,似乎在回忆往事,“先头的太太啊,虽是苗女,不大通文墨,可长相也是极美的,身份又高……听说啊,成亲时那嫁妆,乖乖的不得了,嫁公主都够了!只可惜命薄,成亲三年就过去了,留下一个女儿,就是咱们三姑娘。她眉眼儿都像极了太太,只是那小身板儿弱得哟,怪可怜见的……”
“唉……是啊,可怜……”顺三媳妇跟着喟叹了一声,接着又问,“那先头太太的嫁妆呢?”
“自然是要留给咱们姑娘的。”吴嬷嬷说道,“太太过去时,母家就收了大半回去,说是待三姑娘成亲时再送来,而小半呢,就在二老爷手上……若不是有这笔嫁妆,你想二老爷在翰林院做个清水官儿,哪能将新太太迎娶得这么体面?”
“哎哟哟,原来还有这一层……”
“那可不是么……”
“你们在说什么哪?”忽然一个犀利的声音□来:“都不做事,敢情是请你们来做太太奶奶的?”
“哟,我当是谁哪?原来是姨太太屋里的翠云姑娘。”吴嬷嬷嘿嘿笑了两声,特地加重了“姨太太”三个字眼,“你不去服侍付姨太太,来咱们姑娘这儿做啥?”
“……不用你管!”翠云哼了一声。
“哟,怎么就不能管啦?我们可是三姑娘院子里的人,你问问老太太,能随便阿猫阿狗都放进去么?”吴嬷嬷阴阳怪气的挤兑她。
“你……你们……”翠云气得跺了跺脚,“我是奉我们太……姨太太的命来找三姑娘的。姨太太好歹也是主子吧,你们两个老家伙,还不快滚开!”
“哟,姨太太是主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主子呢。”顺三媳妇揶揄,“咱们姑娘是正经主子,也没对我们这么呼呼喝喝的。”
“哼……你们等着瞧!”翠云见两人不肯让开,一时无法,只得恨恨去了。
“嘿嘿……梨院那位主子,这就坐不住了。”吴嬷嬷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