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老舅、岳北老舅你们来了。”外甥媳妇开口叫道。
屋内的林巘等人听到讲话声,都起身相迎,朝二人打招呼。二人跟众人见礼后,便向屋内走去看望大姐。
大半个小时后,二人留下一些上好药材和过节的礼品就匆匆离开。厝主林北言相送至门外,提了几个芋头欲回礼,被二人婉拒了。
林巘自进门打招呼后,就坐客厅喝茶不动,就斜视这二人来去匆匆做这些表面功夫。
见时间也不早了,林巘进房间跟大姐辞行,将一封红包塞到大姐手里。二人互相推辞,大姐拗不过才收入怀中,还挽留他们吃完饭再走。
林巘婉拒了,表示了天黑了寨门要关,路上也不好走需要在天黑前回去。
南方沿海地区从明朝时就饱受倭寇侵袭,百姓大多结寨为居。
到近代战乱频发,老百姓更是以宗族姓氏群居,各自扎寨屯粮。召集青壮年操练保卫本家,同宗族间互帮互助,村寨间互为犄角之势防敌。
村寨和民兵守卫制度得到改革开放后,才慢慢被打破。村寨间的围墙和鸿沟水塘,也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得到保障后被推平。
林北言把十几个大山芋和一些菜,塞到老表他们来时带的篮子里。
林巘调笑外甥道:“就惦记你这里水土好种的芋头,仲秋拜太阴娘就得摆这种芋头。要不是天快黑了,我得去地里多挖几个。”
在本地方言中,芋头与“胡头”同音,元末起义军在中秋以烧瓦窑为信杀胡人,留存下的中秋节习俗,烧瓦窑用芋头为祭品。
林北言也高兴回道:“二舅你们要不吃完再回去,我跟奕杨他们去挖多几个。”
林巘也不逗乐了,招呼着众人往家里走,摆手让站门口相送的人回屋。
早些时候,林岳东带着饭食来到小书斋,给老母亲送午饭。
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在脑后盘出发髻,身着淡蓝色民国款式的大襟袄,下穿宽松黑色长裤,配着副老花镜在天井绣花。
自先夫离世,大儿子入主公厅成为宗长,便搬到房人为其修建的房子,一住就60年。
之后子女各自独立成家,余下三子林岳南一直在此读书,待到30岁成婚独立后,便寡居于此。林岳南好读书,家中书籍也不少,有乡人便称此处为小书斋。
林岳东将带来的蒸鱼肉放到桌上,再将白糜倒至碗中,摆好筷子和酱油碟,再走动母亲旁边扶起,搀到桌边进食。
老太太戴着眼镜,用稍显浑浊的眼睛瞥了自家儿子,看其面容便知有心事。
摆摆手说:“白糜有点烫,待会再吃。阿东,你每次有事老会不自觉转着手中的珠串,有什么事跟妈说说。”
林岳东才缓缓开口:“是沐岚到了婚配的年龄……”,说完不自觉的搓了搓手指。
按理来说林岳东这么大的年龄早就应该退位,让儿子林弘仁继承前厝宗长。可是林弘仁无子,只生得三女,余下幼女林沐岚未婚配。
说到底还是继承者的问题,先祖自明朝万历年间来此创祖立业,因为立贤被排挤出来。在此创立古大宇村后,第一条告诫就是:村子最高领导只能由前厝长房长孙担任。
老太太稍微思索就明白,就跟儿子说:“沐岚有钟意的夫婿就嫁出去吧。哪有女人当家的,那一个个的房老都不是吃素的。
你家老二不是给你生了两个孙子吗?让大孙过来给弘仁延嗣,那个小的明年好像要出花园了。”
林岳东听到老太太的话语,想起那个15岁出门读书,一去不回的逆子。虽说大家都是默认不提,当他不存在,可父子亲情哪能割舍得了的。
“咱前厝子孙衍嗣不易,到现在才10来户,不似后厝子孙昌盛。
你老政府(父亲)不也是这样才让我进了这门,好在我也争气生了四子二女。
那些读书人想推林璋来做宗长,并不全是他才华横溢,也有他生了三个男丁的原因。
过些时日你也枯岁了,来年那些琐事让弘仁去担吧!你就写信说是我的意思,让他带孩子回来看看我这快入土的老太婆。”
老太太说完,端起白糜吸溜几下,夹起一块鱼肉蘸了蘸酱油,放入口中佐餐。林岳东在旁思索半天,待老太太吃完让其洗干净碗,还未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