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平凡的清穿日子听书 > 第75部分(第1页)

第75部分(第1页)

“那处宅院,离云居寺大概有十一二里地,正好位于云居寺与十渡之间。建在山脚下,附近只有很少几户人家,门前就是大道,通往二里外的村子,周围有许多农田。屋子我看了,十分干净清雅,房屋也多,虽然地方比我们外城那宅子小些,却有一个大花园,里面亭台楼阁俱全,有一个小湖,还有一小部分在山上。我去了,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夫人想必也会喜欢。”

佟氏听了也很欢喜:“照夫君说来,竟是个极好的宅院。只是这宅子似乎花费不小,那位张军校与白文书,官位并不高,又是从小兵拼上去的,哪里有钱起这么好的宅子?”

张保解释道:“白先生路上说起过,他原来也是世家子弟,只是父母都去世了,亲族又凋零,所以从小便出外闯荡。他是变卖了家乡的田产,才在房山建了这么一所宅子,张军校和其他人也帮衬了些。他本是打定主意要建个好的,所以一草一木都十分经心。到了后来,银子不够了,那些刷粉涂漆栽花种树的活,都是他们自己动手,不然也撑不住。”

他顿了顿,忍不住笑了:“这位白先生,真不愧是军师,实在精明过人。他的银子都拿来建了宅子,为了不坐吃山空,想了许多法子挣钱。他那园子与正宅是隔开的,便常给人包了去,光是一年春夏两季,就有几百两银子进账。他又在湖里养了鱼,山上种了果子,再加上园子里的花和竹笋,一年下来,除了自家吃的,都卖出去,挣不少钱呢。”

佟氏也跟着笑了:“好精明的人。”只是又有些迟疑:“照你这么说,这份产业,他是极用心的,真的说卖就卖了?”张保道:“原来他们在房山驻防,以为顶多升到营千总就到头了,所以才有了置业定居的念头。可如今张军校得了军中大佬赏识,日后前途不可限量,连带跟着的人也能沾光,所以白先生才舍得卖掉房子,在京中置业。”

佟氏点点头,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就答应了吧,这笔交易做得过。”张保得意洋洋:“我已经签了文书了。”佟氏扑嗤一声笑出来,又道:“瞧你得意成什么样子。不过咱们买下来以后,鱼和果子什么的可以卖,园子却只能留给自家用的,没法学白先生一样挣钱呢。”

一说起这事,张保更得意了:“这个你不必担心,我已在宅子附近置了一份田产,付了订金,咱们家也算是有了基业了。”

佟氏呆了一呆:“你出去前并没说要置产,哪里来的银子?”

(外头风真大…事先打个招呼,我明天要去一个挺远的地方,如果回来得早,应该能当一回3K党,如果不能,就只好开天窗了…至于有很多亲想要客串的问题,我想说,可以提,但恐怕没法安排那么多闺密,倒是需要男性角色,最好是名字普通,又和已有角色姓氏不重复的…)

一一二、无题

张保道:“我的确没带多少银子去,只打算把两所宅子的契约一交换就行。不过那位白先生实在是个厚道人,他说他的宅子虽多了一个花园,却是建在山间,与京中大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另外补了五百两银子。我推却不过,只好收了。后来看到附近的田地肥沃,山地的果树也长得很好,便索性买了二十顷地,付了两百两订金,过两天我再把剩下的银子付清就行了。”

“如果真是好地,主人怎么肯卖,你可别被人骗了。”

“不会,那主人是附近村子里的大户,儿子犯了事,急等银子去疏通,才会把土地拿出来贱卖。白先生作的保,我还拉他们去县衙立了文书。我好歹也是个官,他一个平民百姓,怎么敢匡我?”佟氏听说在官府立了文书,便放下心来,那白敏良既肯做保,他是跑不掉的,想来不会有问题。至于未付的款项,现在家里本来还有些银子,广州温氏又送了第三季的分红过来,应该足够了。她想了又想,觉得有这么一大份田产也不错,起码家里以后又添了个大进项,就算张保不去做官,也不必完全靠府里了。

佟氏越想越兴奋,便拉着丈夫商量要怎么处置那宅子与田地。说了半天,定好要找人去翻新一下房子,再把那花园与正宅连起来,最后连带哪些人过去,明年要种什么果树都说好了,才发觉已是日薄西山。夫妻二人相视一眼,都觉得好笑。

晚上,张保与佟氏把三个孩子和小刘氏母子都一并招来。告诉他们在房山置产的事。众人都很高兴。贤宁和小宝听说有一个花园可以随便去玩,都乐疯了。

淑宁心里也十分兴奋,这可是独门独户的生活啊。在伯爵府里住着,虽然事事都不用自己操心。但相对的,也少了许多自由,能在山水之间过自由自在的日子,又不会离北京太远,当然是好事。

第二天。张保夫妇二人一起去找晋保与那拉氏,把事情说了一遍。晋保有些埋怨他们又要搬到外头去住,但见弟弟一家连宅第田产都置好了,便也不再阻拦,只是一再叮嘱他们要经常回府里住。

张保吩咐长福去寻了十来个手艺好地工匠,由王二带着到房山的宅子去开工。其中一个积年的老匠看过屋子后,估计大约只需要半个月地功夫就能做好。张保一盘算,如今已是秋天,想来腊月之前就能入伙了。那边虽是在山里。但却因背靠高山,又近水,反而比平原上暖和。虽说过了年后再迁过去比较好。但天气好时先过去住个几天也行。况且他又在那边置了田产,明年开春要种些什么。都要事先安排好。他管了几年民政。于农事上还是比较了解的,决定要大展身手。替自家产业好好筹划一番。

这么一想,他就坐不住了,整天抓着长福和周四林两个管家帮出主意,又派人出去打听京城内外各种粮食菜蔬水果地价格供求,连花草香料并水产的情况都不放过,与妻子两人商量个不亦乐乎,把教孩子功课的事都忘在脑后了。端宁与淑宁见状,只好自己带着两个弟弟读书认字。

容保回家时听说三哥有了田产,十分羡慕,连说有了空闲,也要过去住几天,享受享受湖光山色。张保笑着应了。

婉宁对于关系刚刚亲密起来的堂妹要搬到京外生活一事感到闷闷不乐,她如今天天都要看书练女红学规矩,就只有与淑宁在一起时可以轻松些。不过再舍不得,她也知道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无能为力,而且看到淑宁开心的样子,她也不好说出扫兴地话来。

自从她听了淑宁的话后,就开始关心芳宁的生活起居,还数次向母亲进言。事实证明,婉宁不是个笨蛋,只要她真想做什么,还是能做好的。那拉氏最近与女儿关系不错,这种于名声有好处的事也不怕多做,于是芳宁母女的物质待遇顿时改善了不少,陈姨娘的病经过好大夫的治疗和好药好汤的调理,已经有了很大地起色。芳宁虽然还是整天念佛抄经不喜见人,但面对上门来探望的婉宁,态度已平和了许多,算不上有多亲近,但也会说两句场面话了。

婉宁见此,对淑宁的话又信服了几分,对她比从前更亲近了,时不时地介绍几本“好书”给她看,又把自己练女红时地作品送给她当礼物。

淑宁却有些哭笑不得。那些“好书”,不外乎传奇演义之类的,有一些她已经看过了,大多数老套得不行,而且有几本还是闺阁中不宜传阅地《西厢》《会真》之类地,不知那买书的人是怎么挑地,若是在自己家里,父母兄长发现自己在看这些书,一定马上撕掉。至于那些荷包、手帕,勉强还算能见人,只是真要戴在自己身上,她却没那个勇气。

不过这好歹也是人家的一片心意,淑宁自觉心地善良,都微笑着收下了,对于那些危险的书籍,则是找了借口推掉。

眼看着这堂姐妹几个越来越亲密,却有人担起心来。

佟氏私下对女儿说:“你与姐妹们亲近,原是好事,只是额娘不太放心。你大姐虽名声不好,但我们自家人都是知道的,她也是个正经孩子,你与她相得,倒也没什么。只是你那二姐姐,我实在不喜欢她的性情为人,轻狂跳脱,哪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子,可别把你带坏了。”

淑宁道:“额娘不必担心,女儿心里有数的。况且二姐姐如今已经改了许多,跟以前不一样了。”佟氏却摇头道:“如今虽看着还好,日后还不知会怎样呢,你还是不要与她太过亲近为好。”淑宁想了想,觉得保持一定距离也好。只要面上过得去就行,于是便答应母亲会小心。

佟氏见她点头,也松了一口气。便笑着说:“今儿收到国子监的信,你哥哥明日就要去上学了。你去看看他,说两句好话吧。”

淑宁吃了一惊,她老哥不是宗学的学生么?还以为他去广州后就不用再上学了呢,谁知现在又要上,那他们家搬去房山后。端宁该怎么办?

端宁刚刚送走了几个旧日同窗的朋友,正在整理明天要带的笔墨纸砚等物,听了妹妹地问题,却哈哈大笑:“原来妹妹连这些事也不知道,我还以为你早就听说了呢。”淑宁恼羞成怒,不满地拧了他胳膊一把:“快说!不许取笑我!”

端宁忙躲开,揉揉胳膊,道:“怕了你了。我本是宗学的学生,因为是官生。功课又好,便被推荐入国子监,我们这样的八旗子弟。是在国子监辖下地八旗官学里上课的,我去地正红旗官学离府里不远。来回方便得很。老太太百日过后不久。阿玛就为我申请回监读书。素日教我的教授,说我学问已不错了。只要留在家中自习便可,但十日一次的考课必须参加,春秋两季的演射也不能缺席。明日我是要回去参加考课,往后我会随家里在房山住着,只是临近考习时才回府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