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靖王爷、徐大人再不入座那酒可就凉了。李叙见徐湛江好像还要聊下去于是赶紧上前说了一句。
哈哈哈,那是、那是,二皇子、靖王爷请,徐湛江单手往一边一挥。
请!顾愿回了一句。
顾愿刚刚坐下就见有人端起手中的酒看向顾愿说道:靖王爷当日在纪侯府中所写一篇治国论实在是文采斐然,让我等望尘莫及啊。只是我觉得这篇文章不像是王爷写的吧。
浩成,闭嘴!原先还在认真听着那名叫浩成的人说话的徐湛江听到后面的那句急得差点没把口中的酒喷了出来。
老师,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如果这都听不下去那这心也太狭隘了吧。说完还特意看了一眼顾愿就像生怕他听不懂自己的言外之意一样。
还没等徐湛江说什么顾愿便抢先说了句,那阁下是怎么认为这文章不是我写的呢?
哈哈哈,一个只会舞枪弄棒的武夫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你觉得这值得相信吗?那人微红的脸颊已经证明了他已经喝了不少的酒。这也可以证明这才是他的真实想法吧。或许说这是在座的诸位绝大部分的人的真实想法吧。
原来阁下就是这样看人的,倒是非常的简单啊。顾愿这话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这里面是暗藏玄机细细一品便可以发现顾愿是在讥讽那人只知道从表面上看人,从来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才实学,如果这个人是从文的哪怕这个人胸中毫无点墨也可以说他有才,而这个人要是从武的就算胸中有韬略腹中有乾坤他也只会是出言讥讽,说到底就是他人太过于耀眼而他只能通过讽刺那个耀眼的人才可以找到一些存在感。
哼,就你还想讽刺我,那人不禁冷笑一声。敢不敢当场作诗一首。
你给我闭嘴,实在看不下去的徐湛江怒斥了一声。
老师,这只是给他自己证明一下而已。看到自己的老师都发怒了,自己就瞬间没了脾气只是低声的说了一句。
说到底不就是想让我作诗吗?好,我满足你的愿望,上笔上墨。说罢便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王爷既要作诗何须自己写,尽管将诗作出,我来帮你抄写。刚刚李叙一直在一边没有作声,就是想看看顾愿可以怎么应对,顺便可以看看这在座的诸位朝臣是怎么想的。可是结果确实让人很失望,因为崇文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盲目的看不起习武之人,这让李叙看不清这个朝堂的以后。
正好顾愿要写诗,他想以自己亲自为他掌笔向大家证明他不是这样想的也不赞同他们这种想法。也同样想借顾愿向大家证明习武之人也可以做好文武全才。
多谢二皇子,顾愿端起刚刚斟满的酒一饮而尽。
不一会儿笔墨就已经准备齐全,顾愿双眼一闭片刻之后眼前出现了一片幻想出来的画面随后这第一句就出来了。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在众人还在细品第一句的时候顾愿的第二句也出来了。这时正在帮忙抄写的李叙更是眼冒金光这诗他可写不出。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这一句出来之后这整个大殿就有点鸦雀无声的意思了。直到最后一句,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全场更是真的做到了鸦雀无声。整首诗作完之后顾愿才睁开眼看着刚刚斟好的酒,拿起来便一饮而尽。
好好好,好诗啊,你们可还有人可以写出这样的诗来,李叙写完之后更是连说了三个好字。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这真是好诗啊,没一会儿这首诗就摆在了明帝的案前。喻相,你怎么看。看了一会儿顾愿写的这首诗之后明帝转过头来问了问坐在下面的喻相为。
陛下,慧眼识珠下官佩服。其实之前喻相对于明帝想要和大周三皇子结亲也是颇为不解直到此刻方才明白明帝的深意。
其实也并不是喻相看走眼,实在是这小子之前都太低调了,或者说是他之前身处的环境也不需要他施展多大的才华。
不过这也正是他的难得之处啊,当时他所身处的环境并不乐观可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我认为要是我大唐子弟都要是有这样的心又怎会人才凋零,我大唐又怎会处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境地。想到这里喻相为就深深的叹了口气。其实喻相今年已经七十了按理来说早就该退下去享享清福了,可是喻相到现在还没有退还不是因为国内人才凋零,国内众多人自称才子却只知道吟诗作对胸中无丝毫报国大志实在令人惋惜。
好了,也不好让他们一直等着,我们两个也是时候该过去了,不能让他们在闹下去了。明帝好像是看出了喻相的心思也没有说别的就准备去奉南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