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安禄山的屁股后面搞事情,
史思明想保护安禄山的屁股,
但却又有些力不从心。
安禄山对此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于是他迅速从范阳调派了一万郡兵、又从洛阳抽调了两万大军,前去增援史思明。
在得到了南北两路强大的增援之后,
原本被郭子仪打得灰头土脸的史思明,又开始支棱起来了。
他频繁的向郭子仪发起挑衅,意图挽回颜面。”
“但郭子仪不是傻瓜,不会在敌军锋芒正盛的时候选择接战。
他们整日躲在深沟高垒之后,
任由史思明在外叫嚣辱骂,就是一动不动。
但郭子仪也没有闲着,
他其实一直在观察着史思明军队的情况。
等到他看见史思明的队伍变得军心浮躁、骄傲自满的时候,
他随即果断挥师,与叛军正面对决!”
“郭子仪不是司马懿,史思明更不是诸葛亮。
倾巢而出的郭子仪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策马挑落叛军一步将。
唐军看到年近六十的主帅竟然如此生猛,
顿时个个深受刺激、嗷嗷直叫、奋勇搏杀!
这一战,
唐军斩首两千,俘虏五百,
彻底压制了叛军的嚣张气焰!
而敌人蔫头耷脑之时,却正是我军建功立业之日!
作为精通兵法的老将军,
郭子仪自然不会给叛军以喘息之机,
唐朝版的“游击战”,即将成为史思明此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三百年后,
司马光为此战术总结了十六字方针:
‘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
这与后世教员所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有着极为相似的精髓。
遭到郭子仪日夜不间断骚扰的叛军,
无法得到片刻休息的时间,
被折磨得士气涣散、生无可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