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农村,环境优美水域诸多,几乎村村有坑塘,小河流淌溪流丰富。这也让鱼类资源也很多。米云记忆中的两个村子,小时候鱼资源都比较丰富,野鱼都能钓到和捕捉不少,只要有雨水,村里到处都可以抓鱼,田间和水沟的鱼抓不完,全村老少齐出动,人人收获颇丰,还是徒手抓鱼,不用借助工具,如果用渔网和筛子,一次性都能打捞上百斤鱼。近十年来,温度升高,雨水不多,鱼资源就比小时候少太多了。
过去钓鱼几乎不需要多么高级的装备,一根竹竿、几条蚯蚓,不一会就能够渔获颇丰,现如今的钓鱼装备越来越贵,有的甚至高达成千上万元,但由于钓鱼资源的匮乏,再贵的钓具也经常会遇到“空军”,过去农村水域的鱼类相当得多,其中有几种比较多见的小鱼。
大头鱼的学名不知道是不是菩萨鱼在南方水域非常的多见,米云只记得是红色的眼睛,小时候土话叫胖皮鱼,不论是大湖、水库、鱼塘、溪流还是村外、村内的水沟,都有这种小杂鱼的存在。
这种鱼生命力极其的顽强,有打不死的小强之称,这种被叫做菩萨鱼的小杂鱼就是中华斗鱼,也被叫做叉尾斗鱼、天堂鱼,菩萨鱼虽然个头不大,但却是非常的漂亮,菩萨鱼体色黄中透红,尾鳍、眼睛呈现红色,体色横纹也变为浅红色,游动起来显得非常干净漂亮,惹人喜爱,这种小杂鱼过去数量颇多,由于个头太小不能食用,大家会将捉到的菩萨鱼拿来喂鸭子。
生活在农村有一大好处,那就是丰富多彩的野味资源,包括野果、野菜,还有野生的泥鳅、黄鳝、河鱼等等。只要你够勤快,总能在田园间捕捉到一些美味。回首80年代,农村的野生泥鳅、黄鳝、河鱼丰富多样,而现在的情况则少见了。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们都曾在户外体验捕捉泥鳅、黄鳝、河鱼的欢愉,不管孩子们捉,大人也喜欢捕捉,一是能增加收入,二是能改善生活,一饱口福。
小时候,生在农村的我们,钓鱼可以说是最好玩的事情了。那时候没有眼花缭乱的钓具用品,更没有那么多的零花钱去买钓鱼相关的配件,鱼线就用风筝线,几粒浮子就是鸡窝里捡来的鸡毛梗或者鹅毛梗,五分钱一个的鱼钩,用牙膏铝皮当铅皮,或者就偷用大人的保险丝,房前屋后的竹子就是我们的钓竿。虽然东西很简单,却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别样的精彩与回忆。
碰上好天气,半天也可以钓到很多鱼,有鲫鱼,有小鲤鱼,运气好的话还有可能钓上大鲤鱼、大鲫鱼。那时的我们不会讨厌小白条,就算只钓到几个大白条也会很开心,它们在儿时的我们的眼里就是大鱼。记忆中的儿时,钓鱼基本不会空手而归,多多少少每次都会有些收获。不管大鱼小鱼都会开心的拎回家,一顿大餐就这么来了,既饱了口福,又好玩。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还记得儿时的一些钓鱼趣事?一起随米云来回忆下。
小时候,我们的钓鱼装备通常是这样做滴:
首先就是浮漂,通常取材于鸡毛或者鹅毛。做这种浮漂首先需要将鹅毛或者鸡毛剪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从中找出七八个粗细比较均匀的。用妈妈的缝衣针小心翼翼地把鱼线从鹅毛里穿过去,然后重复,串成一串。
那时候钓鱼,我们没有铅皮,用得比较多的就是牙膏皮和偷用家人的保险丝。
铅皮是用牙膏皮捶打成薄片,用完的药膏皮不光能换零食吃,也能当钓鱼的铅皮。儿时,更多的是直接把保险丝缠死在鱼线上,据说这样缠好,钓上来的鱼儿就不会乱动摇摆,不是为了好看,米云也没有求证过,米云也绑过保险丝,鱼儿上钩,有时候很乖不动,有时候一样的也会乱动,鲫鱼不动,黄骨鱼还是会摆动,朗姆鱼缠不缠保险丝,钓上来,都不会动一下,放进水里才会活泼乱跳。
试试水、大概调整下铅皮,小时的钓鱼可没有现在那么精确。只要背上鱼竿,心情就慢慢飞扬起来,一副简单的线组就这样绑好啦。那时候的鱼钩都是自己绑好的,不像现在的鱼钩线组都是直接绑好售卖的。
小时候的钓鱼比较简单,就是这么一组简单的线组,再配上一支竹竿,菜园里挖几条蚯蚓,或者白面团里滴几滴香油,奢侈点的在白面里打入一个蛋黄,不要蛋清,这就是我们的饵料了。虽然简单,但也满含着一位小钓手的期望。
钓鱼竿一般都是在竹子林砍的青竹竿,一般选取的都是很长很直的青竹竿,保留了一点竿稍,竹竿的每一节节头部分都用蜡烛火苗烧黑,一直不知道用意何在,刚开始以为是把不直的竹竿部分烧直,但实际上直的部分也烧过了,整个竹竿大部分都有被火烧过,米云最后的猜想是为了竹竿牢固不断,还是单纯的为了鱼竿好看。
如今,钓鱼的装备更高级了,我们的年纪也随着装备的一次次更新慢慢的变大。然而,村里更多的鱼塘也不养鱼,野溏也不怎么生鱼了,记忆中家乡的各个水塘枯的枯,填平的填平,好不容易残留的,还被严重污染废弃不用了,水塘里全是丢弃的农药瓶子,而且水塘里都只有一点点水,浑浊的水源,水草繁盛,都可以看见底部了。
米云钓鱼的地方太多,可能现在都记不全了,近二十年的野钓年龄,小时候鱼资源丰富,村里的各个大队都可以去钓鱼,只要有空闲就会出去钓鱼,一般都是结伴出去钓鱼,也有独自出去钓鱼的时候,米云记忆中父亲也是喜欢钓鱼的,但米云记忆中,只见过父亲在春天农活少的时候出去钓鱼了两三次,然后再也没有出去钓鱼过,养家糊口太难,大人的世界,米云现在才深有体会,每一代人都是辛苦劳作,但也只能勉强糊口,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兴百姓苦,亡百姓也苦,不管处于盛世还是乱世,百姓日子都不好过,不过盛世总会比乱世吃的好穿的好,只能老百姓自己苦中作乐。
米云在第一个村子生活的十二年,都是随大人和同龄伙伴出去钓鱼,前面六七年都是如此,最后的几年才带着比米云小的小伙伴一起出去钓鱼。大人主要跟父亲出去过一两次,印象中在春天,还是在下雨中,还要打伞钓鱼,米云的角色就是把钓上来的鱼放进水桶,那个简单的放鱼动作也是米云最快乐的时光,后跟随表哥出去钓鱼,也是这个角色,不过偶尔也会拿下鱼竿,随表哥出去钓鱼的次数太多,三四组交界处,五组去钓鱼,队里的水塘钓鱼,每年估计都有几十次,跟随几个高米云一年级的几个伙伴也去五组钓过鱼,三四个人,同去五组钓鱼,一两次,后又单独跟随其中一个学长出去钓鱼,还在五组一个池塘钓了一条花鱼,小时候的花鱼很贵,学长说第二天上街市去卖,要坐船过河两次,大概十几里路,应该是骑单车出去卖,米云没有问过花鱼的后续。
等米云九到十岁左右,就基本可以独立出去钓鱼了,主要是独立带小伙伴一起出去钓鱼,算组织者,领着队里的五六个小伙伴出去钓鱼,之前不是没有独立钓鱼过,只不过装备拿不出手,就是在地上随便捡个树枝棍子,然后绑的尼龙线或墨草帽上拆下来的线,然后绑上鱼钩,挖点蚯蚓,就在学校附近的家养的鱼塘偷偷钓鱼,米云也随表哥偷偷钓过,只不过藏在对面茂密的树木草丛中,不仔细看,不容易发现,看湖佬能发现都是特异功能,心理感应。
米云小时候用最简陋的装备钓过鱼,应该就是现在常说的新手保护期。装备怎么捡漏,听米云来回忆,地上随意捡的一根一米长的树枝,绑上蓝色的尼龙线,系上鱼钩就可以了,那时候不会特意准备鱼漂,挖的蚯蚓也不是红色,就是在屋后的砖瓦残片翻出来的蓝色蚯蚓,把鱼钩线下水后,就看着鱼线,鱼线动了,就能判断有没有鱼咬钩,一般鱼线被拖走了,说明有鱼咬钩,拉上来一般是小边鱼,就是头小身子大的鱼,还有头大身子小红眼睛的胖皮鱼,只不过后来很难看的到了,还有刺秋鱼,我们那土话喊钢秋鱼,和泥鳅鱼长的差不多,只不过身上有刺,肉不是特别好吃,一般钢秋鱼钓上来都是不吃的,直接扔掉,也有偶尔吃过一两次钢秋鱼,后来钢秋鱼也少见了。
米云小时候钓鱼的资源其实不算丰富,米云的父辈们小时候钓鱼才算丰富,米云父亲说他们小时候就在田里钓鱼,都能钓十几斤一条的大鱼,也是用最简陋的钓竿钓鱼,用蓝色尼龙线钓鱼,和米云钓鱼的初期一样,只不过米云钓鱼的收获不多,不像父亲他们随便一条鱼起来都是十几斤,米云只记得好像在大三的时候和几个同学,也是一个市县的老乡去公园玩耍钓鱼,不小心钓起来一条有胡须的大鲶鱼,然后称斤两买回去在学校后面的饭馆加工做水煮鱼片了。
小时候钓鱼比较简单,在起杆的时候,也不次次都是空的,有时竟也真能钓上鱼来,有的是勾着了嘴巴,有的竟勾在了鱼肚子上也能拉鱼上来。父亲也曾有几次挂鱼肚子上鱼,就和小时候钓青蛙一样挂上来,不管怎么样,每钓到一条鱼,都会兴奋地向小伙伴喊一声:又钓到一条。这时,同伴们就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在这种羡慕的目光中,能短暂得到了一次自我的满足,有时候出去钓鱼都不会拿水桶和鱼篓,钓上来的鱼就放在岸边,然后挖个小坑,然后从水沟里弄点水上来喂鱼,到收队回去的时候,就折断一根树枝,用树枝的中间棍子串着鱼嘴,一根树枝串二三十条一二两大的小鲫鱼回家,也是几斤鱼,够吃几天了,成果和幸福满满的。
有时出去也钓不到多少鱼,毕竟都是野钓,钓鱼的人也多,村里老头子都会出来钓鱼,尽管如此,每次出去,总还是能钓上几条的,不至于完全空手而回,每次钓到鱼,便在塘边扯一根狗尾巴草,将叶子去掉,从鱼的腮帮子穿过去,再从口里抽出来,这样就把鱼串起来了,鱼多就要用坚固的树枝挂鱼,一般都不会带水桶出去钓鱼,回家后,收好鱼杆,上交成果。
一般家长都不让孩子们出去钓鱼,说钓鱼会耽误农活和学业,主要还有安全问题,说大人们打鱼摸虾,会丢破庄稼,钓的鱼多,把鱼洗干净,然后撮了鱼屎,便把它们放碗里撒上点食盐,这样就不会坏,可以多吃几顿。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难得吃上几餐肉,这自钓的小鱼,便是最好的下饭菜,也是小孩们成长所需的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几十年过去了,这钓鱼的乐趣就只能在睡梦中回味了。参加工作后,随着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多,“大人们”也渐渐流行起钓鱼来。但现在的钓鱼同过去是不能比的,街上各种鱼具店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钓鱼工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米云在闲暇之时,有时也跟朋友们去郊外钓钓鱼,每次出去都小有收获,不过不再是过去那种小鱼了,数量级别和重量都不比小时候,有时出去一趟,能钓上来百斤鱼,近两年都有过出去钓鱼,只不过是花钱钓鱼,现在县城钓鱼都得花钱,50元半天或者一两百能钓一天,渔场老板的鱼也能按低价回收。
如今的钓鱼工具相比曾经不知道先进多少倍了,然而,米云却再也找不到儿时钓鱼的乐趣了,这就是心态和心境都不一样了,小时候钓鱼是为了追求快乐和口福,现在出去钓鱼就是单纯的为了娱乐和打发时间,有时候在河里钓鱼一天就是为了晒晒太阳,经常空军而回。
钓鱼和摸鱼都是农村子弟经常要进行的活动,就是到池塘、水沟或者河里去用簸箕捞鱼或者到河里去钓鱼。而经常收获的“猎物”中,通常是以下这4种鱼。有人说,如果连这4种鱼都不认识,根本不算正宗的农村人,至少不算80年代以前出生的农村人。
一、斗鱼
在以前,咱们小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名字叫斗鱼,只知道它叫塘板谢,一种色彩斑斓的小型鱼类。贪吃的小时候就知道它根本吃不了,所以就拿它当作“观赏鱼”来对待,经常将它养在透明的瓶子里,每逢放学回到家就拿出来看看。
斗鱼就是咱们农村娃小时候的“金鱼”。由于斗鱼分布广泛,所以相信很多农村朋友小时候都看到过它,并且也捞它来玩过。不过,斗鱼在各地的名字可不一样,它在你家乡叫什么名字呢?现在还能看到它的身影吗?
二、刺鳅
刺秋鱼,在米云的村子里叫刚秋鱼,每次去钓鱼时,几乎都能钓到这个家伙,不过每次钓到它时的心情却是根本高兴不起来。因为它总是将鱼钩吞的比较深,由于它的背上生长着锋利的刺,所以脱钩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有时不小心就会弄破手。不过令人开心的就是,这种鱼鱼肉非常鲜美结实,清蒸起来非常好吃,有同感的农村朋友吗?别说你不敢吃!
三、餐条鱼
说到这种鱼,相信大家印象也是非常清晰的,一种体型比较小,很容易就上钩的浅水鱼。记得小时候在村前的小河里,将鱼饵顺着河水漂流一小段距离,鱼漂急速动了几下,快速扬起钓竿,准是它上钩了。不过,这种鱼钩伤后,很快就会死掉,得及时拿回家去将它的内脏掏出来。餐条鱼最适合就是做油炸鱼了,将内脏去掉洗干净后,拌上面粉,下油锅炸至金黄,那味道真是回味无穷呀!
四、食蚊鱼
还记得小时候在一些小溪里积水的地方,能经常看到它的身影吗?对,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它的地方,也比较多蚊子,蚊子就是它的食物。小时候可不知道它叫食蚊鱼,叫知道它的肚子比较大,所以称呼它“大肚鱼”,一种似乎能看到内脏的鱼,样子长得特丑,从小对它的印象就不太好,对吧?
以上这4种鱼,可以说陪伴了很多农村的70、80后长大,很多农村朋友对它们都记忆犹新,因为咱们小时候没什么东西玩,也没多少动们可以吃,就想着法子自娱自乐,自己动手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