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语 > 十四东晋的醉生梦死 司马曜14(第2页)

十四东晋的醉生梦死 司马曜14(第2页)

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更强!

公元371年,桓温废了司马奕,立开国皇帝司马睿最小的儿子为第八位皇帝,也就是司马曜的父亲简文帝司马昱。时年九岁的司马曜八字中闪现出了当皇帝的命格。

简文帝上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而且按照辈分褚蒜子比他还小一辈,太后管皇帝叫叔叔,她还是躲在深宫中尽量避免见面为妙。

东晋这群皇帝,不是小就是老。五十多在古时就是老年人了,要是没事逛逛街遛遛鸟兴许还能活长一点,当东晋的皇帝,那就是个催命的工作。果然当年的11月登基,第二年入夏简文帝病重。七月盛夏,他一日下四道圣旨让桓温进宫,他要交代遗言了。

桓温当然不傻,这时候进宫,不是托孤就是要砍人,以他以往的表现看,没有悬念的是后者。

最后简文帝无奈下旨托孤,死不瞑目,桓温也保住了他的地位。

终于轮到司马曜出场了,尽管这时候身为皇太子的他,才10岁。

司马曜的童年应该是比较幸福快乐的,皇室宗亲,辈分又高。皇位看起来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怎么更迭都在司马睿长子那一房内部折腾。直到他九岁的时候突然间天上掉馅饼,皇位落到他的老父亲手里,并且老父亲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世,临终封他为太子。这一系列的变化,就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从今后,是福是祸,实不可测!

手握皇位后不免又天天面对趾高气扬的桓温大人,我仿佛能听到司马曜快乐童年戛然而止的断裂声:错一步将万劫不复。

然而桓温还没给小皇帝怎么样,宫里先闹了一出大戏。

这边老皇帝简文帝刚出殡完,那边突然冒出一个二愣子带人杀进朝堂,声称上上个阳痿皇帝司马奕是被人诬陷,坚决要迎接他复位。

司马奕在这里代表他全家谢谢你!但是人家虽然不做皇帝了,还活的好好的,可经过你这么一闹,能不能活下去就不好说了。

叛乱很快被平息,但是对于刚要走向皇位的司马曜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童年阴影。

这件事就仿佛是个预兆,接踵而至的就不是阴影了,而是桓温本尊。

桓温本来镇守南京上游,东晋士族内部斗争都是沿长江建立军事重镇,住在上游的都是当红权贵,手里握着绝对军权,遥控京都政治。道理很简单,长江自西向东流,桓温让皇帝喝洗脸水皇帝就喝洗脸水,让喝洗脚水就喝洗脚水!

公元373年正月刚过,司马曜登基才半年多,桓温顺流而下,回到建康。来者不善,司马曜以及皇室宗亲都不断猜想各种可能:换皇帝?篡位?总不能是就回来看看小皇帝吧!

他还真是回来看看司马曜的!

人这一生很漫长,关键的节点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得意的时间总是迅速而短暂。北方从慕容垂归降苻坚后,南边就再也占不到一点便宜了。桓温之前的功绩不能够他整个家族啃一辈子,于是他那时想抓住运气最后的尾巴,于公元369年发起第三次北伐。北方已经不是十年前让他“大杀四方,饮马黄河”的北方了,现在那边再次战神扎堆,明君当道。桓温败给了当时正处于“里外不是人”的慕容垂之手,算是彻底败光了手里累积多年的功勋和路人缘。所以根据心理学分析,大概率他是面子上挂不住了,一回来才会诬陷人家司马奕阳痿,废了皇帝,彰显自己在东晋朝廷独一无二的地位,就算打败仗也无人可以动摇的地位。

可是他毕竟不年轻了,这次北伐给他的打击也是巨大的。这三年多以来,他不停的折腾皇帝,赶走一个,憋死一个,现在轮到一个十岁小孩了,自己当然得回来看看,但却不是要继续折腾,而是要想想桓家的后路了。自己不能永远活着,再这么折腾皇帝,怕是他死后,全家都得跟着遭殃。

公元373年,也就是他回京“看”一眼司马曜的同年,桓温去世。不过桓家的故事还没有完,但现在还得暂时放一放,后面排队的大咖已经按捺不住了。

桓温死之前,推荐一个中年人辅政,叫谢安,陈郡谢氏。辅政的当然不仅他一个人,桓温肯定给最肥的肉留给自己家人吃。所以谢安在托孤人员名单中,不能说是凑数的吧,也可以说是凑数的。

可真实的谢安,其政治能力不在王导之下。谢家镇守豫州十余年,跻身士族前几名不久,桓温忌惮,收回了豫州。当时还在学习诸葛亮,“卧”在东山里的谢安为了家族利益不得不出山依附桓温,伺机给谢家谋一个“平衡局势”。但是金子总会发光,桓温一死,他不用再束手束脚,凭借过人的政治嗅觉,稍微经营就已经可以和桓家平起平坐了:“时桓冲与安夹辅朝政”!

佩服古人用字的精确:“夹辅”,皇帝司马曜被夹在中间架空皇权的既视感。

皇帝这么年幼,正不正经谁都不知道,终于又一次轮到退休多年的褚蒜子出场了。之前他辅佐的皇帝一个接一个,前后二十余年,可以说是经验老道。这回她再次出山,和谢安“错峰”打了一波配合,给东晋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尽管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还有,论辈分,司马曜应该管褚蒜子叫嫂子。

司马曜熬过了自己当皇帝的第一年,后面的路显然要平坦许多。他算是一个有福气的皇帝,刚一上位,有篡权苗头的权臣就死了,还有历经六朝的嫂子一对一教学,最重要的是朝廷里有谢安,一个升级版王导。

说起王导,他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完全是因为政治军事他两手都抓,两手都硬。谢安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有政治天赋,就差一个替他搞军事的人。左挑右选,他选中了自己的大侄子谢玄。

桓温的后人继续经营着南京的上游,那么谢安当然打起了下游的主意。他先是一顿操作,牵制住桓冲等人,让他们占据上游是占据了,但四面强邻,不敢乱动,然后给谢玄调配到南京下游军事重镇京口,重建“北府兵”。

之所以说重建,是因为当年郗鉴,就是王羲之的老丈人,他帮助主流士族平定王敦叛乱后,为了襄助王导便是驻扎在京口,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是北府兵原型。之后随着那一代人的消亡,这支部队落到了桓温手上被蚕食干净。谢玄就是要依郗鉴的旧例,重建一支虎狼之师,对内可以震慑朝堂力挺谢安,对外可以抗击北方胡人,尤其是此时如日中天的前秦苻坚,他都九州得其七了,用兵江左是迟早的事情。

“北府兵”是东晋历史上最出名的部队,在关键节点挽救了东晋,更是挽救了整个汉民族。这支部队虽然几经易手,但战绩不减,威风八面,最后到了刘裕手上,直接干翻东晋,建立“刘宋”,把南方拉进下一阶段“南北朝并立”。

后面的事情谢安不知道了,在公元375年到383年这八年间,他一直都在致力于经营东晋的政局,不仅是为了保住他谢氏满门荣耀,更是为了能扛住随时会来的来自苻坚的“降维打击”。

“闷声发大财”是对谢安谢玄最好的注解。

皇帝司马曜,一天天长大,忙着接受他的九年义务教育,当然不可能看出来谢家这波大棋。估计他只要稍微想问问,褚太后就会用老家长的口吻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别的事都不用你管。”

公元383年,苻坚举国之兵,倾巢而出,投鞭断流,整个江左颤抖了!

谢安让谢玄带上他的家底“北府兵”出战苻坚,兵力之悬殊,在历史以少胜多战例中占据绝对榜首。谢玄犹如当年的周瑜,被一阵莫名的“东风”注入运气,戏剧性的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从奄奄一息一夜之间涨粉无数,前秦分崩离析,北方再次陷入混沌。

说是戏剧性的胜利,其实背后原因,是绝对实力的体现。现实当中也有很多人是这样,看起来大块头,但也就是虚胖,武力值都是大家目测出来的,真打起架来,可能连女人的一个巴掌都扛不住。

前秦就是这样。从军事上来说,苻坚的军队看似强大,但是是由多方势力融合一起,不仅做不到上下一心,反倒各怀鬼胎,各打各的小算盘。从政治上来说,苻坚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个体,但恰恰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看人全靠王猛,王猛死后,他就看谁都是好人了。从心理上来说,苻坚发动的是侵略战争,你都给人家长安洛阳占去了,还要给人赶尽杀绝,是不是太欺负人了点?

再反观东晋,从军事上来说,谢玄领导的是一支精锐部队,不患少而患不精,他们常年处于备战状态而苦于没有机会,跟前秦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而不得休息形成鲜明对比。从政治上来说,谢安能苟全桓温高压下多年,还能在他眼皮子底下韬光养晦,这忍耐力绝非常人,千年的狐狸对付苻坚一个盛世白莲花,绰绰有余。从心理上来说,东晋是防御战,是保家卫国,当大头兵把战死当做荣誉,那还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呢?

所以根本不是什么东晋运气爆棚,苻坚败的是彻彻底底,败的没有悬念。来时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去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仗打赢了,皇帝司马曜也长大了。二十出头的他始终记得当年他刚刚继承皇位的时候桓温回来“看”他的那一眼。那是警告,是挑衅,是威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