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金枝菜叶 百度 > 第174部分(第1页)

第174部分(第1页)

所以撒难即便轻功绝顶,身如鬼魅,还是让伏在一边的悟能看了个清楚。悟能没有悟净那般沉着,只知道要阻挡住蒙古人,见状也没有什么谋定后动,一下窜出身来,铁棍直指撒难后背。撒难什么功夫?悟能刚一动弹,他便发觉了。此时撒难虽然身在空中,背后空门大露,但是这位蒙古国师也不慌不忙,一脚踩在道旁大树枝桠上,旋身便一指点来。刚好点在悟能铁棍棍头上。

莫看悟能蓄势待发,铁棍势大力沉。对上撒难一根小小的手指,便好似撞在了一面铁壁之上,反震之力差点让悟能虎口震开,他手中的铁棍抖了几下,这才卸去力道。

反观撒难身形不动如山,这一指仿佛轻描淡写,毫不费力。二者高下立判!

襄王护军刚刚出了合阳进入巴州,便有陈**队前来阻拦。

正文 三百一十二、巴州内外

不多时便有一位姓伍的裨将策马前来迎接。

周景渊掀开车帘,昂然站在车头。见来人也不过二十七八的年纪,已经贵为将军,既说明此人年少有为,也能看出陈国此时用人紧张。

那伍将军客气的道:“襄王殿下大义,敝国太子殿下十分心感。末将这就引殿下入城!”说罢略看了看周景渊的随扈,疑惑的问道:“襄王殿下的三千军士呢?是不是跟在后头?要不要我带人去引路?”

周景渊摇头道:“不必了。我们在合阳境内发现了小股作乱的蒙古斥候,据查还有些游荡的敌军也在附近。我已经派麾下蒋将军带领本部精锐前去阻击。他们得手之后自会来巴州与我汇合。”

伍将军闻言愣了愣,神色略略有些不自然。不过他掩饰得很好,瞬间便改作了和颜,低头道:“盟军辛苦了!那么襄王殿下便随末将走吧。”

周景渊想到车内清瑜,不想在外人面前坏她名节,牵了一匹护卫的军马,翻身而上,与伍将军并行。

伍将军率同自己的亲兵,便领着这三百余梁军,往巴州城方向而去。

周景渊还是将清瑜的来历据实以告:“伍将军,本王在合阳境内的时候,偶遇了贵国一位王女陈清瑜小姐。彼时她正由一位感应寺和尚护送,逃避蒙古人的追杀。如今人便在马车内。还请伍将军好生预备,莫要冷落了这位贵人。”

伍将军不知清瑜身世,只是听襄王这么说,应该是真的。忙道:“多谢襄王殿下仗义出手。这位小姐既是皇族,正好与殿下一道去往巴州行宫。不瞒殿下,如今巴州城内因难民很多,城中秩序有些纷乱。这位小姐交予太子妃照顾,正是相宜。”

周景渊虽然不舍,但也不好将清瑜留在身边,便点头应了。

伍将军虽然不大高看清瑜,到底不敢得罪皇族,特意拍马来到清瑜所乘马车侧面,隔着车帘问候了一番。清瑜知道对方可能对自己的身份略有存疑,便随口问了几句皇室中人行止,伍将军听清瑜对这些天子家事了如指掌,便不再怀疑,还连声告罪,道自己失礼。

清瑜并不在意,反而听伍将军无意中说起,太子从京城来巴州时,也携带了一些皇室家眷。当然,大部分皇子都随陈帝留在成都与国都共存亡。清瑜很想知道她们嘉王府中人是否也跟了过来,尤其是自己的亲弟弟,正儿八经的嘉王府世子。母亲牺牲自己换来的这点骨血,若是留在成都有什么三长两短,清瑜实在不知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母亲。

只是伍将军终究只是个外臣,对于这些事情并不清楚。清瑜知道此时心急也没有用,便谢过伍将军,安心留在车内静养。伍将军这才策马跟在襄王身边,心中也有些欢喜。虽说不是自己救得这位王女,到底还有一份迎驾功劳,他们在这后方的军队,只有保护太子的任务,想跟前线军队一般立功却是难为。

巴州因是陈国属地第二大城,规模仅次于京城成都,所以一直算是富庶之地。这境内官道也修葺得平整宽阔,众人赶路便比在合阳境内时快了许多。只是一路上没少见到路边三三两两聚集了不少平民,好的还肩扛手提带了不少家私,凄惨的两手空空衣衫褴褛,让人见了好不难受。

清瑜知道这些人都是蒙古侵犯的那些州郡逃出来的难民,自达州至成都周边,七八个州郡,算下来只怕远不止这些人。不用说,惨死在蒙古铁蹄之下的怕还有数万无辜。想到这里,清瑜是越发忿恨那个吃里扒外的卖国甘王来。

越接近巴州城,难民聚集得越多,周景渊看到这场景,不由得想起当年襄阳的情形来。同样是因为战事,许多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在冬日里苦捱。不同的是,当日襄阳只是局部战争,与陈国眼下覆国之祸比起来,还算不得什么。

一路上陈军排查也越发严厉起来,许多想要冒混进巴州城的平民都被拦在城外。若不是有伍将军领路,周景渊这一行怕是要多费不少手脚。

直到进了巴州城门,伍将军将周景渊、清瑜交由巴州守城兵马司,这才辞去。守城兵马司早派人到行宫通禀。那巡城副将引着周景渊人马直往驿馆而去。清瑜掀开车帘透气,这才发觉巴州城内城外是两重天。巴州城外是难民聚集,生活困苦。而巴州城内却是一片安然。街上往来的行人虽然脸色有些郑重,倒也不至于慌张。一应酒肆客栈商铺都照常营业,市面不见萧条。若不是清瑜刚刚亲眼目睹城外惨状,还道是太平盛世呢。

周景渊清瑜一行人入了驿馆不过多久,便有咸平郡王亲自来迎接他们入宫。这咸平郡王也是陈帝侄子,或者是想要给故去的兄长一脉留住骨血,陈帝便点了他来辅佐太子。

清瑜多年前曾在皇家家宴上与这位堂叔有过一面之缘,见面连忙见礼。咸平郡王一把将清瑜扶起,怜惜着道:“乖侄女儿,没想到你遭遇这样的大难!唉,只是国难当头,我们这些做长辈的都操心国事,没顾及得上。你莫要怪叔叔们。好在你如今平安来到巴州,我在你父亲面前也能有个交待了。天可怜见,你太子叔叔听说你平安抵达,喜得跟什么似的,恨不得亲身前来接你。只是到底他如今是巴州军民的主心骨,我好说歹说这才劝住。”

清瑜忙道:“堂叔不必如此。侄女不过是弱质女流,当不得如此重视。不知我父王那边可有消息传来?我两个弟弟是否跟着叔叔们到了巴州?”

咸平郡王安慰清瑜道:“你放心,你弟弟们都好。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你回到行宫,太子妃自然会跟你说个仔细。”

说完咸平郡王这才对周景渊施了一礼道:“襄王殿下急公好义,远来辛苦!适才本王与侄女儿相见一时着相,失了礼数冷落了殿下,还请殿下包涵。”

若换做别人,被咸平郡王有意无意的冷落在一旁,只怕早就心中不满了。偏偏周景渊十分在意清瑜,见清瑜受到长辈爱护,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计较这个。闻言含笑道:“无妨无妨,咸平郡王慈爱之心,本王只能理解。”

咸平郡王见这个梁国少年亲王如此和煦,有些意外,忙亲热道:“还要多谢殿下仗义出手救了我这侄女,她父王为国征战,顾不得家小,若是侄女儿有个闪失,我们这些在后方的兄弟们真是没脸见她父王了。”

周景渊随和一笑,道:“我与清瑜小姐本是旧识,虽然这些年没有联络,却仍将她视为挚友。些许小事,本是应该的,不当咸平郡王如此客气。”

咸平郡王听了心中微微一动,看着眼前周景渊与清瑜金童玉女一般的登对,心中不禁冒出了个念头。不过咸平郡王也是个老沉的,将主意埋在心底,笑道:“事不宜迟,还请襄王殿下移驾宫中。敝国太子殿下还有许多军政要事想同殿下商谈。”

周景渊点头,卸下盔甲换了王服,这才与清瑜随着咸平郡王一道,登车往巴州行宫所在而去。

巴州行宫乃是当年巴国禁宫所在,虽然巴国十分弱小,但这处宫室却也修筑得十分华美。只是格局远不上国都正经的禁宫,但是作为一处行宫却是绰绰有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